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TPP产生背景透析世界市场中各国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TPP十二国最终就TPP达成一致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乃至政治、安全合作框架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博弈的视角分析各国在加入、执行TPP过程中可能带来影响的背景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在后续博弈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TPP;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博弈
一、TPP的内容分析
通过TPP的有关条例以及其成立的曲折发展史,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TPP一定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拉动作用――因为庞大的利润空间才可能驱动这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体系的建成。然而事实是否如此?TPP成为亚太地区各国斗法的阵地,是否是因为单纯的利润驱动,还是因为其背后有更复杂的经济利益的博弈?
据此,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在不考虑TPP成员扩大情况以及其他情景假设的背景下,基于一般均衡模型(CGE)的福利分析显示,tpp对其协议内(除美国外)各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仅为0.19%~0.78%,能使其出口增加0.58%~1.12%,而TPP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则更加有限(沈铭辉,2012)。而即便是将不同时期TPP的动态进展纳入考虑,其结果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可见,短时间内,TPP对直接拉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一)国际背景
1.国际关系背景――以中美战略关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为例。
主席自14年以来,不断在各大外交场合上呼吁提防“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而今也正如在美国的演讲中所言,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与美国作为太平洋两岸隔海相望的国家,双方对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亚太地区本身亦是当今世界格局下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因此中美两国在此的博弈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但是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仍然存在一些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挑战,包括南海问题等在内的国家利益牵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以及亚太各国经济逐步复苏时难以回避的脆弱状态,都要求在此区域内的博弈各方在亚太地区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谋求自身利益。因此,亚太地区更应该成为促进双方协调合作的合作空间而非角力场。
据预测,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中美两国有望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届时美国对华出口将超过5300亿美元。同时,中美双方在朝核、中东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多次展开了合作,在面临如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的全球性挑战时双方也共同拓展了合作空间(李志辉,2015)。一个是现行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一个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挑战者国家,两国之间既有如此密切的利益关联,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然而,尽管在如此迫切需要利益合作的背景下,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态度却并不轻松――以TPP与TTIP为代表的经济合作协定显示了美国意图遏制中国崛起并巩固自身霸主地位的战略野心。
因此,在中美战略关系仍存在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风险的国际关系背景下,TPP无疑是各国经济博弈棋盘上的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TPP的达成对于各个利益相关国家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2.各国的利益诉求。
(1)美国的战略布局。在美国方面,当下其正意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构筑以它为核心的21世纪的国际贸易新格局:TPP旨在向西拉拢亚太国家;而TTIP则旨在拉拢西方欧盟等国(赫荣亮,2015)。
其实就目前可获取的资料以及有关方面的分析看来,虽然目前已有研究还不多,且多为静态模型分析,但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都指向了“TPP对美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一结论。因此,美国加入TPP的原因,更多的是着眼于其战略布局,而非简单的经济利益。
除了单纯的遏制中国,美国加入TPP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身。
其一自六年前金融危机以来,一直试图提振呈现疲态的国内经济状况――
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以及自12年以再度陷入衰退泥淖的日本类似,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个高度的不确定状态下:目前可能带来新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页岩气等领域的革命,前景仍然不明朗;更毋论其他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或是另起炉灶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共同依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效果仍然有限;美国多次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没有完全达到提振经济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外部市场上。通过介入TPP谈判,美国可以借此打开亚太市场。
其二在于前文所提到的,美国试图重构国际贸易格局,强化其主导地位――
首先是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居于世界经济金融商贸活动格局的中心,然而近十年来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是西方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七国集团占世界贸易比重降至34.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份额增至37%,尤其是中国成为最大出口国,货物贸易总额与美不相上下(张其佐,2013)。
二是整个东亚经济圈的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内围绕东盟的三个自贸区(10+1),还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的合作机制(10+3),或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印澳新6国的区域经济合作(10+6),都将美国隔绝在外。尤其在当下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需要借助TPP这样一个平台,“对冲”或平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在WTO谈判的多哈回合的谈判中感受到阻力,意识到在世贸组织里继续活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美国意图借助TPP另起炉灶。
(2)日本的动因。在国内经济状况的方面,首先是日本经济界对TPP一直抱有的相当积极的态度。日本在大宗出口产业方面,其矿产、运输机械等方面在TPP各成员国中占优势(见表)。因此只要通过TPP实现工矿产品的贸易自由化,就有利于日本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测算,日本如果不参加TPP,到2020年,实际GDP也会因此而下降1.53%(关权,2012)。
日本加入TPP的原因之三则在于与中国之间的博弈。关权(2012)通过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表中数字表明可能产生的收益,总收益为100):
其中,在中日双方都加入的情况下,中国得分(60)小于日本得分(80)的原因在于,我国在TPP所重视的知识产权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阶段与国际竞争能力还没有达到日本的水平;若日本加入,中国不加入,则日本获得好处仍大于中国,这是因为日本享受了协议内互免关税等优惠政策,但日本所获得的好处不如与中国共同加入时大,同时此时中国的处境也更不利,因此两国都有动力做出其他改变;当日本不加入,中国加入时,中国可以获得较多的好处,但是所获收益仍不如与日本共同加入的状况,所以两国也有动力做出其他改变;当两国都不加入时,日本所获收益反而比中国的少,原因在于日本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所受负面影响更大。由此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无论中国加不加入,日本都在选择加入时能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利益。
3.以东盟四国为代表其他国家的诉求。
毫无疑问,其他国家加入TPP的主要动因在于其可以为本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拉动。以新加坡和文莱为例。
新加坡参与牵头发起TPP谈判,是由于其多层次贸易战略。TPP就是它所能牵头发起,并用以吸引大国加入的一个极高层次的经济协议。在美国加入TPP,标志着新加坡这样一个“以小博大”的经济策略的成功。
文莱则是希望借TPP促进本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虽然作为东盟最富裕的国家,文莱本身的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却比较明显:首先是其过分依赖油气产业,但是日常用品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却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同时其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新加坡是文莱油气产品出口的主要输出地与中转地,这也就导致了文莱的经济利益与新加坡息息相关。在新加坡牵头发起了TPP协议后,文莱也出于国家经济利益的考量加入了。
但是与此同时,东盟各国也不得不考虑加入TPP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包括:TPP所设定的高标准对各国国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会带来压力;同时,这也意味着东盟成为了美国倡导的TPP与中国倡导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矛盾核心。而东盟内部各国也并未完全加入TPP,这就导致了东盟面临着内外部双重矛盾,如果不能好好解决,将可能影响东盟本身的一体化进程。这也是如泰国、印尼等重视政治因素的国家对于参与TPP抱有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
(二)国内背景――以“一带一路”为例
在TPP格局已经基本成型的当下,我国既未选择汲汲于TPP,也未完全杜绝加入的可能,这与我国的政治与经济状况也有关。
首先是出于与上述各国之间的博弈关系,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方面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可能与之采取同样的发展道路,或像日韩一样借力于其他国家。
其次是在于如前文所说,TPP对亚洲当下的经济实际提振作用并不太大,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已经与亚洲多国建立了FTA关系的状况,一些优惠条例可以通过我国促成双边谈判来达成。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联结起来的国家各国发展水平不一,这使区域内发展潜力很大;同时中国推动确定的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等配套设施,包括人民币逐步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也奠定了经济基础;第三在于“一带一路”与TPP的格局不同,面向中国以西的各国,而非正面环太平洋地区,这样也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未加入TPP的负面影响仍然难以完全消化。中国被排除在了当今世界活跃度最高的一项经济协议门外,甚至可以说是该协议的针对对象。仅以协议中的“原产地”原则为例:所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生产程序皆由TPP成员国完成,否则不能享受零关税优惠。这意味着中国的产成品将被排除在贸易优惠政策外,因此可以预见的是TPP协定国可能减少甚至不再从中国采购一些原料。据此,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至2025年,中国将遭受210亿美元损失(赫荣亮,2015)。
三、中国何去何从
在上文所述状况下,中国应该何去何从?从目前看来,可以向三个方向做出努力:
第一是尽力磨合观念,为日后加入TPP做出努力――我国应当加紧研究TPP的有关协定,寻找突破口,通过上层交涉寻求加入的可能。但是仅仅加入TPP是不够的,中国应当做到在该协议中不被以美日为首的团体边缘化,甚至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乃至规则指定权。
第二是从WTO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国际协议的牵制作用。正如前文在分析美国加入TPP动因中所提到的,其推动TPP成立的原因之一在于当年在WTO的多哈回合谈判中受挫,因此希望借TPP之手重塑其主导地位。然而在去年(2015年12月15日至19日),WTO借第十届部长会议提出《内罗毕部长宣言》及九项部长决定,确定重启多哈谈判。这也正是我国的时机,这有助于将WTO中军心涣散的状态扭转过来,促使美国遵循现有WTO协议框架,干扰其另起炉灶的进程。
第三是从自身下手,加快自贸区谈判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10个自贸协定。因此就中国而言,大可以将此扩展为我国的贸易影响力,加快自贸区谈判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这也是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东盟各国对于TPP的态度不一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希望通过中国发起的双边及多边谈判能协助化解东盟各国内部可能存在的矛盾,也为中国所处的各经济协议与TPP利益冲突的博弈过程增添我国的砝码。
所谓兵者,诡道也。在当下TPP的格局中,对于我国而言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国近年在国际上的动作日益高调,说明综合国力较早年“韬光养晦”时期有了长足进步。因此在当今以TPP为代表的各国博弈的世界市场中,中国完全可以占据主动地位,由多个角度出手,攻守兼备,攻其不备,真正成为一个“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李杨,黄宁.东盟四国加入TPP的动因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当代亚太, 2013,(1):101-124.
[2]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1).
[3]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
[4]骆旭旭.区域贸易协定的竞争条款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