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说后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之道,强调“见多识广”,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极好的佐证,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做到见多识广、丰富阅历,为写作提供素材。但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相对较少,走出去的机会更少,所以写出来的无非就是那几个人和事,干枯无趣,缺乏新鲜性。古人教导我们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如今的中学生,日常为了应付数理化、音体美、政史地等等各个科目的考试已是疲于奔命。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再让他们去阅读大量的文章,也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活,在课堂里创设种种情境,使学生有切身体会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是好方法。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想从“先说后写”这个角度,探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的新途径。
“言为心声”是毋庸质疑的共识,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前提和基础。作文水平低的源头之一是口头语言表达水平低,而我们一般任课老师往往是忽视了这一点,一味从外在的灌输去追求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而不是先使学生从“说”开始,只有让他们说得自然、流畅,才能写得顺手、生动。先启其口,再动其手是合乎学生认知规律,且符合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科学规律的,是在追寻源头顺乎自然的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好方法。
如何进行先说后写的训练,这就要我们语文老师下一番功夫去巧妙设计话题,精心组织材料,周密部署活动。我认为,先说后写的关键是除旧布新,避虚就实,去大求小,革俗兴雅,做到了这些,是可以收到明显的成效的。
一是除旧布新,就是我们老师设计话题时,要尽可能地不落俗套,产生新意。“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中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写美丽的校园,我的母亲、父亲、老师、同学等等。我们能够理解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厌恶感,力求新意设计一些小话题,诸如说自己喜欢的礼品,自己珍爱的物品,精心呵护的花木,最喜欢玩的游戏等等,人物上说一下如“我们的村长”“邻居家的大婶”等。只有这些,才能唤起学生的新奇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感情到其中,唯有真情实感的流露,说,才能说得有条有理;写,才能写得情感生动。
二是避虚就实,像“理想、前途,机遇、诚信、拼搏、努力”之类的,往往是学生爱唱高调、喊口号的应付性的话题。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开这些话题,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如谈谈考试后爸爸对我表扬或训斥的情境,奶奶和妈妈之间因家务事生气的话题,邻居间的矛盾和新鲜事等,这样充分挖掘身边、家庭、社会等现实的人和事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作文时,他们就有内容可写,有事可叙,有疑可问,有情可抒。
三是去大求小,中学生受人生阅历较浅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是受局限的,我们不妨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在一事一议上着力。先让学生就一件小事说顺、说全、说好,再就这件事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清、说明、说准。如就自己的叔叔婶婶不赡养自己的奶奶,或者邻居家结婚办喜事铺张浪费的现象等事情,先叙事,再议论,唯其如此,学生才会积跬步而至千里,积细流而成江海。写文章时才能角度小,取材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是革俗兴雅,当代中学生对电脑充满了情趣,我们应该尽力发挥现代化教育的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录像、音乐等让学生在亲临感官刺激的氛围里,再来叙述他的感受。如播放农村娶亲时候人们欢天喜地、鼓乐鞭炮齐鸣的场景以及大年初一人们互相串门拜年的画面,这样就可避入俗套,而另辟一片新天地。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写作文,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能让作文这古老的教学焕发出现代化教学的青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说话是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现象进行全面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如农村的初中生作文水平是一条干枯的小溪,那么,教师通过巧设话题,启发学生先说顺、说全、说好,就好像是在小溪源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水源,激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掘了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在彼岸,而目前农村中学的初中生作文水平是在此岸。说话就是由此岸渡向彼岸的渡船。教师作为这船的舵手,注重了说话训练这一环节,就能顺理成章地使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