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归纸质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归纸质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一个无纸化的时代。

然而纸张的简单与随意,纸张的质感与味道,在纸张上稍稍晕开的墨水,因力道而留下的书写印痕,都是我们回归纸质生活的最单纯理由。

A,纸质书籍的魅力

重回纸质书怀抱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必然要同书打交道,这称得上我每日的必修课了。多少年的习惯了,遇上精彩的段落,我握在手里的笔,就会灵动如飞,在专用的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地球人都知道。我一直以为,勤做笔记,是从书中汲取营养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读书不做笔记,类似于囫囵吞枣,能不能充分消化,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进入汹涌澎湃的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坐在台式电脑或手提电脑前,看着显示屏上的“书”,当然内容是从网上下载的,而且大多免费。后来,有了电子书阅读器,可置于掌上,超薄设计,清晰度高,便于携带。再后来,有了手机阅读,可以从网上把一本或几本书的内容下载到手机里,这样手机屏幕就成了可以不停滚动着的书页。一言以蔽之,方兴未艾的电子书,让“无纸阅读”演变成了现实。

面对这股潮流、这种时尚,我当然紧追不舍。有一段日子,我把纸质书丢在一边,专注于阅读电子书。我承认,搜索、阅读电子书很新颖、很快捷,电脑和网络连在一起,就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图书馆,坐拥书城不是梦,基本上让我把买书钱给省下来了,只需耗去一点点电费、网费及电脑折旧费而已。然而时间一长,我的眼睛、颈椎及腰椎等提出了抗议:你拼命看电子书,太累了,难道要整出一个亚健康不成?无奈之下,我只得捧起久违的纸质书,把如火如荼的电子书冷落到一旁。

我走到阳台上,那儿有一把躺椅,旁边的小方凳上放着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阳光一缕缕射进来。我刚打开心爱的纸质书,人就先醉了。摩挲着厚重的纸质书,我收获到了无与伦比的质感和踏实感。我一目十行地看着,遇到其中那些拍案叫绝的内容,就随意圈点。反正,我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那种身心愉悦的感觉远远超过了阅读本身。

纸质书魅力四射,把我团团围住。细细品味之下,那种滋味甭提有多美妙了,这才是网络时代幸福的书痴啊。

热点:电纸书有损视力么?

伟大母亲们的忠告――“不要离屏幕太近”――其实并不适用于电子阅读设备,你不得不靠近屏幕才能使用它们。阅读方式曾经经历过剧烈的变革,而目前由纸到屏幕的变革可能是最根本的变革。于是一个重要问题浮出来:屏幕阅读如何影响眼睛?

首先,医生们说屏幕阅读不会引发任何伤害。北卡罗莱纳大学眼科学系系主任Travis Meredith博士说:“妈妈们告诉我们的关于眼睛的忠告大多都不正确。坐近电视机或者计算机屏幕并无害处。当前的屏幕阅读问题是我们需要根据计算机屏幕调整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反过来调整屏幕。”

然而,学界仍然充斥着关于电纸书和传统纸书对眼睛孰优孰劣的争论。答案并非我们设想的那样非黑即白。

医生和科研人员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纸能够提供比电子屏更为精细的视觉效果。但某些特定类型的纸张,包括廉价的报刊纸和软皮书籍用纸,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比电纸拙劣的阅读体验。

事实上,不同类型的屏幕应当用于相应的场合。电纸书所采用的电子墨水屏幕有非常低的对比度,虽然它在明亮的日光下可以提供绝佳的阅读体验,但在黑暗环境中阅读屏可能会变得不那么令人满意。同时,LCD屏幕虽然解决了视角问题,但屏幕反光玻璃却可能在明亮环境中妨碍阅读。

无论你阅读的平台是屏幕还是纸张,你的眼睛一小时大概移动一万次左右。所以每20分钟停下来让眼睛放松一下,才是保护眼睛最直接的手段。

我们爱纸质书的9大原因

撇去模糊的意象与感觉,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热爱纸质书。

1.还记得小时候的查字典比赛吗?如果有需要,你会发现手边实实在在的《辞海》永远笔网络上形形的字典好用得多。最大原因是,你确定它是靠谱的。

此外,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相对纸媒体来说,在ipad或者kindle上阅读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这项研究发现在电子平板上阅读的速度比在纸质书籍上慢了10.7%左右。

2.纸质书不会发生屏幕一片空白的状况,永远不会有病毒,不用担心电池的续航能力。

3.纸质书可以随取随看,可以圈圈点点,书页空白处的笔记可以帮助你思考。这就是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美国大学生仍然青睐纸质教材的一大原因吧。许多人不愿丢弃在章节间迅速翻动,在精彩的段落上勾勾画画的习惯,因为由阅读引发的新鲜感想就是这样被保留下来的。

4.纸质书可以有声有味。很多人偏爱翻书发出的声音,油墨书香对“书虫”来说也挺醉人的。

5.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随着电子书的发展,现在任何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够拥有百万、千万乃至无数册书,但是图书拥有量的增加并不表示你更可以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俗话说来得容易去得快,容易到手的电子书很难奢望人们去认真阅读。

6.纸质书尤其是古籍,哪怕全部扫描输入了电脑,不仅其版本价值会丧失殆尽,更重要的是人们对珍贵书籍的那种虔敬感也立刻荡然无存。

7.有人说,书是一种复合的艺术品,从版本、装订、书衣、插图到开本、毛边等,这些都是电子书无法提供的。

8.你没法和别人分享电子书,没法把它们捐赠给图书馆,也没法转售出去。你那本有折角、发黄、写满标注的书会告诉别人你是怎样的人,但电子书并不具有社交性,一点也不需要在真实世界中与人接触,它们也就决不能代表你的个性。

9.电子书没法帮你装点门面。是的,或许你觉得这有点肤浅,但当书房变成电脑房,或许我们就更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了。书籍可以充分体现出我们希望世界怎样看待自己。也许在我们的房间里,书籍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像是一枚标志身份的盾徽,帮助我们打破僵局,发出邀请。

给孩子纸质书,电子书控们坚持

纸质书也许正遭受电子书的围攻,但对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它仍然坚守着阵地。不少家长们坚持认为他们的下一代应该由老式的书籍陪伴度过童年,甚至是那些使用kindle或ipad读书的死忠下载狂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接触印刷书,在学习形状、颜色和动物时能体会纸质书一页页翻过的感觉。

事实上,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用ipad看电子书,他八成不会看书,他会想玩游戏。阅读的专注就这样被抛弃了。

家长们也表示他们喜欢和孩子拥抱依偎着看书,担心闪着金属光泽的电子设备会夺取这份快乐。而且,要是小宝宝吐了或弄翻了什么,一本书应该比平板电脑要容易清理。

书的形状和尺寸通常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宽的页面可以表现广阔的景象,竖长的版式则可用来书写摩天大楼的故事,而有太多元素无法标准化塞进一个电子版里。

B,让书写的温暖感觉回归

日本“通信村”的故事

在如今网络服务的全盛时代,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放下了手机和电脑,重新拿起笔和纸,回归书信交流方式。

在“通信村”,每个月大约会有500封用纸笔写的的信件。“通信村”其实是一个不公开会员的本名和具体地址、收取会费提供通信服务的俱乐部。会员通过阅读俱乐部发行的会报,从会员介绍栏选择通信对象,将信寄到俱乐部。俱乐部则遵守不向其他会员公开私人信息的规定,每月将收集起的书信随会报一并邮寄给会员。

千叶县成田市的补习班老师保科直树于2009年建立了这个俱乐部。保科直树说:“制定俱乐部事宜的时候,我之所以会选择‘村’、‘路’这样的字眼,是希望产生放松心灵、回到过去那个美好时代的感觉。‘通信村’能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会员“江户路的旭”本名叫上野敦子,是一名护士,她和丈夫以及读中学一年级的儿子生活在东京。去年5月,她加入了俱乐部,与同辈的3位女性保持着书信来往。二十几岁时,上野每天都会和朋友发10条到20条短信联络感情。但当她成为一名护士之后,值夜班让她的生活作息变得不规律,朋友也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联络自然开始减少。尽管可以从社交网站了解到对方每天在做什么,但回应却很平淡,友情无法维持下去。

在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上野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被工作和抚养孩子的事情所迫,渐渐变得空洞苍白。”就在这时,她在网上了解到“通信村”的存在。

写下家庭旅行的趣闻、讨论简便易做的菜肴……把信件装进信封,用自制的盖章盖上邮戳,把信寄出去。上野每个月能收到2封到3封回信。这样频率的通信不会太赶,上野感到很舒心。“在遥远的地方有人关心我,这些手写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

不少年轻人表示,当面交谈让自己感到不安和焦躁,发短信又会让自己因对方不回复而患得患失,而写信则可以自然而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以“享受书信的乐趣”为理念,东京法规出版公司于2006年创办了季刊《Ca.ci.co》――一本致力于传播书信文化的杂志。一年时间内,大约有5000人购买了这本杂志,其中三成是30岁以下的读者。担任主编的汤泽真由美这样说道:“写信是为对方把时间封存起来的工具。不妨通过写信,重新问问自己,对你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东西’。”

Tips:纸笔的情绪

•除了写信,你还可以选择自制贺卡或明信片,当然,如果你不是DIY爱好者也没关系,像学生时期一般慎重地挑选一张卡片吧,寄给远方的朋友,只字片语,远胜过MSN或E-mail。

•写信最大的好处在于一种距离,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时间创造的距离。除了写给别人,还可以写给自己,比如写给3年后的自己,现在有些创意咖啡店提供类似给未来的自己寄信的服务。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情书”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东西了吧。那份悸动与忐忑,也许只有精心挑选的信纸和稍显刻意的笔迹才能完美表达。

C,纸笔是一种个性

记事本

这里指的不是电脑里的应用程序,而是真正的纸质的记事本。很多人都说现在是电脑时代,纸笔等东西会慢慢淘汰,但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手写在记事本上的除了容,还有感情,你会觉得自己赋予这本记事本生命。很多人会轻易掉或转移电脑上的容至另一硬件,但不会随便掉一本心爱的记事本。不同的纸张质感,不同的笔迹,让你的记事本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妈妈的摘抄本】

“我的一些朋友都能从家里翻找出自己妈妈当年的摘抄本,我也是。我妈妈的摘抄本记满了她当年热爱的词句与歌词,有些还配有精美的小插画,风格都是那个年代的,复古味十足。原来我妈年轻时也是文艺青年呢!”

写字帖

曾经,写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少看见自己写的字了,现在人们更常见的事情似乎是:敲惯了键盘的手握着笔半天想不起来某个常用字怎么写。你可以去学校附近的小书店转转,里面还能找到小时候熟悉的练字本与字帖,延续你当年写一手好字的美梦。

【当年的作文本】

“那是搬家的时候,我整理东西时找到了自己初中的作文本,这可是件有意思的事情,那时候的字多幼稚啊!细读内容,大家还记得‘捡皮夹子让位子推车子’的小明小红吗?”

链接:硅谷精英子女上“原始”学校:拒绝电脑,回归纸笔

在加州的洛斯拉图斯,eBAY、谷歌、苹果、雅虎、惠普等公司的高级主管,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当地一所只有9个教室的学校上学。这所学校的教学工具,与任何高科技都拉不上关系,就只有笔和纸,甚至是织针、橡皮泥。

美国各地的学校都迫不及待用电脑“武装”他们的教室,有些决策人甚至认为不在教学中使用电脑是愚蠢的行为。但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父母和教育者却认为,电脑与学校是不能融合的。美国有160所华德福学校(即华尔道夫学校,教育范围从小学至高中),华德福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体力活动,孩子们应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手工的活动来学习,电脑只会束缚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妨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使人分散注意力。

50岁的阿兰•英格尔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的计算机系,目前就职于谷歌,他的女儿安迪是华德福小学196名学生之一。“如果有人认为iPad的应用程序能够教会我的孩子阅读和计算,我会说那是荒谬的。”在洛斯拉图斯的华德福学校,2/3的学生父母都供职于高科技公司,英格尔认为这与学校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什么冲突。

有教育专家指出,迫不及待地在教室里装上电脑是没必要的,因为没有研究发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带来其他可衡量的、对学生有利的结果。福尔曼大学教育学教授保罗•托马斯认为:“教学是人性化的体验,如果我们要学文化、算术以及思考,那么科技只会让人分心。”

10岁的费恩•海里德小朋友,其父亲在谷歌工作,他表示很喜欢用笔和纸学习,而不是电脑。“我会拿出我一年级写的本子,看看我当时写的字有多幼稚,用电脑是做不到的,因为所有的字母都‘长’得一模一样。因为我是用笔和纸学习,假如电脑被水泡过电源断掉了,我还可以继续学,但用电脑就不行。”

原载:《现代家庭・生活》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