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院教育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院教育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我国医护人员心理现状

1.1据201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做的我国医护人员执业满意度调查显示,近80%的医护人员表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几乎没有足够精力应付日常生活;约70%的人很少有时间进行休闲活动;63%人表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或经常出现消极情绪;50%的人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83%的人觉得在工作中承受了过多的压力;90%的人认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也先后进行了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查。2011年第四次统计结果显示,近一半(48.15%)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位于首位的工作压力是医疗纠纷及家属对他们的工作的不理解。

1.2抑郁与焦虑情绪较为严重据有关研究显示,在显示有抑郁情绪的人群中,医护、警察等执业是重点人群。国外研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可能与疲劳和长期紧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而医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5~10倍。2011年广州市卫生部门公布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63.0%的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累,61.89%的医护人员感觉社会地位有所降低;50.38%的医护人员觉得对其他人或事物的兴趣减少;超过20%的医护人员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紧张程度很高。而17.4%的医护人员有过自杀念头,13.2%的医护人员经常感觉心情抑郁、不快乐。研究者同样也问卷调查了广东某大型学术会议500多名医护人员,结果显示49.6%的医护有职业紧张感,60.1%有负荷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在医疗界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蔓延。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自评存在不同程度抑郁,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的受访者占四成。横观其他地区的相关调研结果,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有专家呼吁,要对这个特殊人群进行减压。另还有研究称医生患抑郁症自杀者比率非常高,这是因为医生的职业尊严导致他们不太愿意想外界寻求帮助有关。医生总认为自己就是治病救人的人,更倾向于自我调整,当调整效果不佳时就容易走向极端。在美国,平均每天都有一个医生自杀,男医生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女医生为2.3倍。据2007年丹麦一项55种职业与自杀的调查显示,医生和护士自杀相对危险度分别于前两位。2013年10月一份对澳大利亚14000名医生和医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医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在之前的一年当中,有1/10医生和医学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2医护人员心理水平低下原因分析

2.1长期超负荷、高风险的职业压力让他们身心俱疲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患者的医疗诉求都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近几年医院的编制却一成不变。所以,许多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常年超负荷工作,已是行内不争的事实。与前几年相比,虽然医生的工作内容依旧为治病救人,但是工作形式却逐渐多元化,服务范围也更加广泛。除承担院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更多的院外工作,比如社区健康教育、医院之间的联合会诊等。这就要求当前的医生视野不能仅看到院内的患者,更要延伸至院外,从而更好地适应患者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愈发加重了医生的负担。同时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的未知未解领域,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性以及诊治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这些医学行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已经给医护人员产生了巨大压力。

2.2目前严峻的执业环境和医患关系让他们如履薄冰当身心疲惫的医务人员奋力拼搏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无数次托起生命希望的时候,社会却并未给与他们该有的了解和支持。个别无良媒体的负面炒作、“职业医闹”的“打砸要”、患者的动咎谩骂与投诉、医院管理层息事宁人的施压等,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2010~2013年伤医案件频繁发生,2010年57宗,2011年86宗,2012年99宗,2013年130宗,特别是2011年以来,案件的数量和医务人员被暴力致伤致死的情况逐年增加。2014年4月初,医疗专业网站丁香园了一项调查结果:受访的3360名医务人员和565名医学生中,有将近90%的医护工作者表示,在过去一年里,自己或同事经历过医疗纠纷。在丁香园的调查中,超过2/3的受访者认为,“医院通常以不顾是非、息事宁人的方法平息事端”,而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会出现很明显的挫败感。教育部近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医学专业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已连续三年保持5分的降幅。

2.3日益紧张的职业发展与知识更新让他们焦头烂额医疗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不仅要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以便跟上医学高速发展的步伐。因此,他们不但要应对繁忙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并获取新知识和技术。另外,职业发展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非常重要,能不能顺利从初级、中级、副高、高级一级级升上去,意味着能不能在医院和行内站稳脚跟,而这些又取决于业务能力、科研项目、外语水平、学术论文等多项条件。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教学医院,科研课题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医生每天除了要应付繁忙的医疗任务,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搞科研,因为在一些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中、在职评晋升中,难免要设计课题、论文和获奖数量,有的医院还将SCI论文数量作为医务人员定岗评职的标准之一,这些都导致了医务人员面临着日益剧增的职业压力。

3医院教育管理对策

3.1建立科学的心理干预机制,为医护人员有效减压积极的心理干预与疏导有助于医务人员不良情绪的释放和身心健康,有利于重建职业自尊和积极心态。建议医院管理者创建形式多样的减压措施或借鉴国外有效的减压方法,如设立院长职工接待制度、减压日、模拟拳击房、不良情绪宣泄室、兴趣小组、家属联谊以及组织郊游活动,同时应当为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医务人员心理咨询、话疗服务等干预措施。当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有所冲突时,管理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分析原因并密切关注医护人员的健康心理水平,不宜动辄以通报批评、扣奖金等简单方式处罚医务人员,而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医务人员。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医护人员随着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与相关机构在该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毕竟我国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难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入。就医院管理层而言,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时,并将心理学和心理调适等方面既能进一步系统化,更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并增强教学互动,引导医护人员主体参与心理体验,并将教学内容与医护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将学到的理论能用到实处,增强工作中的自我调适能力。

3.3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为医护人员身心护航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有些管理者常把医护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混同于“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并滥用“职业道德”的准绳来处理相关问题,结果往往收效不大,有时甚至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反感和冲突。所以,作为医院管理者,首先要更新观念,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他们平时工作行为影响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待复杂因素造成的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及职业心态偏差时,管理者应特别兼顾教育管理与关心体恤二者并行,加强人文关怀与人本管理。首先,医疗管理层应该提供更多的辅助服务,以帮助医生从大量行政工作和病案书写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医生们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照顾自己,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更多的患者;其次,要提供与其医生个人承载能力相对应的职责。如合理安排值班表和人员及岗位设置,保证一定睡眠,保证后勤服务,开设24小时的餐厅服务等。医院还可以设置院内健身设施或健身锻炼课程,例如瑜伽、太极、慢跑俱乐部等;再者,医生的职业压力大,待遇也要相应提高。医生更看重的是根据其能力所享受的待遇。作为知识型劳动者,医生的薪酬分配应该淡化绩效考核,强化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过多应用生产型的绩效考核方法,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作者:李香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