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透明质酸、β―内啡肽含量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透明质酸、β―内啡肽含量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脑脊液透明质酸(HA)、β-内啡肽(β-EP)含量间的联系。方法:临床纳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1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11例。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以及脑脊液HA与β-E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期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HA、β-E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清β-EP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β-EP水平: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HA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血清; 脑脊液; 透明质酸; β-内啡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19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属于神经内科较为多见的一类病症[1-2]。近年来,对于透明质酸(HA)以及β-内啡肽(β-EP)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中的研究较多[3-4]。为进一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与脑脊液HA以及β-EP水平的差异,笔者对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0例,均为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住入院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9~48岁,平均(29.1±6.8)岁;疾病方面:结核性脑膜炎21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11例。50例患者中急性期患者23例,恢复期患者18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者;(2)治疗后病例选择:结核性脑膜炎:经过系统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以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液与脑脊液检测未见异常;病毒性脑膜炎:经过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恢复。

1.3 研究方法 分别于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恢复期患者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得到改善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5 mL;此外,所有患者进行腰穿并得到脑脊液。送检验部门进行HA以及β-EP水平的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清与脑脊液HA、β-EP水平比较 急性期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HA、β-E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类型患者血清与脑脊液HA、β-EP水平比较 血清与脑脊液HA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清β-EP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β-EP水平: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见表2。

2.3 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HA、血β-EP水平比较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前后脑脊液HA、血β-E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患者血与脑脊液HA、β-EP相关性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HA两者比较存在正相关(r=0.61,P

2.5 相关分析结果 脑脊液中HA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36、r=0.43,P

3 讨论

目前研究表明,HA属于一种糖胺聚糖,在机体组织内广泛分布[5-7]。HA在间质细胞内合成,经过HA酶发生催化、降解。当出现病理变化时,HA合成以及释放显著上升,或机体摄取、排泄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HA的水平升高。本研究发现,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清HA水平最高。导致该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1)大脑内间质细胞受到非特异性细菌炎症刺激后,合成以及释放HA明显升高;(2)HA酶在缺氧等环境下,活性发生降低,从而使得HA的降解下降;(3)细菌毒素以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局部的HA酶活性带来一定的影响。β-EP属于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种多肽物质,其能够在机体神经元胞体内合成前体物质[8-10]。本研究显示,在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与脑脊液β-E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各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亦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水平最高,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最低,但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上述结果说明β-EP可能是临床上加重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脑脊液中HA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

综上所述,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清与脑脊液HA、β-EP的检测,能够有效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进行鉴别,对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薛清彬,吴泽彬,黄海川,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4,43(12):1806-1807.

[2]毛剑虹,徐芝芳.脑脊液S-100b、IL-6和NSE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17(4):580-580,581.

[3]陈莎,黄永国,李长振,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免疫学检测、脑电图及影像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77-1678.

[4]孙兴元,石寒冰,赵焕,等.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502-1504.

[5]李小鹏,张伦理,黄呈辉,等.金属基质蛋白酶-9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3):141-145.

[6] Chambers J J.Delivery of the rapeutics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12,64(7):589-589.

[7]徐红冰,刘皋林,王晓平,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1):64.

[8]艾洪武,陈莎,张家云,等.脑脊液游离轻链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1):1033-1036.

[9]杨进孙,王文节,葛宗成,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两个10年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1):663-666.

[10]胡瑛霞,韩杰.30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10):52-54.

(收稿日期:2014-09-16)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