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归本色,走进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归本色,走进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的今天,语文课堂已经展现出新的面貌,然而,仍有一些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不高。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重现生命的色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吃透文本,把握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是教学之本,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是教师走上讲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吃透教材仓促上阵,那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之境。但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落实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重点。以前曾有教师提出“一课一得”,但我们有些教师总怕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喜欢把课文从头到尾彻底地讲一遍,想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面面俱到。结果每节课都千篇—律,没有主次之分,哪个知识点都不透不明,弄得学生疲惫不堪,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效果当然不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流水账式的上课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什么都讲,还不如抓好重点,将重点落实好,落实到位。

二、巧设导语,吸引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紧扣课文内容的导入,会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比如,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导语:“一提到秋,硕果累累,天高气爽,风霜高洁,落叶萧萧等景象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不仅会给人丰富、充实的想象,也会给人愁苦、萧条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如何展示秋天的萧条?而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连串的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对故都秋景描绘的文段语句,学生的感悟颇深。

三、激情提问,创设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告诉我们:思考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便会活跃起来。比如在教学《秋声赋》时,用复习提问的方式,我先找了两位同学上黑板默写“唐宋家”。甲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而乙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我看了以后,给甲同学打了个“优”,给乙同学打了个“及格”。顿时课堂像炸开的油锅,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议论开来。同时乙同学也感到莫名其妙,举手问我为什么。部分同学也开始附和着。这时我故意卖起了关子,欲知详情,请听我讲述一段历史故事。于是我就把欧阳修的生平简历以及“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曾师于欧阳修的故事向同学们一一道来。同学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个中缘由,都认为应该把欧阳修摆在宋代的第一位。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纠正了以往错误的认知,相信印象肯定很深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以其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打破时空限制,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还可展现宏大与细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恰当地使用这些电教化手段,就能让教学中所涉及的人、事、景、物等鲜活起来、跳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引发他们的审美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探索、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之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只要我们满怀热情、执着,投身教学改革,开动脑筋,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突破沉闷的课堂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知识的殿堂、精神的乐园、幸福的港湾……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让沉闷中爆发的力量成为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