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实施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主动、能动地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经历‘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象性解释或预测搜集相关信息从数学方面(知识或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获得数学研究结果证实或假象性解释或预测提出新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那么,如何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文谈一下我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一、教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

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即注重“数字化”生成。这是小学数学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书有很多的情境图,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将图中的情境,运用数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如“盘子里有两个苹果,小朋友吃掉了一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认真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生活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即“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小朋友“吃掉”了“一个苹果”,这其中的“吃掉”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个苹果”用数学“1”表示。整个情境图的意思就可以用“2-1=?”来表示。这样,“随风潜入夜”,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认识数学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

二、教给学生把平时碰到的数学问题归结为基本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公式、计算法则、运算性质、基本图形、图象等。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真正弄懂弄通基础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把碰到的问题归结为基本问题的方法。如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01×37

=(100+1)×37

=100×37+1×37 ……什么可以省略?

=3700+37

=3737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25×79+125 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从乘法的意义上考虑,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三、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图49不难看出,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图中双竖线中间部分),甲要用12-8=4(天),乙要用21-9=12(天),从而求出: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时,甲、乙所用时间的比为4:12即1:3。因此,甲单独完成这件工程要用

12+9×13 =15(天)

答:这件工程由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这样,通过“数形结合”,问题迎刃而解。四、教给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或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日常教学时,作业的编拟要体现生活化、注意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设计了一组这样的练习题:

1.某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外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有22名男生、12名女生参加。男、女生要分开住旅社,包间的价格是:4人间的一天80元,3人间的一天66元。请你算一算,全体学生住一天最省要多少元?

2.学校要给每个住宿生配一个水杯,每只水杯3元,大洋商城打九折,百汇商厦“买八送一”。学校想买180只水杯,请你算一算:到哪家购买较合算?请写出你的理由。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数学学习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随着生活问题的引入、交流,课堂教学不再封闭,而是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