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学中的多想出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学中的多想出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陇西县城关二小,甘肃 定西 748100)

摘 要:在所有的思维能力中,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居于其中的重要位置,在学科知识和素养的启蒙培植过程中,想象力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促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7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多,独立思考少,在解题时也只会跟着教师的脚印走,仿照讲解的例题死套框框,思路狭窄,方法不灵活,特别在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时,更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结合教学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以促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所有的思维能力中,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居于其中的重要位置,在学科知识和素养的启蒙培植过程中,想象力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促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因其特有的要素和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探讨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发培养策略,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意义重大。

一、启发学生爱想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小学生的学习劲头,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感到有兴趣的就爱学、爱想、爱钻。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赖于教师的有意引导,因此,教师应时常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素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良好的体验的不断实现,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他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全身心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站了一排,准备赛跑,二个左边有二个,二个右边有二个,二个中间有二个,这一排同学是几人?”让同学们去想。他们听了以后,兴趣很高,积极参与,有些同学还互相比划,终于得出了结果。又如:“一桶油连桶重8千克,油用去一半,,连桶还重4.5千克,原有油多少千克?”让同学们积极动脑,寻找解题途径。在此基础上,又逐步增加“看谁算得快”的项目,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逐步提高要求。

二、鼓励学生敢想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教师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是许多班级存在的普遍情况,一些教师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三、促使学生会想

同学们爱想了,就要让他们会想。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肯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因为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长知识,在长知识的同时长智慧。学生只要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思考问题时才能想得有条有理。开锁要有钥匙,思考要有依据,不懂得乘法运算定律,,就不能快算1.23×99+1.23,不掌握圆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就无法去想“用两根6.28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大多少?”的解题途径。因此,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是获得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只学不习,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尤其是小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或一种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反复消化吸收的过程。因此,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尝试运用就必须结合具体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识记和理解。如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为他们会想储备必要的“能源”,让学生体会到会想是有据可循的。另外,努力把教师的“灌”变为学生的“想”,对一些力所能及的推理计算,都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解决。让他们自觉地获得知识,对一些难度大,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就利用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以简单题为先导,“以题引题”引出解题线索,打开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会想,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分析,就能准确的解答问题。

四、培养学生多想

学生爱想了、敢想了、会想了,就要求他们多想。在解题中,不要死套框框,如在做课本练习看谁填得又对又快,1/4×( )=1/5×( )=1/6×( )=1/7×( )一题时,有的同学就很快地抢着说:“括号里填上零四个式子就相等了。”有的同学争着说:“括号里填上每个因数的倒数,四个式子就等于1,它们就相等了。”那还能填什么数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很多不同的填法。真是多想出智慧。因此,教师就要想法设法的将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让他们享受自己的成功。这样,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是学生精神振奋,点燃起其希望之火和信心之光。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多练出技巧,多想出智慧。只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就会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