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特征与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历史沿革人手,分析、阐释了它的表演结构和文化意义,探析了叶村叠罗汉的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节日依附性和集体协作性等特征,认为该项目具有健身美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旅游开发等价值和教化功能。

关键词:民俗体育;叶村叠罗汉;表演结构;文化意义;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41-04

叠罗汉是古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是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源于宗教文化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已有500多年历史。每逢闰年的元宵节,叶村的老百姓都要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叠罗汉成为徽州山乡的一大景观。它的表演形式类似于杂技,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共有66种,以匡扶正义、驱邪纳福为文化内涵,以堆叠为表演特征,体现以团结互助为荣的可贵精神,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凝聚了古徽州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民俗仪式,是我国至今尚存最完整的独特的民间杂技之一。该项目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得到初步的挖掘与研究,然而从体育角度看,其表演形式和内涵上更是充分体现了民俗体育的特征,因此从民俗体育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使该项目得到更好的挖掘与传承,使之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

1 叶村叠罗汉的起源与发展

歙县叶村叠罗汉历史悠久,其形成和来历,传说不一,目前最被认可的说法是:相传明末年间有个叫惠安的游方和尚,来叶村村郊和尚寺挂单,极爱其寺环境清幽。适逢乡试,忽想起出家前屡考不中、受人讥笑的往事,心有不甘,遂游戏风尘,以原先俗名去南京应考,居然中了举人头名――解元。朝廷欲封他为官,他却上本自承“欺君之罪”及报考的种种苦衷,请恩准他仍回叶村寺为僧。皇帝念其诚实,不但没治其罪,反而御赐亲笔题写的“解元寺”匾一块。惠安和尚回叶村后,解元寺名声大振,乡人纷纷把子弟送入寺内,日习文夜习武,僧俗之间结下许多善缘,解元寺香火也因此而旺盛。某年,有强盗劫村,惠安带领僧、俗子弟奋起御寇。乡人避人寺中,强盗攻寺,惠安与众子弟搭人梯帮助乡人翻墙脱险,结果寺被焚,惠安等罹难…。为祭祀惠安法师及众僧英魂在天安息,万古流芳,保佑叶村百姓平安吉祥,这里的人们决定每逢闰年的元宵节,以叠罗汉的民间杂技演出形式表示纪念,从而代代相传,形成了奇特的叠罗汉民俗。尽管是传说,但可以看出叶村人叠罗汉是出于驱邪纳福,祈佑平安的美好愿望。

据古人传下来的《罗汉谱》记载,“叠罗汉”共有66套,即66种造型,取“六六大顺”之意。这一歙县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叶村流传数百年未曾间断,在中却成了“四旧”,被挨批禁演。1978年,县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叶村全面挖掘该传统艺术,才使之重见天日,得以复活。《罗汉谱》清代老谱只二十多种架式,清末经洪玉书老人(1872年生)增编扩至五十三种架式,在其代表性传承人、现年64岁的洪允文主持期间,将66套全部整理出来,而现在的罗汉负责人、41岁的洪声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目前能表演的已有70套,“八柱牌楼”、“解元寺庙”、“五凤楼”、“童子朝普陀”等等,都是创新的程式套路,今后他们还将继续挖掘创新,以使该传统民俗能世代相传,日益兴旺。

叠罗汉民俗活动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作为徽州传统民间艺术,叶村叠罗汉表演队伍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次参加了省、市民俗表演,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堪称一绝。1995年在“中国民俗风情游黄山市首游式”上大展风采,《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现场摄影报道,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并在台湾《民俗曲艺》杂志上发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第七套《金土地》栏目播出而蜚声中外。1999年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拍摄了《叠罗汉》专题片。为有效地保护和弘扬这一绝技,2004年经县文化局同意,这里组建成立了“歙县叶村叠罗汉艺术团”,进行叠罗汉艺术研究、资料搜集及表演等。2007年该节目参加了“皖浙赣闽四省四市第四届民间艺术节”,获得金奖。目前“叶村叠罗汉”作为全国独有的特色体育民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叶村也成为黄山市唯一的“全国民俗文化村”。

2 叶村叠罗汉的表演结构及文化意义

2.1叶村叠罗汉的表演结构

2.1.1“罗汉”扮演者的产生叶村叠罗汉分大小年,大年太叠,小年小叠,(大年即闰年,活动时间长,所有套路要演完,旅居在外的族人要尽可能赶回村参加活动。非闰年即小年,表演套路可略减,旅外族人亦不一定要求回乡参加活动)。活动由村罗汉班(现称罗汉组)组织,罗汉头主持。罗汉扮演者皆为男丁,由村中高德劭长者在岁杪年初集中推荐,由罗汉头确定。罗汉头接到推荐名单,对被推荐者年龄、力气、体重、灵敏度进行通盘考虑,然后向入选罗汉发出《罗汉贴》。接到《罗汉贴》的男丁,深感荣幸,将贴供于堂前,立即放下手头事物,准备参与。目前叶村罗汉组共有30人左右,除了3、4个是10岁左右的小男孩外,全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

2.1.2叠罗汉系列活动叠罗汉系列活动,一般每年正月初六开始,十八结束,为期13 d,其中叠罗汉活动11 d,排练9 d,正式演出2 d。期间,罗汉们须禁。初六傍晚,敲起锣鼓,放响爆竹,罗汉头领众罗汉去解元寺(是村人在原址重建的一个约3 m2的小庙)请罗汉老郎牌位。焚香化纸参拜后,取下牌位,交由尖顶(叠在众罗汉最上层的小罗汉)捧。接老郎牌位队伍回村时,村人执点燃之棒香夹道迎接,簇拥着将牌位安置在排练处的香案上,锣鼓爆竹喧天,群情欢腾。当晚,罗汉们开始按《罗汉谱》所载程式套路“练谱”,至初十结束,十一至十四为彩排阶段,所有罗汉皆赤膊、戴布罗汉帽、束腰带,穿彩裤,着老布山袜,唯不开脸。排演配上锣鼓,各式程式套路连贯进行,一如正式演出。

正月十五日上午,罗汉化妆游村,与其他配套活动组合进行,其队伍序列为:“尖顶”捧罗汉老郎牌位前导,锣鼓相随开路,接着是钟鼓形灯、滚灯、五兽灯、动物灯、人物灯、十二生肖灯、花草虫鱼灯。灯后是化了妆的罗汉队伍以及四、五十个男女村童饰扮地戏的人物,有唐僧师徒、包公、白娘子、郭子仪等,整个地戏只作化妆游乡,以壮声势,不作戏剧表演。押后又是锣鼓。游行队伍要游遍全村每一条巷,游到户家门口,户家要燃放爆竹迎送纳吉,活动一直进行到下午。游村毕,即把罗汉老郎牌位供奉于戏台正壁香案上,焚香化纸燃烛如仪。接着是各种参游之灯依次登台分列左右,各罗汉手执一灯绕台三圈,谓走台。走台毕,叠罗汉活动拉开序幕,锣鼓声与僧侣法器音乐声迭相鸣奏,

气氛更加热烈。

元宵灯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庆祝活动。叶村叠罗汉由原来单一的对该村解元寺惠安法师及众僧亡灵之纪念,后与本村元宵灯会“戏五禽”合为一体,由此便形成了叶村特有的民俗活动,村民们都希望通过这一活动祭奠亡灵,驱去不洁,佑人保丰。

2.1.3叠罗汉晚上的叠罗汉分成上、下两段。上段采用戏剧的表演形式,先是“演罗汉”,由12个罗汉分组出场亮相,表演几套拳脚功夫。接下来“出菩萨”,道教护法王灵官、佛教护法韦陀出场,圆场扫台后,惠安法师、观音偕2童子上场。观音登殿后,18罗汉相继出场,拜过观音后分列打坐。接着上场的是一老罗汉与二小罗汉,拜过菩萨与十八罗汉后,开始拭面、扫堂、鸣钟、击鼓、诵经。末了,老罗汉用禅杖打桑葚给小罗汉吃,此谓“演老罗汉”。下段为罗汉上场,堆叠各种人体造型。动作由易到难依次进行,由八名罗汉表演的“童子拜观音”比较简单,4名小罗汉在四名大罗汉肩上打坐,绕场一周,朝“观音老母”拜三拜就结束了。接下来的“金鸡飞”,也只是四个小罗汉改坐为站,摆出金鸡展翅欲飞的造型。而“挑担卖柴”则加大了难度。一罗汉将一横卧罗汉扛于肩头,似肩扛扁担,而这条扁担的两端又悬挂了两个小罗汉,似扁担头上一捆柴,挑担者旋转飞舞不停,既惊险又别致,看者不禁会发出阵阵惊叹声。此外仙人桥、水帘洞、普陀崖、莲花座、蜡烛台、1~6柱牌坊等程式套路,层次递进,动静结合,一波一浪,逐步推向高潮。而以磅礴的气势震撼观众的是“竖牌坊”:从四个罗汉的“一柱牌坊”到十九个罗汉的“六柱牌坊”,变化之快,构筑之巧,令人叹为观止。最为壮观的是六柱牌坊,共叠有19人,人叠人,人拉人,纵横组合,叠成六层造型,每叠好一层均在舞台上转一圈,立在顶峰的罗汉,由稚童扮演,合掌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全村人寿年丰。表演结束,已是东方吐白,场面高潮迭起,惊险热闹。正月十六日,白天继续游村,晚上继续叠罗汉,其中一部分是正月十五未叠完的程式套路。叠罗汉结束,观众散去,罗汉们在锣鼓、爆竹声中参拜罗汉老郎牌位,谓之“收台”。收台毕,众罗汉送老郎牌位至解元寺,叠罗汉活动告一段落。

2.2叶村叠罗汉的文化意义叶村叠罗汉的“叠”,不仅仅是站肩、骑脖等简单的往上叠垒,还有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造型姿势,显得变化多端而妙趣横生。有些套路,惊险得让人咋舌,有些套路精巧得让人称奇。各种叠,都凸显粗犷、阳刚之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魅力。表演的60多种不同造型,寓意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造型大都与徽州民间建筑、生活等有关,反映了古徽州人民的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如古徽州古塔、牌坊众多,叠罗汉里就有“一至六柱牌坊”、“宝塔连”等套路;农民常年离不开扁担,就有“挑担卖柴”;“童子拜观音”、“金鸡飞”则寓意着叶村人民尊敬老人及对子孙后代寄予殷切期望的良好民风;“树荷花”、“蜡烛台”、“秤砣”等都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蕴涵着乡村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无限期盼的价值取向;而“水帘洞”、“龙驹马”“石猴出山”、“刘海戏金蟾”等则与神话有关。精彩的表演为广大村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享受。

叶村叠罗汉之所以选择“牌坊”题材,与歙县自古多牌坊有关。据了解,歙县至今还有各种牌坊一百余座,其中“许国牌坊(八角牌坊)”和“棠樾牌坊群”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文物的牌坊是巍峨的,而这种靠人与人,用力与力“叠”起来的“人肉牌坊”则是奇险的,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融合。用青石筑砌的许国牌坊,以凝固的形式表明歙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份量,而用肉体竖成的牌坊――叠罗汉,则以流动的方式叙述着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叶村叠罗汉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载体,为彰显古徽州的民俗文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凝聚了古徽州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以民间杂技独特的方式,匡扶正义,驱邪纳福,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多次参加省、市、民间艺术调演献演,在发挥其蕴藏的艺术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传播徽州民俗文化,让省内外及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叶村叠罗汉的项目特征

3.1古朴粗犷的原生态特征叶村叠罗汉的所有演员都是本村村民。叶村以洪姓人口最多,叠罗汉由洪族创立、传流,按照族规最早的时候只有洪姓才能参加,随着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演员扩展到洪姓以外的村民,为全村所共有,但外村人是不能参加的,化妆和乐队也是由本村老艺人和村民担任。在问卷调查中,70%以上的罗汉都认为在叶村以外选拔培养小罗汉是不可以接受的。大年初六开始,演员就在村里的大祠堂――叙伦堂排练(该祠已被列入“百村千幢古民居”修复工程,因年久失修,目前正在抢救性修复中,现排练地点在另一祠堂――敬本堂中进行),演出地点在村中心的古戏台。参加表演的村民并没有经过特殊的体育训练,他们表演的一招一式都散发着质朴、醇厚的原生态气息。罗汉们在寒风凛冽的元宵夜赤膊表演,尽管条件简陋、艰苦,但为了保存叠罗汉的原始风貌,体现叶村叠罗汉的乡土气息,这样的排练和表演一直传承,充分表现出古朴粗犷的原生态特征。

3.2历史传承性特征叶村叠罗汉经过500多年的流传,历代传承人在继承和挖掘前人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了这一民俗体育项目的内涵,从最开始的单纯驱邪纳福保平安的,发展到今天不仅是祈福的美好愿望,而更多的是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并集民间艺术、民俗体育于一身,成为宣传、推介古徽州民俗文化,扩大国内外影响的手段,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在中受到冲击,但叶村的村民始终没有让这一绝技失传,并越来越重视小罗汉的培养,使之具有较稳定的传承性。

3.3地域性特征歙县位于安徽南部,地处皖浙赣交界处,北倚黄山,南临千岛湖,秦时置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徽州府所在地,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文化史上久负盛名的微州文化发祥地。三阳乡位于歙县东北部,地处皖浙交界之天目山脉,徽杭高速公路和徽杭公路横贯该乡中部。叶村距乡政府3公里,左倚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右临昌源河,四周群山高耸,峰峦叠翠,林木葱郁。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清代状元、外交家洪钧,有哲学家洪谦,还有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扮演者洪雪飞。近年来歙县叶村叠罗汉艺术团在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县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春节期间在周边乡镇巡回演出。正是这样一块充满文化气息的热土,才使得叠罗汉这一绝技得以世代相传,具有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3.4民间自发性特征500多年来,叠罗汉已经成为叶村人民必不可少的元宵节庆体育民俗活动,世代传承下来,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都是由村罗汉组组织,“罗汉头”主持,经费也全部由村民和本村在外经商者自愿捐助筹集,村里的

青壮年都认为被选为罗汉是一种荣耀,深感荣幸,无论多忙都立即放下手头事务,在外打工者也欣然回乡参加活动。正月十五那天,全村人的所有日程都围绕着叠罗汉系列活动,处处都体现出这一民俗活动的民间自发性特征。

3.5节日依附性特征叶村叠罗汉从它起源之时便是与徽州乡村正月十五元宵节联系在一起的,它依附于节日而存在,又因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强化集体意识、增添节日气氛、祈福来年平安吉祥而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是叶村人过元宵不可少的民俗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它又成为很多重大节日的表演节目,给更多的人带去偷税和快乐,烘托节日气氛,表现出很强的节日依附性特征。

3.6集体协作性特征叶村叠罗汉的整个活动过程需动用全村的社会力量才能顺利进行,叠罗汉的所有程式套路,不论动作难易,均需若干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造型之间衔接巧妙,变化迅速,人拉人,人叠人,达到造型均衡稳定、动静结合的效果,所有人员必须携手并肩,齐心合力,环环相扣,才能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即使是不参加表演的村民,也在观看中自觉不自觉地进入角色,为罗汉们的精彩表演而欢呼、加油,舞台上下呼应,营造出热烈的节日气氛。集体的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4 叶村叠罗汉的文化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叶村叠罗汉的成分逐渐淡化,如今开展这项民俗活动主要是愉悦身心、沟通感情、健体强身,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烘托喜庆气氛。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4.1健身美体价值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几乎所有人都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现代“文明病”不再是城里人的特权,在农村也滋生蔓延,农村人的健康日益受到威胁。靠人与人、用力与力进行堆叠是叶村叠罗汉的主要表现方式。如“六柱牌坊”的下架中柱肩上就架人梯般地站了4个人,由中柱手挽手拉着的左右四柱的肩上也依次站着3个人和2个人,没有力扛千斤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在尖顶的小罗汉一般只有10岁左右,没有一定的胆魄和协调、灵敏的素质及平衡能力也是不行的。而“仙人过桥”由7个罗汉立做桥墩,6个罗汉仰架于桥墩上,1个罗汉从桥上走过,踏过软绵的胸脯,须提气、平衡,架桥者须运气于胸,被踏者屏息才行。叠罗汉活动从正月十五日上午开始,要经过游灯等一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次日天明,参加者要有很好的体力、耐力才能坚持下来。演出时罗汉们均赤膊上场,必须保持良好的体型,才能充分展示男性健壮的肌肉线条和阳刚之美。有过多次表演经历的罗汉告诉我们:“虽然我的年龄在不断增长,由于参加叠罗汉活动,经过训练和表演,我的力气、灵活性和精力还不减当年,而且因为要光膀子表演,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形体”。表演者集力量、平衡、灵敏、协调、柔韧、耐力于一体,经过训练和多次的表演,能使参加者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身材体型得到改善。

4.2健心娱乐价值叠罗汉不仅能提高表演者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娱乐身心。在被问到为什么愿意来参加叠罗汉表演时,他们说:“参加罗汉表演,是传承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和大家亲密接触,一起交流,感觉非常开心,还能在表演活动中被观众、村民欣赏和认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叠罗汉表演虽然不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罗汉的身份,我们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村里都很受尊重,年轻的单身罗汉也很受姑娘们的青睐”。村中的青壮年既为被选为罗汉而感到荣耀和自豪,又能充分享受排练过程中每个造型成功的快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个人与集体和谐的情感体验,在表演时尽情展现自己高超的技巧和健美的形体,渲染节日气氛,满足为乡村人民祈盼幸福平安、来年五谷丰登的心理成就感,这些都是在日常的劳作中无法体会到的。而观众们时而为造型的奇、险而屏息,时而为表演的精彩而欢呼,整个表演过程中掌声不断,笑声不断,罗汉们的家属更是为自己亲人的精彩表演而感到欢娱和自豪。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从中得到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4.3艺术审美价值叠罗汉活动从表演者的脸谱、服装、表演的造型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艺术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罗汉的脸谱化妆,按“下架”“二架”、“三架”、“尖顶”四个类型开脸,“下架”以红、白、黑三色绘大块脸,着红色裤,系黄色腰带,“二架”仍为红、自、黑三色,但图形稍为花哨,着黄色裤,系红色腰带,“三架”加蓝、绿两色,绘五色“碎脸”,“尖顶”绘金脸,又称“金顶”,着绿色裤,系红色腰带。这些色彩的运用协调大气,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喜庆、富贵的色彩表达方式,又蕴涵了劳动人民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表演中的各种造型,采用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姿势,人叠人,人拉人,纵横组合,动作惊险别致,造型变化多端,男子汉肌体中洋溢着力的美,无声的动作和造型流动着魅力的韵律,凸显出粗犷、阳刚之美,表演风格既紧张惊险又不失诙谐幽默,给人以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4.4旅游开发价值叶村叠罗汉流传至今,不仅是叶村人民每年元宵节的主要民俗活动,而且近年来已经走出大山,成为黄山市旅游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并经多种媒体宣传和报道,成为蜚声中外的艺术瑰宝。黄山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歙县是黄山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优势,游客将了解风俗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既能饱览旖旎风光,又能享受民俗文化大餐,得到身心全面愉悦。近年来,叶村罗汉组在将叠罗汉民俗活动与特色旅游相结合上,做了大量的宣传与推介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除了参加省内一些旅游文化活动,在旅游节、经贸会上进行表演外,还先后多次接受邀请,赴上海、杭州、澳门等地进行展演。充分挖掘叶村叠罗汉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发展地方经济,传播徽州民俗文化,让省内外及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灿烂的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5教化功能叶村叠罗汉的发展与传承主要依靠村民自发的行为,在初始时期,村民参加活动带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以望得到神灵的护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他们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进人21世纪以来,叶村叠罗汉的成分已逐渐淡化,如今它已成为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表演中的每一个造型都要求大家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在合作中相互理解,彼此帮助,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加了乡村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强化集体意识,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人际交往日益淡漠的今天,更有其独特的意义。同时由于活动的开展,将村里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青壮年组织起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抵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现任罗汉头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农村住房中‘小别墅’式的独门独院比例增大,村民间的交往减少,相互间缺乏交流。叠罗汉活动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了造型的成功,大家必须互相鼓励,团结协作,日常生活里产生的一些小矛盾,在此时也化为乌有,还增加了感情”,“由于要参加叠罗汉活动,春节期间村里几乎没有赌博现象,酗酒的情况也很少,村民之间非常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因此叠罗汉能够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灌输和谐理念,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

5 结语

叶村叠罗汉以其独特的项目特征和丰富的文化价值,经历500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下来,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既是蜚声中外的民间艺术瑰宝,更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充分挖掘与研究这一项目,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