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市恐生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市恐生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的土地市场,裹挟一个又一个疯狂的“地王”,和一组赛过一组的成交数据终于结束了,留给人们无尽地感慨和唏嘘。2014年刚刚开局,土地市场却并未因为跨越“年关”,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上,依然是一派高调猛进的风貌,热度未减,更见疯狂。

虽然如此,业内也不乏观点认为,今年的土地市场或将呈现新的特征。就北京而言,渐成主流的“自住型商品房”供地方式,恐将给北京地市带来格局之变。此外,全国的土地价格和房价盘旋上升、继续高企的态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业内意见不一。去年“凶猛”拿地的房企,今年胃口又有几何?政策之变、融资之变、格局之变……种种变数之下,恐怕很难给市场“打保票”。

地市或继续分化

今年1月初,媒体疯传“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今年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的消息,平地一声雷,引发震动。甚至有观点将其解读为土地断供、房价暴涨的信号。然而,舆论的惊愕表情还未舒展完毕,国土部的“辟谣”发文已经火速赶到:媒体误读,断章取义。可见,如今人们对政策的预测,是多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虽然如此,“着重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土地开发总体方向,被再一次明确下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周建春也在公开场合透露,今年国家将严控土地供应增量,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用地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和减量供应,加大存量建设用地供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

但是,从今年1月以来的土地市场表现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热潮依然,供需两旺,供应收紧的压力很大。以北京为例,全月土地收入有可能突破400亿元。地市供需两旺的情况在一二线城市较为普遍。土地供应的增加,有助于缓解后市的供需压力,如果收紧,很有可能加强房价上涨的预期。

与此同时,全国地市分化的预期进一步走强。业内预测,今年三四线城市的地市行情,或将和一线城市行情“越走越远”。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方向,将给不同城市带来不同的效应。一线城市不可能盲目扩张,土地新增供应量有限,或将进一步推高土地的热度和价格;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流行的“造城运动”未来将被严控,同时,房企对这些地区的土地热情也将更趋于理性。

地价走势变数多

过去一年土地市场备受瞩目,最重要原因恐怕是地价和房价的盘旋上升。地价高企,进一步加剧了房价上涨的恐慌预期。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土地成交额高达14707亿元,同比涨幅45%,其中一线城市的涨幅达到156%,全面突破历史纪录,成为近年来的高峰。

楼市和地市形成了一种相互推助、相互传导的态势,楼市火热和销售向好,刺激着房企高价拿地的热情;土地价格的步步走高,又推助了房价上涨预期,刺激着楼市行情走高。然而,业内有声音认为,这种热度的相互传导,今年可能出现更多的变数。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去年一些“地王”地块的楼面价,已经远高于区域房价水平。仅仅从“面包”和“面粉”的逻辑角度出发,并不能完全推导出市场的未来表现。后续乏力的风险,考验着高价地的未来命运,也会给地市产生降温的作用。

另一方面,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因素,也让今年地价的走势,产生更多的制约因素。以北京为例,在2013年之前,北京市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土地供应计划,供应量处于持续的低水平状态。

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和2012年,北京市住宅类土地供应量仅为近五年内平均水平的85%和56%。这种供应端的紧缺,常被解读为导致供需矛盾和地价上涨的主因。然而,随着去年一年土地市场全面反弹爆发,“解渴”之后的供需矛盾,也影响着今年的行情走势。

此外,还需考虑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热门的优质地块。去年,北京的农展馆、玉渊潭、夏家胡同、台湖等多个热门优质地块的出让,不仅带动了市场活跃度、推高了市场预期,也将平均地价水平拉入新高。“今年一线城市再出‘地王’的可能性较大”,张大伟认为短期内行情并不会扭转。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也认为,今年有没有热门优质地块、数量多少、质量如何都决定着市场热度,也是决定市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都取决于土地管理部门的政策态度。

自住房用地“半边天”

对于北京而言,土地市场的格局之变,恐怕将是 “自住型商品房供地”成今年供地主流。今年1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传出消息称,今年北京市拟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中的4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0%用于商品房建设。其中,商品房用地中,将有50%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

这也就意味着,“限房价、竞地价”仍将是今年北京市土地出让的主流方式,而定位为“满足中低端、夹心层的住房需求”的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将撑起整个土地市场的“半边天”。

郭毅认为,自去年4月份以来,北京市出让的商品房用地中,绝大部分都有配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今年50%的比例,将继续影响着商品房用地的供应结构和市场反映。

据国土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成交的住宅用地中,共配建各类保障房建设规模约346万平方米(约6万套),由此减少的政府土地收益约300亿元。其中,通过竞建方式增加的各类保障房建筑规模约92万平方米(约1.85万套),由此减少的政府土地收益约130亿元。

另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去年配建保障性质住房的土地量,占整体宅地面积的42.6%,较上一年增加了15%。这些数据都显现出,北京市对于持续增加保障性用地的决心和力度,都在持续增强。

同时,房企对北京保障性配建用地的地块,依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呈现“供需两旺”。郭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这种地块的产品不需要考虑市场风险,定价低于市场,需求旺盛,周转较快;另一方面,去年普遍向好的业绩单,让房企手中“余粮”充足,对于北京土地的需求也很足。 此外,如果今年能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房企在京“抢”地的态势不会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