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6月12日,“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关键技术”计划成果发表会,在台湾“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举行。交大及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简称中国附医)合作开发的“标靶式心电图”,透过大小如钮扣般的无线感测系统,将心电信号等生理信号传输到手机,透过专家系统筛选,一旦信号出现危险值,则可实时为病人做紧急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与“远距医疗”最大的不同是,由台湾经济部支持的“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关键技术计划致力于研究:如何让病患可以一边自由活动、一边掌握自己的生理安全信号,一旦生理信号出现警讯,马上透过主动警示甚至结合创新医疗服务,进行实时抢救。

交大校长吴重雨表示,工程与医学的跨领域结合,已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及产业发展趋势。过去交大在电机信息等工程领域已有相当杰出的成绩,近年更进一步结合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进行跨领域整合,期望带动下一个兆元产业。

U-华陀的目标

“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关键技术”的目标是建构全台湾第一座医院示范平台,透过钮扣般大小的电子组件(传感器),整合嵌入专家系统的标靶式信号处理技术,在“中国附医”急诊部及心脏科建立24小时实时监控及预防机制。

该计划总顾问,30年临床经验的台湾前“台大医院”院长、交大讲座教授李源德指出,该计划透过现有医疗体系的应变机制,整合最先进的近身无线网络技术,使“U-华陀”不只是台湾的示范平台,在医师24小时on-Call的概念上,也是全球创新。

“中国附医”副院长陈瑞杰指出,对抗随时潜在危险的心血管疾病,U-华陀计划的创新在于“无线传输”、“主动”、“实时服务”以及“主动警示”四大方面。透过这个计划,心血管疾病病患可以保持活泼社交生活,在外面趴趴走,只要生理信号出现异常,系统随时会发出警讯提醒病患,更严重的还会直接通知119救护车来接病患进医院。

陈瑞杰强调,由于这个项目讲的是应用,在“交大”李镇宜教授指导交大学生开发出芯片系统后,由心脏专家--具有30年临床丰富经验的前“台大医院”院长李源德担顾问,负责督导实际应用的实践。

医疗电子的规格要求要200%

陈瑞杰表示,在把系统导入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回过头来,挑战芯片的设计。因为医疗跟一般电子产品不同,一般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许只要百分之百就好,但医疗电子就是需要百分之两百的精确度,耐用度,以及更长时间的不断电监测。

以心脏病人的习惯,病人并不会三天就到医院来看一次,真正要利用电子系统监测病人的生理信号,就要能够持续一个礼拜不间断的监测。

在信息传输上,陈瑞杰表示,只把生理信号传输出去是不够的,而且所有信息都传的话,数据量也太大了,带宽可能不够,通信费用病人也负担不起。因此该项目技术团队在手机上,开发出自动警示系统,只要记录不正常的生理信号,生理信号持续传到手机,经过专家系统,判定信号不正常的才传出去。

从心电图信号分析,程度非常危急(Critical)的,服务系统会直接叫119去接病患;状况危急(Urgent)的,则用电话通知病患到医院;信号出现异常,但不危急的,则通知到门诊来看医生。此外,陈瑞杰指出,实际运作下来发现“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只有在台中地区做是不够的,还要在新竹及其他地区设置服务系统的基地,不能只有在一个单独的据点去做。重要的是病人在哪里,就应该要有就近的服务据点。

系统发表会这天,一名心脏病人在台湾新竹交大传出不正常的心电图到台中,这时候由于台中下雨打雷,破坏了一些系统,因此造成传输速度变慢。陈瑞杰副院长表示,传输当然还是受天候影响,但监测系统从病人身上连到手机这端,一判读信号异常就会直接发出警示给病患,提醒病患主动求诊。

陈瑞杰副院长举自己的丈人为例,他做过心导管支架手术,算是高危险群。但这类的人,还是有很多社交活动,他们无法忍受天天被绑在家里量血压而不外出。过去讲的远距医疗,多半还是定点,并不能放任病人自由趴趴走。

台湾中国医药学院(简称中医大)参与此应用计划已经一年,院方通过人体试验委员会,目前已经为5个病人及5个健康人,共进行共200次的实验,功能效度(Specificity)达100%,而信度(Sensitivity)已达94%。未来将更进一步进行人体试验人数达100人,共2000次实验为目标。

协助医疗创新服务的新科技

陈瑞杰副院长强调,这项科技技术协助医疗创新服务,并不是要取代医院,而是病患到医院之前的系统。

此项目透过中国附医与交大合作,中医大做应用,交大则负责做研发与产业的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将与手机如何结合,预期2―3个月内将可有崭新的面貌。

另外,交大与中医大共同合作,承接了明年“医疗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SMICT)活动,2010年3月下旬,将于台北举行。这项活动第一年在日本横滨举行,接着第二年在芬兰、第三年在加拿大,明年第四年在台北。在“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项目中指导“微瓦级”低功耗系统开发的交大电子工程系教授黄经尧指出,ISMICT里面有一半是医学博士参与,显示如何利用最新科技来做医疗诊断,已获得重视。

对于“U-华陀:无线近身网络”计划的后续发展,黄经尧表示,目前已经证明我们的系统功能正确,但产品的稳定性、实际的信度、效度等技术性问题,都还需要在这一两年内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