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5~10%为特困学生。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使贫困大学生较其他同学有着更强的自强自立意识。他们许多同学以苦为乐,自强不息,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寻找机会勤工助学,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既提高了能力,也减轻了自身的经济负担。然而,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因家境贫寒而产生严重自闭和自卑心理。相对于非贫困学生,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在高校心理咨询的来访学生中,贫困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贫困学生人数众多,也由于贫困学生自身的许多顾虑,不少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还是徘徊在心理辅导机构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不仅可以即时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更主要的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它可以提供大学生直接面对贫困的场所,帮助贫困学生疏泄不良情绪;可以使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为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温暖、互助的人际关系;可以在高校心理教育机构和贫困学生之间架设桥梁,引导那些心理超负荷的贫困同学放下顾虑、开放自我,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

一、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主要依据心理学的认知心理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认知心理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依据这一理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包括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对贫困的认知状态,进而改变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对贫困的消极认知,引导大学生发掘贫困对人生成长的积极意义。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知偏差造成的。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认为贫困是上天不公,并因此产生愤懑、嫉妒的情绪;认为贫困使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并因此过分地自我否定和自卑。由于害怕暴露自身弱点,他们可能在各种机会面前逃避退缩,往往错失良机,之后又沉迷于失败的痛苦之中而愈加自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际沟通理论认为,“良好的沟通具有强大的心理保健功能,它可以满足人交往、合群的需要,增进彼此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增进心理健康。”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一般自我封闭,缺乏人际交往,使自己陷入孤独与无助之中。 “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在设计上更多注重辅导老师与大学生、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贫困生与贫困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为贫困学生营造温暖、理解和支持的心理氛围。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具体目标是:1)解决大学生对贫困的认知问题。活动引导大学生直面贫困的现实,使他们辩证理解贫困,不断发掘贫困的积极意义,把贫困看成是坚定人生信念、磨炼坚强意志的学校,从而缓解因贫困造成的心理压力,使贫困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以起到预防大学生中因贫困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2)引导贫困学生察觉自己的一些消极心理,使他们了解这些消极心理现象对自身的危害,掌握克服这些消极心理现象的方法,促使贫困学生开放自我和适时求助。3)引导大学生发现贫困大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发掘这些优秀品质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激发贫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4)引导非贫困学生尊重和理解贫困学生,学习关爱他人,善解人意。

三、活动过程

“超越贫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次约2个小时。首先是由用心设计的幽默简短的游戏构成的热身活动,目的在于活跃气氛,营造所有活动参与者“相亲相爱”的心理场。

活动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贫困是一所大学”。活动主要针对大学生对贫困的认知问题。首先是校园情景剧,由辅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活动前策划剧情,进行简单排练。剧情表现一个贫困大学生因生活窘境而形成孤独的性格。剧中的贫困学生因为母亲患病和巨大经济压力而烦恼不堪,上课不能专心;因为买不起好饭菜而独自一人用餐;因为室友购物归来兴高采烈而黯然神伤等等。然后辅导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在展示每个问题前先让所有同学默想两分钟,然后或由学生扮演记者随机采访,或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在竞赛气氛中让学生尽情在脑中搜索答案。问题如下:1)从这段校园情景剧中看到了些什么?2)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发怎样的情绪?3)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益处?贫困教会了我们些什么?贫困会给我们怎样的磨炼?贫困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积极意义?4)观察身边家庭困难的同学,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活动第二部分的主题是:雨中送你一把伞。用意在于促使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首先也是校园情景剧:剧情为同学知道了该贫困生的情况,深感同情,纷纷相助,但被贫困生拒绝。剧中表现了非贫困学生助人时的随意态度和该贫困生敏感、封闭以至到了心理崩溃边缘状态的绝望心情。然后同样是辅导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法与第一部分相同。具体问题是:1)剧中同学的心理状态如何?当一个同学出现这种危急状态时,应该怎样帮助他?2)剧中同学为何拒绝帮助?他是怎么想的?

活动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我们一起同行。本部分以心理游戏为主,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经常使用的“盲行”游戏,选用《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背景音乐。具体游戏过程为:同学一二、一二报数,可以由报“一”的同学扮演盲人,报“二”的同学扮演“帮助者”,反之亦然。活动路线要相对复杂且不失安全性。扮演盲人的同学在被蒙上眼睛后原地转三圈,丧失了方向感,然后由扮演“帮助者”的同学逐一上前认领,每人认领一位“盲人”,并在向导的带领下开始盲行。整个过程不可用语言交流。“盲行”结束后由扮演“帮助者”的同学替扮演“盲人”的同学取下眼罩,两人坐在一起交流感想。游戏一般进行两轮,互换角色。游戏完成后是交流讨论,主题为求助者和助人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

整个活动的最后是辅导老师的总结。在总结中,辅导老师要使同学们明白,对于贫困学生来说,贫困只是整个人生中的一段泥泞路,需要调整好心态,在自强不息的基础上学会在必要时求助,特别是心理上的求助;而对于非贫困大学生来说,虽然现在没有贫困的压力,但并不意味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和压力,一生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面对所有新生的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贫困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支持,营造了一种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若活动成果能够在以后的持续性工作中得以巩固,不仅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其他非贫困大学生也是难得的受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