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以培养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体现了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由于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内在要求,且在具体实践中的很多做法仍有待改进,因此需要我们创新思维与方法,从平台载体、组织体系、保障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着手,构建一套更为完善的“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

关键词 个性化 素质拓展 素质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重点,以挖掘大学生内在潜力为目标,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闪光的素质教育措施。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成为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新亮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契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个性化问题缘起

20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理性训练、轻和谐发展等弊端。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需求,“个性化教育”思潮在当时兴起,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倾向。而另一方面,就人的能动结构或主体精神风貌而言,“个性”与“素质”又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以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它应该追求教育的长期效应,其核心内容就是“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之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虽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出的理念就是“尊重个性,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并通过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个方面内容来保障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度本身毕竟还是存在不足的,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首先,平台相对狭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项目。这样的自主自律性一方面确实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引导不足,难以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各类活动的定位与涵义,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素质拓展项目。这种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则更为明显。其次,组织欠缺规范。试点学校基本上都采用了“学校——学院——行政班”模式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但此种体系将活动组织和活动认证强行统一起来,并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再次,保障有待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这种看似的低成本性却造成了活动保障的薄弱。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下的活动基本上多是高校共青团原有活动的简单组合,并无针对不同形势、不同受众的重新设计和创新。最后,激励明显不够。社会的普遍认同无疑是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激励措施,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确实还缺乏说服力,社会传播度和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的原则

(一)兼顾个性彰显与全员拓展原则。

个性化发展要求彰显个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性化的大前提就是全员化。一来,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二来,个性本就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整体”就没有“个性”。只有在全员化的基础上彰显独立个体的个性,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个性化的素质拓展应该是一个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系统体系,要让每个学生受益,与此同时,在整体的基础上不搞整齐划一,而要提倡彰显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二)兼顾全程设计与动态调整原则。

“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是一个贯彻四年大学生涯的体系,应该具有全程设计性,其内容不仅应包括对适应大学生活的指南,对素质培养的引导,对职业规划的导航,更应该包括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信仰价值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素质,既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也是个性发展的结果,因此就需要结合学生各个时期的素质特点,动态地调整当下的设计和规划,这也是个性化内涵的本质体现。

(三)兼顾巩固继承与突破创新原则。

现阶段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工作的简单整合,缺乏创新,这就使得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难以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中,发扬创新精神,发挥创新能力。当然,创新的基础是继承,长期的历史发展使得高校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团组织自身组织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构建个性化的素质拓展体系。

(四)兼顾校内资源与校外空间原则。

由于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涉及面广泛,基本包括了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所有环节,因此该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充分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形成校内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才有利于体系的横向操作,保证具体措施到位有效。另一方面,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不断扩大校外空间,使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空间中锻炼成长是实施个性化素质拓展的必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整合校内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校外资源的重要性,为学生开辟广泛的拓展空间。

三、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体系”的措施

(一)平台载体:推进课程化建设。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试行的过程中,由于重实践而轻理论,造成了诸如指导不力等现象。对此,笔者建议,可以参考团校的组织模式,建立“素质拓展学校”,设置“素质拓展课程”。

首先,整合学校资源。在确立团组织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建“素质拓展学校”的领导机构。其次,加强过程指导。组建以学校部处领导、知名校友、“素质拓展之星”、专职学生辅导员为骨干的“导师团”,给予学生参与素质拓展项目必要的全程指导。再次,合理设置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学生所需的课程,切实做到动态调整,体现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最后,做好考核评估。可以考虑将该课程纳入选课制和学分制的范畴,采用多样化的柔性方式,主要考查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