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沧县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沧县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沧县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流行病学特征,预测发病趋势, 提出新的免疫策略, 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无菌压舌板压舌根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在咽部粘膜擦抹分泌物而后接种于奈瑟氏平板,保温送往化验室。将接种好的平板置于10%CO237℃环境下培养24 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镜检并做血清学分群分型试验。结果 2012年沧县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2.09% , 其中0~5岁幼儿带菌率为4.05%,6~10岁儿童带菌率为1.20%,11~15岁中小学生带菌率为1.64%, 16~20岁中学生带菌率为2.97%,大于20岁人群带菌率为0.0%,0~5岁幼儿和16~20岁儿童报告带菌者人数分别占被检测人群总带菌者数的37.5% ;6~10岁幼儿和11~15岁儿童报告带菌者人数分别占被检测人群总带菌者数的12.5%。讨论 201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沧县流脑疫情基本稳定,但不容乐观,因在带菌者中发现了致病株,历年来沧县对流脑检测和预防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检测结果尤其应加强对农村易感人群进行流脑疫苗的有效接种,在人群中形成一道免疫屏障,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流行0。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脑膜炎奈瑟菌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8-0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Nm) 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2]。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 以儿童多见。为了解沧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的发病状况及流行趋势,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及菌群分布情况,探讨流脑的流行规律,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根据省疾控中心的要求,于2012年在沧县对部分幼儿、中小学生及成年人进行了流脑带菌者检测调查。现将2012年流脑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点及检测人群选择 根据沧州市流脑监测方案和疫情情况,随机抽取到沧县风化店乡,于2012 年1月和3月对沧县风化店乡的幼儿、风化店小学、风化店中学的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流脑检测,共调查382人。

1.2病原学检测方法 用灭菌咽拭子,取咽部分泌物,立即接种于奈瑟氏平板上,将平板置于10%CO2环境中37℃培养24 h后,挑取兰灰色光滑半透明,扁平,边缘整齐,有光泽菌落,再接种于奈瑟平板上进行纯分,置于10%CO2环境中37℃培养24 h后,挑取纯分平板的菌落,做玻片凝集,与分群血清凝集,在灭菌生理盐水中无自凝现象。凝集者做革兰染色,并做生化培养。

纯培养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呈肾形或豆形,呈双排列,凹面相对双球菌,不产生色素者即接种生化培养基。其方法为刮取经24 h之菌苔用点种法接种软琼脂复合平板上(葡萄糖、麦牙糖一种;蔗糖、乳糖一种)。置37℃6小时观察1次 ,隔夜再观察1次。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分解乳糖、蔗糖,氧化酶试验阳性。

2.结果

2.1 从年龄分布 2012年沧县监测人群共382人, 带菌者8人,带菌率为2.09% ,其中0-5岁幼儿带菌率为4.05%,6-10岁儿童带菌率为1.20%,11-15岁中小学生带菌率为1.64%, 16-20岁中学生带菌率为2.97%,大于20岁人群带菌率为0.0%,0-5岁、16-20岁和6-10岁、11-15岁报告带菌者人数分别占被检测人群总带菌者数的37.5% 和12.5%。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流行概况:目前对人致病的脑膜炎奈氏菌多属于A、B、C群,沧县检出带菌者所属菌群为C、H、I、Y及多凝菌,以带菌者的方式被发现,但很少致病,检测结果表明,沧县流脑疫情基本稳定,但不容乐观,因在带菌者中发现了致病株,历年来沧县对流脑检测和预防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检测结果尤其应加强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脑疫苗的有效接种,在人群中形成一道免疫屏障,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流行。我国一直是以A 群Nm 为主要流行菌群, 每8~10 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3,4]。21 世纪以来, 沧州市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以散发为主, 每年都有区县报告有流脑病例, 在局部地区仍然有小规模的暴发流行。病例以小于 15 岁人群为主,儿童和学生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临床表现以高热、头痛和脑膜刺激症阳性为主, 病情均较重。

3.2 疫苗接种: 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仍是我国近阶段预防和控制流脑疫情的最主要措施[5]。但目前的多糖疫苗对小月龄和低龄儿童的免疫效果不甚理想, 提示人们在此基础上, 要尽快开发生产多价结合疫苗, 以控制低龄儿童的流脑发病率。而流脑结合疫苗对小月龄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 还可以产生免疫回忆反应, 提高多糖疫苗对婴幼儿的免疫效果。2008 年,卫生部将MPV(A+C群流脑多糖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疫苗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监测省报告接种率达80% 以上。随着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工作的逐渐深入,同时流脑疾病监测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中国流脑的发病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控制。由此可见,流脑多联结合疫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 在将MPV纳入免疫规划工作后, 尽快提高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和保证接种质量,对增强人群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俊峰,李军宏,李艺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与控制[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 1) : 61 - 63.

[2] 宁桂军,李艺星,罗会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概况与预防控制[J]. 疾病监测,2009,24( 3) : 155 - 158.

[3] 七省市“合理使用( 流脑) 菌苗研究”协作组. 流脑流行与人群抗体水平及带菌状况关系之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 13( 4) : 200- 201.

[4] 叶冬青, 何义林. 流脑的流行机制及防治措施[J].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 2) : 89- 91

[5] 胡绪敬. 流脑流行的监测与预防[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5) : 638-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