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偏离一份额法的产业结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偏离一份额法的产业结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整个国家作为参照,采用偏离-份额法重点性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已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北京市和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增长更为积极地推动着城市发展,其产业结构相对较合理,竞争力水平也较高,然而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偏离额为负数,在三次产业结构问题上有待进步。针对所面临问题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一、研究方法及其原理

1.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把京津冀地区变化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全国经济发展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参照系,将该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2.数学模型。基于上述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该方法的数学模型。用公式表示:区域经济增长(G)=地区增长分量(N)+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设基期研究区域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为yi,0,末期研究区域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为yi,t,以Yi,0和Yi,t分别表示研究区域的参照系在相应年份基期和末期的产值。

二、实证分析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选取2005-2015年全国和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增加值数据,其相关数据都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将2005年作为研究基期,2015年作为末期。依据上述的模型原理,计算京津冀三大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对京津冀三地区的经济作出结论:2005-2015年间,仅有天津市的实际增长大于全国的增长份额,总偏离是2171.3亿元,表明天津市在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国快,其中产业结构优势的增长量为196.24亿元,区位优势的增长量是1975.06亿元,将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优势与区位优势相比,区位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远远大于产业结构优势,因此,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优势相对不足,在加强天津市经济发展中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而对于北京市和河北省来说,其实际增长小于全国的增长份额,北京市的总偏离是-2622.77亿元,河北省的总偏离是-7023.41亿元,表明这两个地区在11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相比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其中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增长量是2800.72亿元,而区位优势的增长量为-5423.49亿元,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势增长量是-1108.68,区位优势增长量为-5914.74亿元。再分别对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结果进行分析:北京市第一产业的偏离额为-186亿元,其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均为负数,表明第一产业呈现下降状态,不具备内部结构优势与区位优势;第二产业的偏离额为-2911.87亿元,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同样均为负数,说明第二产业也呈现下降状态,缺乏内部结构优势和区位优势;第三产业的偏离额为475.1亿元,其中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大于0,区位偏离份额小于0,产业结构优势明显,表明第三产业是日益增长趋势,并且其内部结构优势主要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这一现状和变化趋势与北京市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相一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偏离额是-204.57亿元,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均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变化趋势是下降,内部结构劣势与区位劣势明显;第二产业的偏离额为-149.63,其中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小于0,区位偏离份额大于0,区位优势突出,说明第二产业也处于下降状态;第三产业的偏离额为2525.5亿元,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均为正,说明第三产业是逐渐增长的,并且其内部结构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共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上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说明了天津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区位特点鲜明。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偏离额是-1710.45亿元,其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均小于0,表明第一产业是逐渐下降状态,不具备结构优势和区位优势;第二产业的偏离额是-5004.59亿元,其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份额同样均小于0,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下降;第三产业的偏离额是-308.38亿元,内部结构偏离份额大于0,区位偏离份额小于0,内部结构优势凸出,说明区位的劣势导致了第三产业的下降;从大体上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位劣势较鲜明。总体上看,由于京津冀长期以来的产业不协调使得河北省的产业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北京、天津两地。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建议

依照“配第—克拉克定理”,就业人员在各次产业间的分布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程度、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若能够突破局限,使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这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便于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对未来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作用。因此需加大对高素质、深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重点性的培育技术研发人员与创新团队,提高各产业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日益推进,河北省应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济领域方面,京津冀三省市应展开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北省产生就业效应、技术效应等,河北省应分层次、有步骤地提高其产业的承接质量与效益。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与京津外迁产业相配套的主导产业,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技术共享,充分发挥河北省产业的独有优势并不断拓宽其规模,将产业链逐渐延伸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各个行业中,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姚丽霞.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大庆市产业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

[2]李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梳理与未来展望-基于偏离-份额分析[J].中国物价,2014.

[3]沈羽翯,朱晓霞.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产业承接选择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作者:李晓蕾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