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问闲愁都几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问闲愁都几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缙凇抖啦患》)

为谁“含愁”?为十年征戍在外的夫君。一个明月夜,把相思之愁融进了所捣的“流黄”(所捣的衣物)中,抑或绵绵的相思长夜,只有用这百无聊赖的捣衣之事来打发了。烘托手法精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李白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见长,用喻新奇。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愁思,抽象的“愁”, 这里有了长度,愁长似“三千丈”的白发,夸张到了极致。同一朝代的另一位诗人白居易,也有相似的人生体验,如他的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杨柳枝》),诗人用“柳叶”和“柳丝”把“愁”的形状都描绘出来了,二人写“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

春天来了,本来生机盎然,可“一片花飞”让作者感受到春天又将消失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么不愁呢?一瓣花被春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而如今眼前是“风飘万点”的残酷现实,因此,愁之深就可见一斑了,而这里“愁”也超过一般意义的闲愁了。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送客愁。”(李涉《再宿武关》)

李涉,唐人,仕途中,一贬再贬,这两句是诗人再宿武关时,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的真实写照。

那流过古关的潺的溪水,仿佛是为他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哭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不尽的离愁长流远去。“送”把溪水声、心声叠合一体了。“锁”字更是神来之笔:雄伟的武关之门,能封锁住千军万马,但此时对淙淙寒溪水送来的愁声却无能为力,怎么“锁”也锁不住,足见“锁”的分量之重!一个“锁”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了。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万里之外边疆戍卒,听到悠悠笛音,不免想念家乡亲人。此时无法消除思亲之愁。诗人通过妻子的思想表达丈夫思归而又不得归的感受。丈夫、妻子由于常年烽火征战而相隔万里,彼此相思之愁自然而然。这里丈夫思归巧妙地通过从深闺中妻子来表达,一石二鸟。再者,“羌笛”、“关山月”等特定意象为边疆戍卒更增添了悲壮意味。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这两句诗,巧在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把“愁”、“恨”责怪到“东风”、“春日”头上,怨它们冷漠无情,不把愁遣去,反而把愁延长了。似没有道理,实际自有其理在:诗人的愁无迹无形,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也希望把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怨恨;再者,春天来了,白昼变长,诗人感觉日子更难打发,因而感觉愁长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诗讲究意境美的。诗句字面意思明确:芭蕉叶还没有展开,丁香还只是花蕾,它们对着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是女主人公看到的景象,是实写。同时,也是借物写人,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主人公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却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比喻、起兴言于此,而在彼,意象信手拈来工巧天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诗词讲究意境,讲究渲染。这里,“平林”、“寒山”、“高楼”构成一个个变换的画面,“漠漠”、“伤心”、“暝色”更增添了凄冷,空漠惆怅情绪笼罩身为他乡之客的词人,倚高楼,睹此景,穷途无归的思家苦闷,自然“愁”上心头。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Z《摊破浣溪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菡萏,荷花别称。“西风”、“香销”、“叶残”,特定意象,构成深秋景象。词人是南唐中主李Z,他统治的后期,称臣于周,没有了自主,国家由盛而衰。自己的王朝的走向正如这荷花的生命走向,夏日繁盛,秋日凋零。看到眼前凋零景象,触景生情,“愁”情自不言说了。

儿子李煜,没有从父亲因袭的奢华玩乐中振作起来,继续玩弄他的词章。历史证明,南唐断送在他手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国家葬送了,但些许词作成就了李煜。你看,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这种“愁”源源不断,确如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个中滋味只有李煜才体会得出。可以说这父子二人的词,儿子的词句在层次和深度上有了递进。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都几许”,总共多少?“一川”,满地。

此句,词人望美人不来而生清愁,清愁多少?像初春遍地萌动的百草,远看有,近看无;又像这个季节满城柳絮弥漫,“剪不断,理还乱”:闲愁之多形容殆尽。末句又用比喻,江南梅雨是独特的天气现象,燥热、潮湿,绵绵多日。这里,以此为喻体,写出闲愁的绵绵不断,独到,清新。由于此句工巧,词人因而又被古人称为“贺梅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用“春水”喻愁,早春冰雪融化,细流涓涓,因涓涓而不断,“迢迢”印证了“愁”(离愁)的绵绵不断。这里,闺中因思夫而生愁的细腻心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夫亡家破,饱经风霜的李清照,黄昏时,倚着窗儿,无精打采地看着眼前的绵绵秋雨,点点滴滴,敲打着梧桐叶,与其说秋雨打在梧桐叶上,不如说打在主人公孤寂的心坎上。又用“梧叶”、“芭蕉”特殊意象,情景交融,“愁”到极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依然写的是李清照人生的后期,这里,“愁”让舴艋小船“载不动”,可见“愁”不但有了形,而且更有了重量。足见愁多愁重,比喻新奇而凝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依然是羁旅情怀。明月夜独依高楼,羁旅愁思袭上心头,借酒浇愁,可借酒消愁愁更愁,相思浊泪,自然而然了。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这是元人的散曲,三句鼎足对,精妙无双。冷雨打梧桐,敲芭蕉,声声扣打在外旅人的心,使他难以入睡,思往事,思父母,羁旅愁思顿生,抒情细腻而无凿痕。

作者单位: 河南省唐河县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