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扬琴移植曲《黄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扬琴移植曲《黄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黄河》是中央民族大学许学东教授,将钢琴协奏曲《黄河》尝试改编为扬琴独奏曲,这也是为数不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以钢琴作品为题材的扬琴移植曲。本文立从其律学和美学的视角对《黄河》进行探析,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演奏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首作品。

关键词:扬琴;《黄河》;律学;美学

扬琴移植改编曲《黄河》是扬琴移植曲里面为数不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钢琴作品。本文就扬琴何以来移植改编钢琴作品来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扬琴发声的物理学因素和乐器构造来讲,扬琴音域范围在G--c3,半音齐全,多达四个半八度,因其共鸣箱体积比较大(以402型号扬琴为例,上底为53cm,下底为92cm,高度为51cm,厚11cm),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也相当丰富,其高音区音色清脆而明亮,中音区音色圆润饱满而柔美,低音区音色浑厚而有力,所以它能模拟其他乐器的音响效果,并且具备丰富而独特的扬琴演奏技法。扬琴音色的听觉感受是明亮、圆润、浑厚,且具有穿透力,音色颗粒性强并且余音悠长悦耳。扬琴的基本发音形态被称为“音点”,因其音点的稀疏程度难以表现出像弦乐长弓所拉出旋律的线条美感,所以必须由音点连续快速密集发音从而连成“音线”,从而达到像弦乐长弓拉出的旋律线条的音响效果。因此,在扬琴的音乐创作或移植改编曲中,采用“点”、“线”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线条旋律是比较符合扬琴的乐器特点的,它能够较好地避免音响上给予人的沉闷感,使旋律在节奏的驱使下更具有律动感,从而增加扬琴音乐的可听性。其次,扬琴和钢琴一样,都是固定音高乐器,便于转调和移调,律制都采用十二平均律。而扬琴还可以采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两律来进行调制,武林在《扬琴乐律深探》一文中对这种三律并用的调律方式,进行了详尽的文字论述以及实践运用。通过这种调律方式,近而产生的音响效果以及音响色彩远远超出钢琴的效果,使人的视听、感官更惬意、舒适。就律制相比较而言,扬琴调制起来要比钢琴灵活方便的多,钢琴必须采用十二平均律进行调制。四分之三音多在中国的一些戏曲唱段和地方民间器乐曲中使用;而四分之三音在调式―例如五声调式中小三度之间加入中立音而产生。在我国古代五声调式中,高低两音的小三度之间,分别加入了一个中立音,俗称“7(si)不唱7”、“4(fa)不唱4”,从而形成了“中立音的七声调式”。这种调式为中国戏曲秦腔中“苦音”(或称“哭音”)音乐和晋剧(山西中路梆子)所常用。在扬琴中通过“滑、吟、揉、抹”琴弦等技法可以做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演奏音响效果,而在钢琴上想要达到这样理想的音响效果,就难以完成了。

从其美学角度来讲,这首作品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时代风格。一个时代的音乐形态特征,与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通过社会、政治生涯对个人内心情愫产生的影响来实现的),并且受到相关联的艺术流派与文化思想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觉悟与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的主流思潮以及引领时代的时尚潮流等,必然会对音乐家的生活情趣、情感态度、思想文化意识、审美取向等各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具有时代特征并且充斥着诸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审美多样性的追求是音乐风格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换,从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旋律向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旋律转换,到逐步放弃功能和声的印象主义时期和到彻底的无调性音乐等,这一系列音乐风格的时代转换并不完全与政治、社会的重大转型相对应。“音乐作为一门满足人类听觉审美需求和表现内心情感需求的艺术,它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受听觉审美规律的约束。”当已有的音乐语言形态不能满足二者的需要时,人们就会创作出新的音乐形态来适应二者的需要,从而产生具有新时代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所以说标新立异的听觉审美需求与日益完善的表现内心感受的需求是推动音乐形态发生风格变化的内在动力因素。“在这首扬琴作品中,同时也体现了美学理论中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即音乐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风格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必然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元素。”真正有艺术修为和涵养的表演艺术家都会力从历史的视角深入挖掘和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并且力求把这种风格完美的加以演绎再现。他们总是竭尽可能的使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作曲者生活的时代环境,以便更加真实的体现作品的历史时代风格。“对音乐作品历史时代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完美再现,不仅是对音乐的历史个性的尊重,而且也使得音乐获得社会存在意义。”

“唯美之乐,人皆喜之”,说的是美妙的音乐,人人都喜欢听。人们总是条件反射似的倾向与美得声音。可是,当人们选择性的筛选声音并对它们进行编配时,被编配的声音就加入了个人的色彩因素。从哲学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讲,人与音乐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类根据听觉审美的需要创造了音乐,而另一方面,音乐又反过来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

这首为数不多且具有代表性的扬琴移植曲《黄河》,被许学东教授成功的移植改编,为以后移植改编更多的优秀扬琴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扬琴作品演奏的范围,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扬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扬琴曲集项祖华编著[J].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2]律学缪天瑞著[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

[3]音乐美学史韩忠恩著[J].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7).

[4]中国音乐美学史蔡忠德著[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