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Johnson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Johnson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johnson

[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29-01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部骨折,治疗不当会影响拇指功能,导致手部功能障碍[1]。目前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不一。本院自2003年起采用Johnson法手术治疗32例,进行随访,并与以前Wagner法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疗效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皆为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其中Johnson法组32例,年龄(34±13.4)岁,男21例,女11例,Bennett骨折30例,Rolando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皆为女性;Wagner法组36例,年龄(30±10.6)岁,男26例,女10例,Bennett骨折34例,Rolando骨折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

Wagner法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胸前位,切口取第一掌骨基底桡背侧弧型小切口,长约2cm,在拇长展肌肌腱和拇长伸肌肌腱之间进入,纵行切开大多角骨-掌骨关节囊,沿第一掌骨纵向牵引,在直视下复位,维持复位,取1~2枚指骨针或1mm克氏针经第一掌骨基底穿入大多角骨,Rolando骨折加用1枚指骨针固定骨块。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45d~2个月之间拔出内固定针,功能锻炼。

Johnson法组:麻醉、切口及复位同Wagner法组,复位后1~2枚指骨针经第一掌骨基底穿入大多角骨,助手取无菌绷带卷塞入虎口维持复位,另取1枚指骨针经第一掌骨近二分之一穿入第二掌骨或第三掌骨,以固定第一第二掌骨的位置,2例陈旧骨折的清除断端,桡骨茎突咬取少量自体骨植入,再依上法固定。

1.3疗效评定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术后1年采用《手功能评定标准(试用)》对术后手功能进行评定。按拇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划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基本正常;良:对掌功能轻度受限、外展内收功能正常;可: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部分受限,但第一掌腕关节可少许活动而无疼痛;差: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完全受限,第一掌腕关节僵硬。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Johnson法术后1年拇指功能明显优于Wagner法。见表1。

3讨论

第一掌腕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组成,为鞍状关节。第一掌骨上附着拇短外展肌、拇短屈肌、拇指对掌肌、拇内收肌,在上述诸肌的作用下,第一掌腕关节可做屈曲、外展、内收及旋转活动,从而协同拇指功能。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时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常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故属于不稳定型骨折。维持对位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常需切开复位[2]。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多采用克氏针闭合或小切口固定,近期有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的报道,可该法费用和技术要求较高,且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不宜大规模推广。克氏针固定术方法简单,费用低,不需二次手术,临床大规模应用,但手术方式亦多种多样,目前临床多采用复位后固定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的Wagner法,此法缺陷在于由于拇长展肌和拇收肌牵拉第一掌骨,术后骨折间隙存在微动,影响骨折愈合及位置的维持,多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或固定不牢而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术后拇指活动功能常受限。Johnson法[3]在Wagner法的基础上另取一克氏针横穿第一和第二掌骨,固定二者的相对位置,固定更加牢固,有利于骨折愈合,亦有利于术后关节囊的精密修复,大大降低术后骨折畸形愈合和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提高了疗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 如何治疗手部骨折――评AO微型钢板的应用价值[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2):65.

[2] 樊培新. 手法整复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638.

[3] 顾玉东,王澍寰,侍德. 手外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

(收稿日期: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