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维模式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维模式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的路径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实效性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了解该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影响该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因素,继而提出增强该课程实效性策略。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指导模式;课程现状

开设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是我国政府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阜阳师范学院作为在全省较早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校之一,课程开设至今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满意度如何?对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学校改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并对其它高校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供范本。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体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在课程安排满意度、教学方式效果、任课教师满意度、课程影响力等方面,学生反馈信息中支持的比例也相当高,从统计数据来看,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过,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不易察觉或难度较大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课程参与缺乏主动性

对参与课程的同学进行访谈发现,对于在课程中期望取得的收获,其回答基本是一致的:期望获得规划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提升,而在谈到课程结束后实际的收获时,回答则不尽相同:一类认为有较大的提升,在期望获得的规划、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另一类则认为没有明显的进步,只是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同样的课程,有的同学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得到较大的提升,而部分同学还是“原地踏步”,这其中课程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因为如果课程教学效果一般,大家都难以得到能力的提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问题在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不强。

一方面与学生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关。由于上课人数众多(一般在80―100人),课堂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每个人参与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较少,如果心态上要求一般,很容易丧失积极性。另外,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环节表现拘谨,不愿轻易参与课堂发言、实验、游戏等互动环节,部分同学很难真正参与到交流中来,结果就是表现不积极。

(二)理论联系实践效果欠佳

课后练习和实践的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对于课后作业,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大打折扣,目前课后练习形式比较简单,内容偏于理论化,可操作性不太强,从而导致小组作业要么是“孤军奋战”,要么是“集体投降”,在实践环节效果不容乐观。这说明,课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难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思考和实践,大家只是被动地接受课程的知识,缺乏有意识地训练,以致于遇到困惑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这其中存在着课程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大家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情景演示,敦促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课程学习的理解,胜于理论化的技能讲解和一般化的课后作业。

(三)专业测试和量化考评略显不足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表示,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评,目前的量化考评主要是通过期末考核或测试来体现。课程学习重要是以理论讲述为主,而且课堂时间也毕竟有限。对于学生来说,大家大都比较关注自己的问题,因此有些案例不一定能引起共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一些小的测试和考量,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需求?应该如何应对?进展效果如何?因此,专业测试和量化考评略显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引进科学合理的测评系统和考量体系,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激发大家的潜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学习之外配套的职业生涯辅导比较匮乏

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参与相关实践的途径相对较少。在对参与课程的同学访谈中,多数同学在遇到困惑时,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这反映出课余辅导的不足。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在课堂学习之余需要通过实践去强化,针对规划的目标进行不断调整,高校应该设置配套的职业生涯辅导,对部分存在困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但目前高校人数众多,专业教师相对较少,难以在课堂学习之外强化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

二、高校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及时的信息反馈对于教学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课程完善思路带来诸多启示。

(一)课程讲授力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激发大家的兴趣和积极性

任课教师的讲课风格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兴趣是第一老师”,也许老师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现成”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激发大家的兴趣,引发思考,让学生自己体会出适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调查访谈中,很多学生对于课外的教学资源并不了解,只知道课程用的教材,这就是问题所在。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但如果课程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在课余时间也是可以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的。因此,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习效果来说很重要。

(二)言传身教,培养“生涯规划” 的观念

目前大学生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的第一反应就是“学习职业规划,希望对找工作有帮助”。工作和就业只是短期内的一项规划而已,大家缺乏的是“生涯规划”的观念,它不仅是找工作的问题,也是人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和选择问题,学习这种思维方式,并加以实践,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是无不裨益的。

(三)“因材施教”,加强交流和实践

不同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学到和接收到的效果也不同。对于课程期望不高的同学,课后的练习和实践效果也许并不好,而对于期望高的同学,同样的内容和要求可能显得不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体会“因材施教”,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大家参与实践和交流是课程改进的重要思路。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的路径方法

(一)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和激励制度,将生涯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计划。

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和高校的具体情况,编写相应的高质量的、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开展模拟训练、实践练习等。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

(二)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建设目标,强化生涯规划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该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态度层面:通过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2、知识层面:通过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详细了解大学生活的阶段性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等,并能够据此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3、技能层面:通过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三)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体系,打造精品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的课程,还应包括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课程。课程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法律法规、择业观教育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素质测评与人职匹配理论、择业技巧和方法、职业发展与职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及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课程教学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实践环节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讨论、优秀毕业生创业讲座、现场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邀请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做专题报告等形式展开实践教学活动。

(四)丰富和完善课堂之外的职业生涯辅导,巩固和强化课程效果。

职业生涯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来源于丰富、多样的教育实施方法与途径。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单一是造成当前职业生涯教育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需要采取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学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 邱美华,董华欣. 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7.

[2] 金树人. 生涯咨询与辅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林永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 基金项目:2012年度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 ――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2012FSZJ04)。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