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和“学”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导”和“学”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场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该体现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接受前人已有的认识成果,将前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因而,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该听则听,该用语言表达则用语言表达,该动手做作业或实验则动手,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为主,从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或偷懒,面是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因此,必须摆正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所谓“导”就是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觉得“导”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方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就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导”首先要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教师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知识。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法”就是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的典范。她的方法告诉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用语言和激情去打动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是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并在知识的海湾中到达成功彼岸的关键一环,教师“导”要“导”得恰当。从心理学的角度,我认为“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使之形成爱动脑的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那么怎样“导”呢?“导”要导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居第一位。多年观察: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可是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在成功方程式中就特别强调了正确的方法。方法是什么?有人用点金术、钥匙、桥梁等许多比喻形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和知识的逐步加深,学生仍沿用过去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当然不佳。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导”其方法。各科有各科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历史,就从宏观上教学生采用“纵横式”的学习方法。“纵”即历史发展的过程,“横”即每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情况。学习语言就要向学生介绍学习各种文体方法。通过对教材这一例子的学习,学会掌握方法,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素质,而不至于盲人摸象。

“导”要导重点、难点。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一章或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中的学习内容都有重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挑拨重点,有时重点就是难点。教师可在上课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初中代数中的方程,不论是二元一次方程还是三无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法是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它。

“导”的方法主要分为启发式、问答式、点拨式、讨论式四种。

启发式:其根本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例如 :中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标题,为什么要这样开头或结尾等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则启发学生思考未知条件和已知条件的关系。启发的问题很多,课堂教学中必须抓住主要问题。

问答式:在启发思维的基础上,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当然有的则不必回答,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点拨式:学生回答问题一般说来不够准确,有时思维方式不对头,教师就要点拨,要因时因人而异,就像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说的“当点则点,当拨则拨”。

讨论式:让学生讨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使学生之间消除顾虑,各抒已见,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启发基础差的学生,基础差的再与其它同学的纠正自己的偏差,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经常采用讨论式,如学习一个单元,就要求学生讨论本单元各篇文章之间的异同,取得相同意见后,派代表发言,意见不同可以争论。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

有了“导”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找准切入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这门学科,由于覆盖面广,内容包罗万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都要找准切入点。课文开始前的导语就是切入点之一,如何从标题入手,从介绍作者入手 ,从写作背景入手,从知识点入手等,就是新课的切入点。从标题入手,从这个角度选择切入点,我认为一般是内容比较新或含义深刻的。我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从标题入手,以新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导”的学生的密切配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我所教的一些学生经过训练在课堂上能主动回答问题,差生虽然回答不准确也有了进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增强了差生学习的意志。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处理好“导”和“学”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