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科疾病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科疾病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研究儿科疾病中外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科疾病患儿367例,抽取静脉血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67例患儿,经镜检后发现293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占79.84%。293例患者中,呼吸道疾病占44.71%,包括肺炎支原w感染、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占21.85%,包括腹泻、胃炎、传染性肝炎;传染病占16.38%,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占15.71%,包括地中海贫血、缺血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他1.3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6.83%,以Ⅰ型居多,肺炎支原体阳性率4.10%,以Ⅱ型居多,流行性感冒阳性率6.14%,以Ⅰ型居多,手足口病阳性率3.41%,以Ⅰ型居多。结论: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感染、贫血、消化道疾病、手足口病等均可能导致患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且变化有迹可循,因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儿科疾病;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 诊断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7.14.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57-0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势[1]。首先,其应用方便,检测快捷,可以及时得出诊断结果[2]。其次,多数常见的疾病均会导致外周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因此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外周血细胞检查可通过检测细胞数量大小及形态变化,细胞核变化和其他异常,对常见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因此准确性较高[3]。目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是常用于儿科疾病检查中的一种方式[4]。儿童患病后,细胞变化特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分析,对于准确诊断疾病有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儿科疾病患儿367例,其中男188例,女179例,年龄1~11岁,平均(5.8±1.8)岁;患儿血标本均选择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监测,同时进行血涂片镜检进行复查。疾病诊断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复查诊断参考《41条血细胞复检规则》[5]。

1.2 方法

抽取患儿静脉血2 ml,制作血涂片,将绿豆大小的血液滴落在涂片上,均匀地推开,呈不规则长方形,长度25~35 mm,宽度18~20 mm,对其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严格遵照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复检包括白细胞形态、分类、数量,血小板形态、数量、聚集现象,红细胞染色、大小、形态,寄生虫类型(包括微丝蚴、附红细胞体、杜利氏体、弓形虫等),淋巴细胞形态,粒细胞形态(包括中毒颗粒、退行性变、Dohle体、空泡变性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类型疾病患儿镜检血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常见传染病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分布。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疾病患儿镜检血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本组367例患儿,经镜检后发现293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占79.84%。293例患者中,呼吸道疾病占44.71%,包括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占21.85%,包括腹泻、胃炎、传染性肝炎;传染病占16.38%,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占15.71%,包括地中海贫血、缺血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他1.37%

2.2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分布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6.83%,以Ⅰ型居多,肺炎支原体阳性率4.10%,以Ⅱ型居多,流行性感冒阳性率6.14%,以Ⅰ型居多,手足口病阳性率3.41%,以Ⅰ型居多。

3 讨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主要是指抽取患者外周血,以血液分析仪器或者显微镜法观察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的数量和形态改变[6]。当人患各种疾病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均可能出现改变,特别是白细胞的形态,可以有效地辅助诊断,给予临床医师较为客观的参考。一般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均可借助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提供诊断的依据[7]。

研究中,绝大多数患儿镜检显示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类疾病为最多,其次为消化性疾病[8-9]。一般感染性疾病在儿科中最为常见,而感染性疾病一般可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中发现异常。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例均有所升高,细菌性疾病患儿则会表现出明显的白细胞增多,并且可通过中性粒细胞核转移及幼稚粒细胞与病毒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还可辨别患儿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中性粒细胞大小变化、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空泡及中毒颗粒、杜勒式小体变性)则一般提示重度细菌感染存在[10]。而消化性疾病也有很高的镜检异常率,腹泻和消化道疾病会引起白细胞形态改变,主要辨别特征为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变化主要说明了患儿存在贫血性疾病,如红细胞体积变化一般提示贫血,并且三种不同的贫血外周血细胞形态不同,可进行鉴别诊断,一般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为小细胞,而大细胞则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缺铁性贫血患儿会表现为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且中央染色区扩大。不仅上述常见疾病类型可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表现,一些如寄生虫、难以发现的手足口病也会表现出血细胞形态异常。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虽然可极大地提高检验效率,减少工作量,但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达到对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幼稚细胞等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显微镜下检验仍然可提供相对更加准确的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方便而快捷的临床检验方式,可广泛运用于儿科常见疾病的检测中,许多常见的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均会表现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因此其可为医师及时地诊断疾病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资料,减少误诊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杜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1054.

[2]莫和国,隋洪,陈光辉,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72,75.

[3]付振艳,孙彦平,王英辉,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47-48.

[4]杨燕,金晓希,徐金莲,等.儿科住院患儿异常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55-2257.

[5] Moura C G,Souza M A,Kohal R J,et al.Evaluation of osteogenic cell culture and osteogeni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human cell co-culture on modified titanium surfaces[J].Biomedical Materials,2013,8(3):035002.

[6]次曲.在儿科疾病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重要性初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4(4):204.

[7]熊昊,孙燕,胡群,等.婴儿急性白血病3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3):177-179.

[8]王丽,金u.6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636-1637.

[9] Zhang Q Y,Chabot-Richards D,Evans M,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assess the relative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aspirate and biopsy morphology,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B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neoplas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2015,37(3):390-402.

[10]郜t琴,王晓芬,苗慧丽,等.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重要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1):27-28.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