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随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一个生肖的轮回,我作为一个参与者,施教者,和大家一样,有欣喜,有困惑,有收益,更多的是付出。一路走来,我快乐而忙碌着,我忙碌而幸福着……新课程的数学实验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的,而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特点,设计了图文并茂、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新课程的数学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能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如:第一册教材中新增的“分类”,第二册新增的“位置”、“找规律”、“统计”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问题存在的现实生活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生活问题息息相关,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第一册“分类”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要求把九个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结果许多孩子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按行动的姿势分。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环节充分说明这样的教材设计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学习完“分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整理书包的,把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这样书包里非常整齐。”有的学生说:“我把语文的书和本放在一侧,数学的书本放在另一侧,这样拿起来非常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有两个兜,我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兜里,所有的本都放在小兜里,这样东西好找。”……这样真切地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好数学乐趣无穷。又如学习“位置”单元中认识第几排第几个,我让学生“猜猜好朋友是谁?”即一名同学说出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他的好朋友是谁?然后改变方式“猜猜好朋友在哪里?”即一名同学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另一名同学指出在几排几座,再如,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后,我创设了模拟超市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的商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几个货架上,商品下面标好价钱,学生们分组活动。每组选一人为售货员,其他人购买商品。买一种应付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选两种商品,算一算应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学法指导的数学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力求凸现教材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方法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这一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因此发现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这样浅显的道理,让孩子们学会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事物,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同时,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有人说,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相互发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的交换就成了两种方法,可见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要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外,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还有课前与教材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大小,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自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实。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首战成功”“我能行”“题目大变脸”“挑战自我”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
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为一堂课的设计,在心中琢磨数日,在纸上几易其稿,在试教中尝试与反思,其中的辛苦与收获是难以言表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程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