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刘k山水对沈周山水的深刻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沈周是明代苏州画坛第一位公认的绘画大师,他结束了画坛长期的沉寂,挽救了文人画。沈周之所以能够重振苏州画坛并非偶然,也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有三位同时代的前辈画家为其铺路――杜琼、刘k、姚绶。文章重点分析刘k的绘画,认为刘k更加具有原创色彩和成熟的绘画才能,更关键的是他对沈周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原创性 苏州画坛 构图法则 风格
苏州画坛自1370年解体以后日渐颓废,直到沈周(1427―1509年)的出现才使得苏州绘画传统重新振兴,并最终结束了画坛的长期沉寂与低谷,挽救了文人画。沈周的绘画风格在1470年左右走向成熟,成为明代首位绘画大师。沈周之所以能够重振苏州画坛并非偶然,也非一人之力,目前来看应该有三位同时代的前辈画家为其铺路――杜琼(1396―1470年)、刘k(1410―1472年)、姚绶(1423―1495年)。
杜琼的作品接续了元代画家追摹董源风格的传统做法,笔法纯熟自信,构图平和稳妥,令人赏心悦目。姚绶经常模仿元代大师,比如赵孟\、吴镇、王蒙等人的作品,并以此向先贤致敬。他极为忠实地揣摩出元代画风,文征明曾说姚绶的画是由其洗练娴熟的文学创作溢而为之,更加具体的评定在目前史料中并未出现。笔者所要推崇的是另一位铺路者――刘k。与杜琼、姚绶相比,刘k更加具有原创色彩和更加成熟的绘画才能,更关键的是他对沈周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刘k,1410年生于苏州,少时即被苏州太守r钟聘为小吏,他婉拒转求补为诸生,r钟应其请求。1438年,刘k中举,后官拜刑部主事及山西按察司佥事, 50岁左右辞官返苏。小他17岁的沈周视其为叔伯,敬爱有加,并奉为书画楷模。沈周初师陈孟贤,后曾师杜琼,而对他影响最深的画家乃是刘k。在刘k晚年之际,两人交往之密切,从彼此在对方的画作上频繁题字就可清楚得知。《清白轩图》是刘k于1458年绘制的,画中有好友沈恒(沈周之父)等人的题诗。刘k作此画时,沈周22岁,他在刘k谢世之后的1474年,于画中题上了最后一首诗:“旧游诗酒少刘公,人已寥寥阁已空。仙鹤倘来还感慨,只应此地是辽东。”在刘k送给沈周之弟的一幅山水小品《诗画卷》中也有沈周题诗:“云来溪光合,月出竹影散。何必到西湖,始与山相见。”这是刘k在与沈周等人春游途中遇雪暂歇时信手创作的,沈周等人亦随即题诗。刘k游戏般的笔墨以及隐沐于形式中的律动感,将其探幽访胜的雀跃欢喜之情传达给观者。他简单数笔就把量块与空间表现得极为生动,平稳的山石结构在其笔下变得异常富有活力。从沈周作品中屡屡出现的类似效果来看,刘k的这种手法必然给当时年纪尚轻的沈周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k对沈周画风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另外两幅作品中,即刘k的《仿倪瓒山水》(图1)和沈周的《策杖图》(通常认为此作乃是《仿倪瓒山水》)。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位大师在艺术传承上的关系。刘k画中有本人和沈周的题诗,沈周韵和刘诗以示恭敬。多年之后,沈周绘制了《策杖图》,想必他的心中对刘画是极为熟悉的,而且沈周在后来绘制其他作品时,除了运用自己深研倪瓒真迹的心得外,也不时地借用刘k的一些绘画理念。前代大师已然不在人间,但其所创的绘画手法和构图形式却在后来的仿作中得以继续发展。出于对先贤大师的崇敬,每位画家无不继承着世代累积的传统资源,用以发展个人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整体风貌。
统观倪瓒现存的作品,除了与他的《江岸望山图》勉强接近之外,再也找不到可以作为刘k《仿倪瓒山水》一画的构图基础,故而有理由推断此画乃是刘k的自创。他已将倪瓒的作画公式做了根本变动,把元画一贯的平静澹然改为雄厚动感。在此,因倪瓒画中景致的遥遥相隔而形成的萧索心境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景致间的紧密互动。刘画的前景不再空疏,而是坚实的基部,并置有草亭、树木、岩石、竹子;河流部分被压缩,远山向前拉近,并以壮丽之姿隐然矗立。刘k以长而弯的线条取代了倪瓒的柔和皴笔,表现出立体层次和隐含其中的动势。数年后,沈周在《策杖图》中将刘k的新作风再次显现,并进一步发展。画中前景河岸更加厚重苍劲有力,岸上树木参差排列,这种形态更加接近刘k而非倪瓒。沈周以策杖老人取代草亭,河面进一步被压缩,并有树木横越其上,所留空间极为狭小,河岸与观者的距离更加接近。沈周长而紧绷的线条、山峦拱起的姿态以及繁复的形状,无一不是刘k绘画理念的延伸。
沈周在《策杖图》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构图法则,并且又系统地贯彻使用,这在倪瓒的山水画中是找不到的:上半部的构图部分成为下半部构图的倒影;远近河岸都略有倾斜,自中央地带展开;彼此呼应的造型;一条河流切过前景河岸向左下流去,另一条则划开远景河岸向右上流去;左下的倾斜地块呼应右上的倾斜高地等。沈周故意避免采用稳定的地平线,使得巨大的山体向两侧滑下,给人一种不安定感,这是沈周相对创新之处,也是他刻意跳脱倪瓒山水的影响之处。
通过分析刘k和沈周的两幅作品,能够理解刘沈二人在明代画史上的地位。从他们存世的作品来看,刘k比起杜琼、姚绶等人更加具有创意,并对沈周作品风格的发展和成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二册)[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65.
[2]徐沁.明画录[M].
[3]王原祁.佩文斋书画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4]故宫周刊,1937(510).
[5]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M].台北:石头出版社,1994.
[6]卢辅圣.中国山水画通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