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调式七声音阶”的称谓是黎英海先生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在《汉族调式及其和声》第四章一开始即写道:“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特征是:在旋律构成中表现为七声内综合两个甚至三个不同宫的五声音阶,这时‘间音’具有另一‘宫’的五声音阶音的意义,’但是它又不是‘转调’,而只是带有调发展的因素,这种独特的旋律法广泛地存在于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中,非常值得注意。”

上述引文对“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基本特征、构成原则及调发展性质做了理论归纳,随后又引用、分析了大量的戏曲音乐的实例予以印证。在实际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们从各自作品的表现需要出发,根据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构成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构成手法,既创作出了新颖而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旋律音调,又充实和丰富了原理论。“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构建,不仅具有乐律学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旋律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丰富和扩展我国的旋律学理论与音乐创作手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内涵

黎先生对“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概括得非常简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一)构成原则

关于“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构成原则,可用上述引文的第一段话来说明。为了便于对这段话的理解和后面的阐述,有必要对其中的“七声音阶”、“宫”、“间音”与“综合调式性”等几个名词进行预先的解释:

“七声音阶”,包括了三类五声性七声音阶,即Ⅰ类雅乐音阶、Ⅱ类清乐音阶与Ⅲ类燕乐音阶的构成音。

“间音”,亦称“三度间音”,是指五声性七声音阶中两个小三度音程(角-徵与宫-羽)中间的音,包括“变徵”、“清角”、“变宫”、“清羽”(在黎著中称为“闰”)四个音。由于在五声性七声调式中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正音的,故这四个间音又被称为“偏音”,而在传统乐学中则称为“二变之音”。

“宫”,这里是“宫音系统”或“宫调系统”(可简称“宫系”)的简写。

“综合调式性”,是“综合调式性质”的略写。其中的“综合”,既指综合了不同的宫调系统,亦指综合了不同的调式(如同主音的宫调式与徵调式的综合等)。

“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构成原则,即是在一个旋律中综合运用了两个或三个宫系的五声音阶,同时它们又可归在一个七声音阶的范围内。下面三例是以图表形式所做的“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归纳,其中例1是在Ⅱ类清乐音阶上构成的三种综合方式;例2是在Ⅰ类雅乐音阶上构成的两种综合方式;例3是Ⅲ类燕乐音阶上构成的两种综合方式(例中以C宫系为基本宫系,有方框的音为各自宫系的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