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参与程度

一、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而且包括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和公式,这样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这样,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中学生思维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假设性、预设性、形式化的特点,但同时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见解和看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不能仅仅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做到语言幽默、贴近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幽默是教师需要学习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课上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无论把门开多大,门始终与地面垂直;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为什么不会出现其他的形状呢?这样一些生活实例隐含的数学原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如果能加入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学生一定乐于去探索,从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学生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那么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比如,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课程的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讲出最多的知识点,下面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等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目的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用一种平易近人的“亲情”去感染学生,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温暖。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都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3.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要力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的“算24点”——玩扑克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通过计算,同桌交流,逐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再如,数学中涉及的储蓄问题,让学生为家里理财,做理财小助手;还有,在公园旅游时,有几种进园方案,让学生设计哪种方案省钱等内容,这样的情境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容易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现象,创造性的选材,达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4.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形式,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曾出现过启发式教学、主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各有偏重,对于学生的全体参与性只是拘泥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拘泥于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核心,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内容等探究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性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参与需要解决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而有效参与的核心在于诱发学生开展思维能力,进而不断延伸、拓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转变评价机制,让师生敢于用参与式教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主要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激励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表面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等。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设计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挥。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安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1).

[2]严央波.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