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仿佛回到奥运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每一场体育赛事中,媒体服务是检验赛事组织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能否在第一时间为媒体提供准确的赛事信息、提供安全高效的网络服务、提供便利的交通及其他相关服务,是衡量媒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十一项冰上项目的比赛中,青岛赛区的媒体服务工作得到了各家媒体的高度赞赏。一位来自北京的记者说:“青岛的媒体服务太周到了,感觉好像回到了北京奥运的采访现场。”
青岛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制片人赵新从1997年开始参与全运会的报道,从八运会一路走来,这是他第四次报道全运会,可以称得上是全运会报道阵营中的老将了。回顾这几届报道情况,赵新深有感触:“对电视媒体来说,这些年最大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媒资系统的变化。”记得当时采访八运会的时候,在体育部主任王国强的带领下,赵新和他的同事们一行6人,扛着设备从青岛乘飞机到上海,与山东电视台的同仁组成联合报道组,每天乘坐组委会提供的媒体班车奔波在各个赛场,采访的稿件是写在稿纸上的,每天回到在上海电视台国际新闻中心租用的工作间制作图像,与各省电视台按排队顺序将制作好的图像通过卫星传送回去,文稿则通过传真传回台里,当时的山东电视台和青岛电视台根据联合报道组传回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每天播报十分钟的体育新闻。九运会的时候依然是采用联合报道组的模式,但是已经可以在租用的工作间里直接切换卫星信号,上传图像,实现直播,租用的工作间既是制作间,也是直播间。到十运会的时候,网络媒体开始出现,电视制作也开始与国际接轨,组委会提供客观、全面的公共信号和标准画面,各地电视台根据需要购买转播权、报道权后,可以调用所有的比赛信号进行制作,有些分散在边远地区的比赛项目,即使不去现场,也同样可以调用公共信号制作节目。今年的十一运会更多地体现出传输设备和传输手段的科技进步。冰上项目的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制作投入了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短道速滑比赛的公共信号是由青岛电视台与央视体育频道合作完成的,而花样滑冰比赛的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则全部由央视体育频道完成,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的转播水平。当然,对赵新来说,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角色的转变,十一运在山东举办,自己成了东道主,在家门口工作,各方面的便利不言而喻。作为东道主,更让他感觉自豪的是青岛赛区的媒体服务“相当好”,他采访的往届全运会,尤其是分赛区的采访,媒体工作问比较拥挤,也没有专门的媒体休息区,而青岛赛区不仅提供了设施齐备的工作间,还有宽敞舒适的休息区和温馨的茶歇服务,这是很人性化的举措。而且混合采访区与运动员通道联系很便利,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获奖运动员进行采访,而不必像往届全运会那样,只有在赛后的新闻会上才能见到获奖运动员,这一点也受到了各家媒体的好评。
钻石与白帆辉映
杜 锐
奥运会为青岛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座美丽的奥帆基地,而全运会则带来了一座充满魔力的钻石体育馆。青岛,因为这样两个“体育地标”式建筑的诞生,从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海滨城市,仅仅用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一次以体育为载体的“华丽转身”。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闯荡于全世界的每一个正在或将要发生体育故事的角落,既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幸运。多年以来,每到一座城市,我总会最先找到那里所散发着的体育气息。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朴素的情感一一无论一座城市多么的古老、历史悠长,同体育的结缘却总能让这座城市变得年轻、充满活力。这个道理之于青岛,同样如此。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早已不是第一次到青岛。每次来到这座城市,热情而豪爽的青岛人,总是能让我这位异乡人很容易就找到一种亲切感。我想,这也许就是青岛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所在。当然,因为同重大体育赛事的结缘,青岛如今已经拥有了一种新的魅力。记得几年前,到青岛出差,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作为青岛足球队主场的颐中体育中心。那是在当时看起来一座不错的现代化体育场,但每次看完比赛,离开时总有一种荒凉的感觉,也许当时那里还只是处于郊区,同繁华而热闹的市中心有着太大的不同。而硬硬的海风,则很容易加深这种有些沧桑的感觉。
奥运会时,因为工作关系,我留在北京报道,而无缘亲见青岛人精心修建的奥帆中心。不过这次因为全运会的工作任务,我第一次得见了这座被青岛人视之为城市坐标的奥运赛场。记者都喜欢比较,我也同样如此。2004年,同为海滨城市的雅典,曾经为全世界奉献了当时被认为最美丽的帆船赛场。记得当时在那里,有一位国外记者特意问我:“青岛离北京远吗?他们能修建出一座像雅典这样出色的帆船赛场吗?”现在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回答,但置身于美丽的青岛奥帆中心,我想这座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已经在一年前给了全世界一个满意的答案。
当然青岛留给我的“惊艳”,远非只有奥帆中心。当外型酷似钻石的国信体育馆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项中体育中心当年曾经留给我的“硬硬的荒凉感”,被彻底颠覆了。当然衡量一座出色的体育建筑的标准,不仅只有一副美丽的外表。馆内按照NBA标准修建的设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心生感叹。整个全运会比赛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听到那些曾经身经百战的国家队选手们,发自内心地赞叹这座体育馆的出色。他们的评价也许要比我更权威,因为作为参赛者,一座出色的体育馆是他们最好的舞台。
我又一次同青岛的邂逅,随着全运会的冰上赛事的结束而结束。当我坐在整洁的动车组上,返回北京的那一刻,我却在认真地想:“美丽的青岛同体育的邂逅,恐怕远未结束。白帆和钻石之后,青岛还会为我们呈现怎样的美丽呢?”
青岛:还未离开已经思念
马向菲
因为全运会,我第一次来到青岛。到来之前,我对这个濒临黄海的城市所知很少,印象多是来自他人的经验,比如青岛美丽整洁,比如城市充满欧式风情。到来之后,青岛带给我的比我想像的还要多――这是一个美丽、整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走在青岛的街道上,我几乎没有发现过垃圾和痰迹,湿润的气候令整个城市都那样清新。街道边处处可见的草坪和绿树,在早春时节吐露新绿,让青岛生气勃勃。当然最美的还是绵延几十公里的海岸线,站在海边,吹着海风,真让人不舍得挪步离开。这同样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发展的脚步那样急促,令我这个匆匆过客都感受至深。青岛奥运会帆船基地刚从去年的比赛中沉静不久,基地中就已经开始兴建豪华酒店。我几乎可以想像酒店完成后,奥帆基地以更新的面貌呈现,那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沿着海边随便走走,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一座座造型奇特的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跨海大桥兴建,都是一个城市在长高、长大的标识。正是这一处处变化,让人体会到青岛蕴藏
的蓬勃的生命力。
感谢全运会的机会,让我看到青岛这个城市,也了解了这个赛事的组织者们――真诚、友好但不失专业。
在三天的短道速滑比赛期问,我接触到的多是赛事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他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而专业,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完全可以与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们媲美。对于记者的“不合理要求”,他们会温和而坚定地拒绝,但说话时永远带着微笑,并随时准备助你一臂之力。对于记者来说,所需要的资料能否快速得到是衡量赛事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里,我看到志愿者经常飞快地将比赛成绩送达。在许多国际性赛事上,结果服务也没有这么理想。
一天我采访两位志愿者后故意问她们,知不知道志愿者不经允许不能受记者的采访。她们很快将这个规定原原本本地背给我听,并补充说,服务过北京奥运会的指导老师还告诉她们要“灵活对待”。“现在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所以这次属于私人谈话,”这位姓马的青岛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微笑着对我说。但到了真正事关原则的时候,志愿者们绝不含糊,即使大牌明星如王也毫无优待。本次比赛包揽所有女子冠军的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到赛场进入运动员区域时,第一次被安保志愿者要求出示证件,她照办了。没过一会,她又从这个门进出,这名志愿者再次要求她出示证件,即使旁边有人提醒这是“大牌明星王”也不行。第三次,该志愿者还是依照规定要王把证件从衣服里拿出来。“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他们非常负责任。”王感叹说。
短短的几天青岛之行很快结束,我将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但心中已经盼望着下次回来的机会。
在青岛采访是享受
于永杰
从十一运花样滑冰的比赛采访归来,回到济南,乘坐号称“快速公交”的BRT回家的路上,才发现自己有多么想念青岛的公交。从繁华的香港中路到国信体育场,竟然一路上能有座位、不堵车,在这我简直可以说是奢侈。成功的举办一件体育盛事,也许真的不仅仅是运动场馆修建如何如何豪华、各种设施如何如何先进那么简单,城市的软件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决定了这座城市是否真的借助体育活动向全国、全世界成功推介了自己。而青岛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城市。从两届国际帆船比赛、克利伯帆船赛、奥帆赛,再到即将陆续展开的全运会各项赛事,青岛在体育赛事的承办上显得轻车熟路。
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是我在青岛几次活动采访后留下的印象。所以我说青岛是见过大世面的地方。去青岛采访,更多的成为一种期望:在压力日甚的工作中,到这样一个地方能边吹吹海风边工作,不必拥挤、不必在夏天油汗满脸地狼狈采访,真是一种享受。青岛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