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计算机基础课是部分大学的必修基础课。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研究分析了课程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探讨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 技能 学生

未来的社会,不会使用计算机将被称为文盲。据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显示,他们期望毕业生掌握的主要技能是:文字编辑软件(78.1%)、数据管理软件(77.1%)、演示文稿软件(69.8%)、网络应用(68.6%)、安全防范(65.6%)、利用网络搜索和处理信息(81.3%)、利用网络通讯与其他人员协同工作(87.5%),这些是对最普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拥有电脑的人大多还是集中在一些大城市,而广大农村群众对电脑的接触就少之又少了。那么,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时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使那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可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现在学生的各种情况,导致了“扫盲”效果不尽人意。

一、《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通常《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旨在解决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个问题。然而,通过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在校高年级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人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及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换,在学生和教师中都会产生很多突出的问题,虽然通过不断地教学改革和探讨有所缓解,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学生,我们的教学主体,他们身上带有很强的时代特点,首先,学生学得容易,忘得快是最突出的特点;一年级开设了课程,结课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到了四年级写毕业论文时,到了毕业找工作时,到了单位接到简单任务时,通通都不记得了。我们这门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用进废退。单纯地作为一门课学习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其次,学生精神集中的时间很短,课堂上坐不住,这样所学的内容就不够连贯,课下几乎不复习,这样沉积下来的知识就相对较少;而我们大班上课,没有能力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学生要主动跟上教师的引导,而学生的要求是你要牵着我的手。这样,课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由于基本的操作相对简单,再加上一些学生在入校前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大多心不在焉,对操作的理解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根本起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就认为这么简单,我已经会了,结果掌握了的操作还是以前会的,以前不会的现在仍然没有掌握。那么,真正做起工作来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四,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现在都在机房授课,课堂的教学情况不好控制,明白点的不愿意学,不明白的不好意思学,也使教学效果达不到使之掌握一门技能的程度。最后,学生不能明确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总会有学生问为什么学这些,每增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产生疑问,对教师的解释不信服。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容易掌握的知识多数没什么疑问,越是需要动一下脑筋,需要想一想的问题越是抵触。那么,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造成目前这样的现状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教师通常是熟练掌握这门技能之后将它传授给学生。我们知道,学习它是必要的,有很多好处,那么,我们在讲解时是站在一个理论的高度说的,不是实践的高度,我们没有将它用在具体工作中的经验,所以我们的解释不够使学生信服。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但我们现在的学生由于其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打基础的东西。常会有学生议论,我们为什么学习高等数学?学习思想概论有什么用?学生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甚至4年的学习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那么,我们说这些潜移默化的知识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起作用时就来不及了。其次,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在一种表扬中,请求中学习的,而我们现在的教师可能还做不到这样的程度,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而严格教学,学生是无法接受的,这种矛盾还没有协调好,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解决教与学之间的问题。

二、改革措施

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我们将原来的教室授课改在机房,这样,生可以边学边练。把笔试改为上机考试,更加增强了操作的实践效果。授课内容上加强实践操作的难度和实用性,尽可能多地把各种操作都设置到课程内容当中来。还使用了入学分层考试的办法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以适应现在的学生。在这些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可以提出更多的措施。就学生易学易忘的特点,是否可以考虑结合专业课程,在学完后就能使之有用武之地。比如,在工科院校有很多实验要写实验报告,能不能要求用文字编辑软件实现?作业能不能考虑用网络传递,课程的总结性复习能不能用演示文稿完成等。如果能这样循序渐进地使用我们学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那么熟能生巧,它会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上网游戏。

作为一种技能的学习,是否可以考虑分批学习,分批结课的方法。先学会的先结束,记学分,这样对学得好的是一种鼓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学生会在短时间内专注到这种技能的学习中来,而不是思想很涣散,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会的和不会的相互影响。结束课程后,增加课程设计的项目,可以通过抽签的办法选择某一种类型的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实例,这样可以达到模拟真实工作情况的效果,随即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使学习更具实践性,更具技能性。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上课时,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60,这样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无形中被放任自流了,在课堂上课中就掉了队。周而复始,到一个学期结课的时候,能够完全掌握的学生寥寥无几了。

我们常讲,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需求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如果学生明确了需求,就有了动力,在需求的作用下如果能产生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那么,我们可以考虑组织人力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或者做好毕业生工作后的信息回馈工作,总结这种技能的应用情况,及时地传递给新一轮的学生,不只是百分比例,需要一些真实的案例,以此来刺激学生对这个技能的学习产生动力,并且要通过非上课的方式将这些信息正确地传递给学生,例如,新生教育,主题班会等方法,以减少说教的感觉,增加寓教于乐的成分。

三、结束语

每个问题都有它解决的办法。授课不是一个单纯教的问题,或许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实质,或者换个角度分析会更好。教师和学生这种教与学的主体关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着微妙的变化,通过不断地努力、研究、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一定会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赖锦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