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旅游休闲方式深受现代人群喜爱,也被公认为发展前景良好,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肩负起教育责任,积极面对社会发展变革,主动转变办学思路,调整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开设户外运动课程,进而培养出适应旅游休闲方式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户外运动;可行性

户外运动以其与大自然的无间接触和对参与者自身极大的挑战性、刺激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群喜爱的一种旅游休闲生活方式,在当前已成一个极具规模的产业,而且是已被公认为有良好前景的朝阳产业。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肩负的教育责任,就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出适合其行业发展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重视旅游方式发生的此种变化,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变革的趋势要求。

一、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

(一) 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多又为人们参加休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早前在欧美等地开展成熟的“户外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在全球扩散。户外运动在国内也吸引了无数人的加入,并开始得到普及,丰富多彩,时尚潮流的户外运动,也顺应了大学生的休闲价值观,也符合新世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 面对改变国内一些户外俱乐部、旅行社积极行动,纷纷推出相关户外旅游产品,以顺应市场变化的需求。而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既是顺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变化,也是对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一次践行实施,同时更是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要求。

(二)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对于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发展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培养岗位为导游、计调人员、旅行社基层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人员等,设置的课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的对应知识与技能点,其中,尤以导游类课程为重。但是,随着新兴的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形成规模,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也面临变化。在这一趋势下,未来的大部分导游不需要太精深的讲解技能,而更需要有休闲运动带队能力的导游(针对非观光旅游,导游具备户外旅游带队技能),户外导游将成为今后高校导游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

(三)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户外运动包含有地理、地质、气象、气候、运动、医疗、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学生虽然拥有相对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却缺乏对以上知识体系的综合掌握与应用经验,而通过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的利用起来,另一方面,户外运动课程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大多数的户外运动项目需要参与者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团队成员必须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协作、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而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对团队间成员的合作和人际交往起到显著的提升。当前大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人平等交往、倾听不同建议或意见的能力,因此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会使90后们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二、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教学组织的思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培养目标

全国已经有些高校开设有“户外运动”本硕专业,也有相当部分高校开设有“户外运动”课程,但这些高校主要培养能实施户外运动项目如攀岩、登雪山、探洞等专业化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主要是培养导游具备户外旅游带队的技能,通过一学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使学生对户外运动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初步具有户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也为其进一步开展户外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相对“户外运动”专业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其目的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领团队开展“无景点旅游”或“非观光旅游”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实施思考

1.学时分配安排与教学方式的构成组织

由于户外运动只是一种旅游方式,而且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实际状况来看,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课时安排不宜过多,拟安排为30-32学时较合适,根据户外运动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内容应由理论课、实践练习课和户外实景演练课三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为14-18学时、实践练习部分为4-6学时、实景演练部分为8学时,同时为强调户外运动的团队精神,也应将学生分为多个任务小组,设定任务,依据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判定成绩,通过多样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2.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

由于户外运动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培养出的人才需极强的专业性,唯如此才能获游客的认可,因此户外运动需持证上岗,而在课程的教学中应将其与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可以将中国登山协会户外领队、户外指导员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一举两得。

三、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预期效果

(一)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经过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学生会对户外运动有了初步了解,会使学生初步具有了户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成为有休闲运动带队能力的导游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能使学生了解到户外运动以克服自然困难和超越自我为最终目的,它能培养学生自制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意质品质。同时学生还会了解到一些户外运动项目必须通过相互间的协作配合、交流讨论才可以完成,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

对于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的学生来说,户外运动课程强调实践性,强调对陌生室外环境的把控,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在陌生室外环境下,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并生存下来的方法与手段,这将使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由于户外运动的相对不可预期性,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不仅会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而且还会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提高了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四、当前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可能的困难

(一)师资问题

由于户外运动的迅速发展,使得户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开设有户外运动本硕专业的高校大多数时间并不长,培养出的人才本就不多,使得从事户外运动课程教学的教育人才十分短缺。另外,目前高校从事户外运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旅游类专业出身, 这些教师自身也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对户外运动课程应讲授哪些内容搞不清楚,不愿意从事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工作, 还有一些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授课教师是从户外运动爱好者发展而来的,因而又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因此更多的只能在体能和实践方面给出指导,对于户外运动的很多操作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目前十分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课程教师。

(二)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导致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产生偏见,造成学校不支持户外运动与旅游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

(三)资金问题

户外运动需要一定的专业器材来完成。只有获得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我们才能争取到相应的资金支持,解决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缺乏资金与器材的问题。

(四)教材问题

目前尽管已有户外运动的本硕专业,部分高校也开设有户外运动类课程,全国也有几本相关教材,但都是为户外专业编写的高阶教材,同时由于户外运动课程的多学科性质,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当前没有适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户外运动课程教材。

(五)实训基地的问题

对于户外运动课程来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高,课程的很多内容需要实际场景来完成,同时户外运动的实训基地所需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因此这都是课程开设所必须面对的困难。

五、解决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困难的思考

(一)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

虽然目前开设有户外运动课程的高校不多,但户外运动当前发展良好,未来前景广大,这一点行业有共识,因此相关高校应积极抢抓机遇,首先要构建好课程体系,打造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其次要获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务处的认同,将其打造成为全校通识教育课,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课程的定位与发展问题,进而得到学校的支持。

(二)户外运动课程的师资安排

高素质的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也是课程开展的最基本保障,由于户外运动课程具专业性强,多学科性的特点,因此为加强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在教师的配备上一定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可多聘请一些户外俱乐部等行业专家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这样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也为户外运动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注重课程实践中的安全性

户外无小事,户外运动是专业性强的休闲运动旅游,已知户外运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更多是气候和人为的因素,在注重专业性的前题下其安全性充分可靠,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进程中要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始终树立安全是户外运动的首选,将安全的价值观深植学生大脑中。

(四)尽快编制合用的教材

当前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针对性地编订教材,教材编订要加强户外与旅游、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贴近专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针对上文中将课程内容与中登协户外领队、户外指导员课程内容的相结合,教材也应安排有中登协户外领队、户外指导员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合用教材的编制出版,进而也能为将户外运动课程打造成高校全校性通识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户外运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在课程开设的初期,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如户外俱乐部、景区等建立深度合作,利用它们的户外基地开展课程的实践和实景演练部分,当课程获取学校的认可支持后,应着眼于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为降低实践教学基地的维持费用,在优先满足教学和保障基地设施完整的前提下,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有户外运动课程的高校还不多,但相信随着户外运动在国内的发展壮大,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前景将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孙作乐.户外教育融入高校旅游管理教学的可行性,《安顺学院学报》,2015(5).

[2]刘戈.户外运动进入普通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

[3]朱江华.学校引入户外运动课程的价值探究―以东华大学的实证研究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

[4]孟想.我国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