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论农村学校语文学习的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论农村学校语文学习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语文学习存在着不少误区,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中其表现形式与程度或许差异很大,但据本人的调查,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一语文学习中只体现“自主”的误区;二是行为习惯上的误区;三是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四是心理上的误区。

一、语文学习中只体现“自主”

语文课堂要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自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信任、多一些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更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教。有的课堂学生自主有余,有些自流,最后学生却不能自会;有的完全上成自习课,学生似乎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课下来,却收效甚微。有位著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有的时候不是没有民主,而是不会、不要民主。目前的课堂也是一样,许多学生还不能自主,不会自主,于是他们不会珍惜老师给予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的在盲目的哄动中浪费了时光。

二、行为习惯上的误区

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潜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小就养成的良好的听说读写和广泛涉猎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到学习的效果,甚至也会影响到一生的事业与成就。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培养。不良的习惯严重滞碍着语文学习的质量,其主要表征是:

(一)不重视文中的关键词。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注意对一个字进行触类旁通式的辨认,往往能带起一大串,其实,字词的功底不扎实已经成了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理解中的最主要误区。阅读水平低下与不能真正品味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字句有很大关系,可惜这个道理没有引起多数学生的重视。

(二)只追求所谓理解。古往今来大凡造诣深厚的文人名士无不饱读诗书,博闻强识,有的甚至能背诵成篇的名著,至于辞采优美的诗词就更是能出口成诵了。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咏、体悟、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与背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语文学习的材料多为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优美的辞章,警策的名句,生动隽永,充满无限的审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早读课上学生一心想着读外语,甚至读政治、历史,至于背书那就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扎实的记忆为基础,很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语言这东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先吞进去,以后随着语言吸收和积累的增多,随着生活体验的丰富,随着知识面的扩大,通过不断反刍,可以不断加深理解。只有吞进去了,才可能化为自己的营养;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进去,则永远不能化为自己的营养。

(三)语文课堂学习中只带“耳朵”,不带“手”。大学问家们无不爱写笔记。许多名著佳篇都曾是一张张卡片,一本本札记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学语文不光要写作文,还要养成勤于写笔记、札记、日记的习惯。阅读时也要动笔圈点、批注。前人有不动笔则不读书的好习惯,今天的许多学生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动笔写的重要性,更没有养成爱记爱写的好习惯,能够坚持写日记,写读书札记,作读书卡片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知识面窄。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看“杂书”,动辄没收处罚,从而遏制了阅读的视野。其实,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课本的容量有限,仅靠课堂、课本显然是不够的,但这一点从家长到学生似乎都认识不足。由于急功近利,学生也不认为花时间精力去阅读那些看起来与提高应试成绩关联不大的“杂书”有什么价值。有些人虽看些课外书籍,但品味太低,至于报纸、新闻则更是无人问津了。实际上,这些课外因素对语文学习恰好能构成内外互补,它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不仅不会影响语文学习,反而会活跃思维,增加相关知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三、学习过程中的误区

荀子就曾论及积累的重要意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进步与提高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是最重要的,量的积累终能导致的飞跃,但积累的过程毕竟是长期、艰辛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这就要“虚而静”,力戒浮躁,在语文学习上追求短平快是绝对行不通的。许多同学不懂得这一道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之后,就干脆弃之不顾,转而去抓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科目去了。

四、学习心理上的误区

(一)不重视母语的心态常在。在农村学校的语文学习中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因为已经会认字会说母语了,便对学语文失去了新鲜感,错误地以为自己才不过粗通文字的语文功夫就已经是语文的全部了,于是语文在他们眼里便魅力尽失,黯然无光。二是认为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以全力去对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收效会更大些,于是也对语文漠然视之。

(二)理性代替审美。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日益泛滥的今天,人们很难得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语文,总是以科学的视野来对待语文,以理性的原则来对待语文学习,对语言文字之外的旨趣、情韵麻木迟钝。汉语言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模糊性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如果单纯用科学思维来对待语文学习,自会觉得乏味。审美与理性往往是相悖的,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对待语文学习。

综上所述,容易看出在农村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是很多很多的,要让农村语文学习有新的局面,有新的生机,必须要排除在语文学习上的种种误区。我想,如果能从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心理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语文教学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