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真生活,让交流成为心灵碰撞的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真生活,让交流成为心灵碰撞的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品德课堂应该倡导基于生活的课程和教学,就是要重视课程与儿童真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的基础。基于生活的教学要创设反映真实生活的情境,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关注生活,让教学提升学生生活经验,让交流成为心灵碰撞过程

关键词: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化情境;教学活动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给学生一个简化了的纯化了的世界,离开了具体生活情境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其结果是,学生获得的知识不能运用于生活。只有把抽象的知识还原到具体的生活中,与一个个具体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内在的丰富意义,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因此,品德课堂应该倡导基于儿童真实生活的课程和教学。

一、尊重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体验

课堂,是儿童生命成长和教师价值观展现的一个重要空间。生活化的课堂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在师生互动的激情中,去实践对课堂活动的投入和课堂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能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智慧、激情、经验和个性也能得到激发、展示和超越,因而教育成为生活的过程,成为师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一位老师在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虽然课堂呈现的生活场景平凡、普通,但课堂上的交流自然、真切,师生真情流露,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感触很深。

上课伊始,教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各种职业,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和这些人有关,揭示课题。

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漫画。

师:用心看一看,你能感受到什么?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关心你的?

生1:家里的人都把好吃的留给我。

生2:爷爷、奶奶很节俭,但是对我提的要求很大方。

生3:妈妈烧了鱼,把鱼头、鱼尾留给自己吃,把鱼肉留给我吃。

……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爱你们,你们时时享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关爱你、为了你健康成长而付出心血的人还有很多,就像你每天快乐学习的地方――我们美丽的校园,也有很多人为你忙碌、为你辛劳,你能说说吗?

生1:老师为我们上课,为我们批作业。

生2:保安叔叔在校门口,为我们站岗,维持秩序。

生3:大哥哥为我们搬水桶,让我们有水喝。

生4:厨房的阿姨为我们做饭,省得家长送饭到学校。

……

教师(配合课件)深情讲述:每天,老师带着同学们走进校门。老师们辛勤工作,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同学们默默地服务着,不辞辛劳。监督岗的同学在细心检查,旗手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图书管理员每天耐心地整理图书。同学们每天都把学校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有了他们的服务,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看着这一张张关切的脸,你想对谁说几句吗?

生1:老师,我要对你说,你辛苦了!

生2:我要对学校的保安叔叔说,你们辛苦了!

生3:我要对老师说,你不但要上课,而且要为学校修桌椅。于老师,你辛苦了!

师:对,于老师是我们学校总务处的老师。他不但要为我们上课,还要为我们做许多我们看不到的工作,还抽空为我们修理课桌椅。

生4:我要对厨房的阿姨说,阿姨,你每天为我们做饭烧菜,你辛苦了,谢谢你!

……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已有的经验要唤醒,引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从学生交流身边家人怎样关心自己,到讨论学校周围人怎样帮助自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平常熟视无睹的生活,以及身边种种现象后面的人的表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不但家人关心着自己,学校里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教师把品德课看成是和儿童共同交流的活动,是与他们谈论生活的话题,使教育成为生活的过程,成为师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教学过程精心而又自然,达到了教育无痕的效果。

二、基于生活实际,丰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知识经验,有兴趣需要,也有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所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在教材和儿童的生活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反映真实生活的教学,使课堂不再是认识、接受、掌握、复制的空间,而是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场所。

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老师告诉学生,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得多。

师:今天,我们把食堂的阿姨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一下她们的工作,好不好?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要采访的问题,然后推选小组代表进行采访。

(小组商量后代表提问)

生1:阿姨,学校食堂里有多少工作人员?(阿姨:3人)要烧多少人的饭?(阿姨:600多人)

(教室里发出“啊――”的惊叫声)

生2:每天工作多少时间?

阿姨: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学校食堂准备,每天大约要工作八小时。

生3:每天要做哪些工作?

阿姨:先要采购,拿回来挑拣清洗加工,然后要烧煮。要保证全校同学按时吃上饭菜,我们的工作很紧张。

生4:在家里做饭和在学校里做饭有哪些不同?

阿姨:在家里,一家只有几个人,而在学校里有600多人,用来炒菜的铲子又长又大,要用双手用力铲才能让锅里的菜均匀加热,很累。

生5:阿姨,你最不喜欢什么季节?

阿姨:冬天的时候,水冰冷刺骨,钻心的疼,但是要把菜洗干净,我们要忍着;夏天,在锅台边烧菜,屋子里很热,烧菜的锅子边更热,站一会儿就浑身是汗了,不要说干活了,真的很辛苦。

生6: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阿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同学们能吃饱、吃好。

师:刚才不停地听到同学们发出感慨声,想说些什么?

生7:阿姨,你辛苦了!

生8:阿姨,我爱你!

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同学们能吃饱、吃好。”多么朴实而温暖的话语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阿姨不怕苦,不怕累,多么不容易呀!

此时,阿姨又要回到工作的岗位上了,让我们再次把掌声响起来,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阿姨!

(学生鼓掌)……

在对话中生成情境,在情境中诱感,在情感中感悟道德,是该片段给大家的感受。发展性德育理论认为,品德教育是一种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碰撞。因此,品德课堂教学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包括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的对话。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以课堂交流活动为载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让学生在与学生、老师、学校工人的对话交流中,重新建构对“生活事实”的认识。对话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反思的机会,学生从对话中去体验、分析、反思,知道家庭、社会、学校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课程特征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儿童真实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社会交往生活才是最鲜活、最有意义的教材。在课程资源的运用上,教师充分考虑了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出不去”的情况下,把劳动者“请进来”,使教室成为开放的空间。学生真正走近劳动者,“零距离”贴身观察,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撞击。跟名师大家的课相比,这堂课也许显得十分普通简单,但正是这种课堂上呈现的普通简单的生活场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人以简洁而又不平凡的效果。教师和阿姨在与学生交流中的亲切、温暖,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堂是一种生活,一种教育生活,尊重儿童生活,就是要尊重儿童的现实生活,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为儿童的道德智慧生长而教,我们应该遵循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构架课程与儿童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用理想的生活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真实的生活,使教育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就能让学生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精彩的世界,让学生在享受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杜文艳.德育课堂教学的智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对话[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05.

[2]赵亚夫.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