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议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议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代经济格局中,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与其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产业集群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逐渐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深知,并且成为它们实现经济快速腾飞的重要支撑。因此对河南省来说,对省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尽快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对于加快河南经济发展,使河南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 产业集群 发展建议

基金项目:2012 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项目阶段成果(2012B094)

产业经济有产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等三个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只是空间地理意义上的产业的集中;产业集聚则是同类产业领域的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一定空间地理上的聚集;而互相具有关联、互补的若干产业及机构的集中,并由此产生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落就形成了产业集群。比较而言,产业集中和产业集聚是地域集约化发展经济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则是高级阶段,它是产业成长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地理位置、价值链、供应链、产业技术链等关系而成功集聚的结果。产业集群中涉及到的企业之间虽然在地域上“比邻而居”,但它们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近年来,河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使其逐步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甚至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省内经济的走向。因此要想实现中原崛起,推动中原经济区跨越发展,产业集群是必由之路。

一、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现如今,河南省产业集群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壮大,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提高,俨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有效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使河南产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三化”进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河南省产业集群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截止到2012年底,省内产业集群共完成投资突破万亿元,占河南省投资比重达49%,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 68%。主营业务收入占河南省的比重达 4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280万人,比2011年增加32万人。集群区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均占河南省的40%以上,同时超30亿元的集群规模有42个,94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已成为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更要说明的是大多数河南省产业集群正处于成长阶段,活力强,动力足,因此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省内的产业集群已经有一定的集聚规模,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完备,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也较稳定。从横向上看,相对集中的“块状经济”已形成。从纵向上看,“链状经济”的延伸作用也不断增强。整体发展内劲十足,增长较快,如郑州纺织服装集群、中牟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漯河食品产业集群等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些都无不显示出河南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为河南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不足及劣势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虽已经初见成效,但其中也存在着问题。

(一)部分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关联度低

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小、散、乱”现象,必要的产业链条缺乏。具体表现在: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一些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互相之间不相关,不能很好的在产业链上分工协作。各企业处于独立运行状态,彼此之间在技术革新上不共享。另外还有的产业集群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只是一味追求企业引进的数量和招商资金量的多少,而忽视了产业之间的链接和关联,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问题,忽视了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于是在某些产业集群内,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混乱状态。既有高科技企业,又有传统产业;既有清洁型能源企业,又有高污染、高损耗的企业并存。整个集群区域内其实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群”,而仅仅是部分企业在地理上的集合而已。

(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总体来说,河南省郑州市区及巩义、中牟、荥阳、新密等市县,漯河市区及郊县,洛阳吉利区及偃师市,新乡市长垣县,焦作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博爱县,许昌市许昌县和长葛市等地产业集群发展速度比较快、发展程度较高,属于集群密度较大的区域。而省内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数量少、程度低、配套产业和设施缺乏的现象。其中一些产业集聚区的配套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发展规划、污染治理、土地整理、投融资平台建设上进展慢。部分集群还由于建设资金问题,使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资金、土地、人才、信息面临重重困难。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直接影响产业优化升级

河南省产业集群中的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十分不足,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大多尚处于低级模仿阶段,产品长期停留在老品种、低档次、粗加工阶段,这都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受到制约。同时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共同研发的主动性缺乏,甚至互相设防,使得知识和技术扩散还较为有限。另外高素质人才的不足,对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也是目前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四)用地保障和金融支持存在一定障碍

一个地区要想依靠产业集群发展经济,必须解决用地和资金问题。但就目前部分地区来看,破解这些瓶颈制约的办法不太多、效果也不明显。一方面存在着粗放用地,规划建设做得不到位以致土地没有合理利用的情况,另一方面省内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土地和资金方面的障碍还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部因为企业数量较多,成长速度快,这使得集群内土地出现紧张。资金方面,由于集群内的企业大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只是暂时性的租赁,这让亟需资金的企业无法采用土地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另外一些社会上的信用担保机构由于自身规模的问题,也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这远远不能使集群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五)部分地方观念上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为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很多与集群规划、财税、土地保障、产城融合有关的优惠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落实不到位。甚至还有部分集群中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体制没有理顺的现象。这造成了区域内管理机构有些部门职能重叠,权责划分不清,功能区和行政区交叉。导致了各方面工作效率不高,使产业集群建设进度和日常管理受到影响。

(六)区域文化缺失,企业认同度不强

在美国硅谷,企业之间是即竞争又合作的密切关系,人才可以自由流动。正是这种硅谷文化促进了硅谷企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大多数产业集群没有独特的区域文化,导致企业认同度不高。大部分企业是为了产业集群提供的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才聚集的。集群内一方面缺乏鼓励冒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企业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氛围也不浓厚。良好的人文关系网络缺乏,这使得这种“集合”基础不牢,有很大的脆弱性。企业对集群的认同度并不高,很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现更优惠的政策时,在当地的土地成本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向外流动和转移。

三、促进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重视产业集群中的软硬件建设,构建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首先使集群内的贸易条件得到努力改善。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健全物业管理、人才交流中心、融资担保、租赁、物流、会展等相关服务支撑机构,努力提升现有的服务水平。其次创建良好的园区环境, 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集群园区真正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创业者的乐园”。改革现有不合理的行政结构,树立高效、精简的形象,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理清关系,规范各级财务制度,加强环境治理和治安管理,合理开发和使用土地。对各部门责权利进行信息化公示,定期公开企业关心的各项内容,从而保证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为内部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保障,达到优化产业集群自身管理的目的。

(二)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升级“突围”

通过社会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这两个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及可持续竞争力的提高。政府可创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鼓励产业集群同科研院所、大学联姻,支持这些机构为众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专利转化服务。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进企业时,优先使科技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的企业进入园区。另外组建知识联盟,构建“学习与竞合”的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应大力倡导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学习,合作开发各项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知识联盟的组建,提高内部企业对知识的转移能力、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形成独特的牢固的集群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新的研发成果和创新技术较为容易推广,并引起仿效与技术上的再创新,从而出现挤压效应,使集群内的创新源源不断。

(三)打造和谐的融资环境,加强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

首先建议大力推进地方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大对信用环境的整治力度,不断营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成立非盈利性担保机构,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另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多角度、多方面解决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第三开发新的与集群内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融资加大对集群内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开辟企业授信和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使符合国家政策和信贷条件的精深加工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能够得到优先信贷投入。在继续完善集群内企业融资平台贷款模式的基础上,向企业提供现金管理、结算、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措施,积极支持产业集群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深刻意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制定相关政策时向土地使用、布局规划、税费减免、资金引导、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倾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孟州市政府就规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每年缴纳的所得税额增幅超过20%以上的部分,由同级财政部门按50%的比例作为技改资金再返还给企业。税收方面,企业可将职工培训开支、技术研发费用、产品展示费用等项目作为税前列支内容,不受以上比例的限制。另外如果企业有技改或新投入的项目资金量达到2000万以上的,财政部门会给予前期费用30%的补贴;相应的5000万的项目则是50%的补贴。省级名牌的奖励是5000元一个,国家名牌一个奖励1万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该市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建议政府部门鼓励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为提高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促使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积极推行与龙头核心企业有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重组、改造工作。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使综合成本得以降低,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市场竞争力。另外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经济带动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和促进集群内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它们发展壮大。

(五)适当倾斜,重点保障产业集群用地计划

各级政府要在分配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保障产业集群建设的用地指标。不仅要立足当下,积极探索、科学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更要着眼未来,为产业集群区规划预留今后发展空间。提前针对如何利用滩涂、低丘、缓坡等资源制定综合开发整体规划,并合理布局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使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向得到提前控制,从而确保产业集群整体建设用地的规模。

(六)加强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群对外交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加强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往来,是现实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需要。波特认为要想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保持长久,就必须促使其内部的产业不断国际化。因此,努力提高集群的国际化程度,促进外部交流,是实现可长期持续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思霖.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2]邓放.产业集聚成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力支撑[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

[3]王新平.郑州市产业集群发展障碍及政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

[4]孙守宇.河南省产业集群机理分析及研究[J].经济师,2012

[5]罗士喜.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J].中州学刊,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