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足球的弱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足球的弱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本足球探秘

以日本足球为镜,映照中国足球之病。作为近邻,职业联赛又几乎同时起步,如今的境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日本足球已成亚洲王者,且具备了向欧美强队叫板的实力;中国足球与其哀叹或反思,不如借鉴日本的经验,脚踏实地做些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的批评,在日本足球界到底源于何时?

这可以说是日本足球界的一个长年之痛,每逢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临近,国民都会烦忧心神。迄今为止,很多足球专用语得到了广泛认可,但还没有像“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这样根深蒂固的。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日本国家队”和“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就是同词。

“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被广为使用是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的,那一年日本国家队夙愿得偿,首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整个日本都沸腾了。

但是,结果却一败涂地,0:1负于阿根廷,0:1负于克罗地亚,1:2负于牙买加,三战皆败,只是在对牙买加之战中取得了首个世界杯进球。

电视、报刊上开始出现“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的说法,前锋城彰二赛前被寄予很大希望,赛后则因为没有进球而被当作“战犯一遭到指责。惨败回国的日本队在成田机场遭到球迷围攻,城彰二甚至被球迷泼了一身水,别看只是泼水,对于规矩的日本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强烈的不满了。

时隔十年,日本队已经是世界杯常客,2002年日韩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也都小组赛出线,亚洲杯多次夺冠,活跃在欧洲的日本球员也越来越多。可是,这些成绩依然无法让“临场一脚欠缺”、“锋无力”的说法消失。

南非世界杯上,日本队以小组第二名闯进16强,但还是备受“临场一脚欠缺”的煎熬。直到世界杯前,关键的前锋还定不下来,结果主教练冈田武史迫不得已让本田圭佑充当10号球员。本田在对喀麦隆和丹麦的比赛中各进一球,为日本队晋级作出了极大贡献。

之后在对巴拉圭的1/8决赛上,日本队没有好的表现,在对方顽强的防守下无法施展,最终与对手互交白卷,然后在点球大战中失利。此战被认为是南非世界杯最乏味的一场比赛,笔者也有同感。

其实,“临门一脚欠缺”换句话说就是优秀前锋欠缺,日本一直没能培养出一流的射手。看看日本的海派就一目了然了,过去在欧洲足坛大显身手的差不多都是中场,比如中田英寿、小野伸二、中村俊辅、本田圭佑和香川真司等。

作为前锋获得成功的例子就很少,在欧洲高水平联赛上打进十球以上的也就只有德甲汉堡、法兰克福的高原直泰,城彰二、西泽明训、铃木隆行、柳泽敦和大久保嘉人等日本国脚前锋虽都曾效力欧洲足坛,但也都未显神通。

最近,曾参加南非世界杯的日本前锋矢野贵章虽闯荡德国,但也是不发而归。18岁就只身奔赴意大利的森本贵幸在卡塔尼亚一赛季打进七球,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亦难有大成。

日本的中场球员可圈可点,前锋很不给力,这就是欧洲对日本球员的评价,这个评价应该说比较中肯。日本足球是在全面推出中盘技术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直是中场强而锋线弱。日本人善传球,不善射门,这和国民性、教育、足球的培训指导等无不相关,原因很是复杂。

上世纪80年代,漫画《足球小将》的问世,为提高足球的认可度助了一臂之力。主人公大空翼是10号型球员、得分手、进攻组织者,翼的对手日向小次郎作为正统派的中锋登场。此漫画颇多笔墨渲染了球员们通过美妙传球进而实现射门的美感。

大空翼成为当时足球少年们的偶像,热衷此漫画的少年人人争当10号球员而不是9号。笔者和翼同年代,相比之下,也更愿成为进攻组织者,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在潜意识里把翼当作了仰慕对象,事事都在模仿。如果漫画中的大空翼是优秀的、地道的射手,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其影响而希望成为前锋,日本足球史也许会因此而改写。

日本有“上传下达”一词,即无论什么事都是由上而下地进行之意。实际上,如果让日本国民自由发挥去做某件事情,不如让他们按上面的决定行事,后者的倾向更明确一些。做一件事时,如果让大家优先考虑自我、自由发挥,那么事情就不会得到进展。

只奉上命而行事,这样不用个人去思考去判断,也不需负责任,在某种意上来说是很轻松的,在这种环境里,不愿思考不作决断的人就越来越多。在组织优先、强调同步的社会上,日本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和周围同步调,而不会轻易发表异议或己见。

在足球场上,射门和作决断是一样的,能进球当然最好,没破门的话,就会显得难堪。在进球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实施射门的球员则会被认为是个人主,没有人会称赞他积极主动。这就是日本特色,即使足球水平上升,但是优秀的得分手却难以出现,这无不与国民性和社会性有关。

欧洲、南美的射手在某种意上比较超然。像昔日巴西巨星罗马里奥,有“独狼”之称,在场上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射门的机会,阿根廷“战神”巴蒂斯图塔也有同样的特点,但在大赛上,恰恰就得靠这样的射手,他们在场上会大声喊叫:“把球传给我,看我的!”

但是在日本,射手普遍没有“给我球,看我的”的想法。日本球员在场上会全力以赴地奔跑追球,会有很巧妙的传球,可在射门之前关键的一瞬间,他们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伙伴,想着把球传给谁。其实,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城彰二在疲于防守,根本没有足够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去完成射门。

日本的射手看上去像“中场进攻型选手”,而球迷和媒体不对此提出异议是有理由的。球员的严格防守、巧妙传球实际上为自己提供了“护身符”,即使不得分的射手也会得到一定的评价,这就是日本流。

前锋在场上会不断地示意自己“在干活”,他们在附近会拼命防守,舆论也给他们“虽没得分,但为球队尽力了”的评价。在这种环境下,再过一百年日本也出现不了像罗马里奥、巴蒂斯图塔那样的神射手。

日本培养不出好前锋,这也有定评。很多主教练在组队时都会考虑到这一点。扎切罗尼就说过,日本球员必须制造很多机会才能射门。与意大利球员不同,抓住唯一一次机会就能破门的锋线,日本完全不存在,扎切罗尼很清楚这一点。

射门成功率低,那么只能更多地增加射门的机会。没有50%的成功率的前锋,那就制造10次机会而谋求一次成功,这是扎切罗尼的想法,目前实施也比较顺利。他逐渐打造出一个体系,就是让像香川这样的优秀中场来破门得分。前锋射门成功率低,那么就利用强有力的中场技术力量来弥补。

最近,在荷兰踢球的迈克・哈维纳尔显露锋芒,好好培养一下会成为有希望的好前锋。要解决日本“临门一脚欠缺”、“锋无力”的问题,也许真得靠“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