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选择资本纽带型组建汽车运输集团及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资本纽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资本结构
[摘 要] 从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历程说明建立现代企业已迫在眉睫,针对大多企业目前的普遍特点,通过资本纽带型企业集团的优点与趋势,阐述组建资本纽带型汽车运输集团公司是企业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同时,从资本运营、资金管理、生产经营以及财务信息等方面阐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是保证集团公司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
由于汽车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本行业的机制改革始终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最近,交通部根据十六大会议的精神,拟在全国组建50个大型汽车运输企业集团,这表明,汽车运输企业面临着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这也说明,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发展已经处于关键时期,几十年形成的体制机制、布局结构、社会负担、创新能力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
企业体制变革,采取的形式的选择是多样的。不同的形式,其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就会有不尽相同的管理方法,针对本企业的状况和经营环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模式,使之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乃为成功之路。由此,并依我们在汽车运输企业多年工作的感受和体会,浅谈一些对汽车运输企业(主要从客运企业方面)体制改革的见解。
一、汽车运输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与航空企业相比,汽车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但这并不是说汽车运输企业不想快速发展,造成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资本的等等。
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的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传统经营模式承包经营模式融资经营模式产权转让经营模式融资经营与传统经营共存模式。
我们从会计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经营模式。
所谓传统经营模式,指对会计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的处置都属企业,司机和乘务员仅仅是生产者,他们的劳动付出得到是薪金加上工种补贴。传统经营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这种经营模式对生产者没有激励机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行业不正之风泛滥,司乘人员侵吞随车票款已成普遍现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承包经营模式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革,它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的处置属企业,而对利润则对司乘人员采取了定额的方法。司乘人员的劳动付出得到是薪金加上工种补贴再加利润留成(或减亏损),这种经营模式,杜绝了随车收入的流失,但对成本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获利能力仍然受到制约。
所谓融资经营模式,指企业不投入资金,出资者为生产者。其营运车辆的所有权都归属企业,出资人只拥有生产经营权,这个生产经营权是指企业为生产者有偿提供相应的线路、班次,并在车站售票、领队、车辆保养维护、车辆和驾驶员的审验、事故处理、收入结算以及代缴养路费、运输管理费、客票附加费等提供服务。同时,生产者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营运管理制度。在利益分配上,对其收入全额管理,用其收入减去企业收取的一定的管理费、代缴的各项费用和应交的税金等,其余返还生产者。
融资经营模式从会计六要素来看,资产的形式是企业的,而资产的实质是个人的。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以及利润分配上,由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如燃料、折旧、桥路费、材料等)均由生产者承担,分配的形式是前面所述的收入-扣除=返还,因此企业实现的利润实质上已经不单单是运输生产利润,而且还蕴涵运输服务利润了。融资经营在会计核算上的处理为增加资产的同时增加负债,但企业并不偿付这笔负债,增加车辆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车辆报废后将其对冲,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因此对资产的这种处置导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具有明确性。
所谓产权转让经营模式,是企业将其拥有的营运车辆,在保证不减值的情况下转让给个人,受让人继续拥有该车辆原营运线路班次的经营权或拥有一条其他营运线路班次的经营权,直至车辆报废。产权转让经营模式的推行时间大致在1996年至2000年间,目前车辆基本都已报废从而转向为融资经营。产权转让经营实际上是融资经营的一个翻版,唯一不同的是资产存在的初期不同,转让的过程实际上仍是企业融资的行为,转让后的经营方法和融资经营的方法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二、汽车运输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分析
汽车运输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态与经营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首先,从车辆的资本结构上说,企业目前拥有的营运大部分是融资车辆,而融资车辆的资本形态从形式上看是企业的,而实质是车辆生产者的。
其次,我们从前面几种经营模式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承包生产经营是国有资产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而其他模式则基本上都是国有资产形式下的对个体资产管理经营模式。随着承包经营的开始,运输生产功能便日渐弱化,推行融资经营后,企业对自有车辆的运输生产就逐步淡出,汽车运输生产职能已经基本演变成了汽车运输生产服务经营职能。
其三,从车辆结构和营运线路上,车辆的类型已由单一的发展到低、中、高、豪华以及卧铺等多种。伴随着国道与高速公路的发展,车辆的营运已发展到众多的超长跨省线路,最远的运距达2000公里,汽车客运线路班次已形成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同时,公路等级和车辆档次的提升,已使平均日行程由不足20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400多公里,点到点的直达线路班次以及500公里以上的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的线路班次越来越多,这些,满足了不同旅客层次的要求。
其四、在运输成本上,桥路费已成为接近于燃料的第二大成本费用支出。
其五、由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其他因素,企业运力大于运量,目前平均实载率仅在60%左右。
其六、融资车辆经营固然有其优点,但它带给企业的只是劳务和管理收入,难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时,融资车辆的司乘人员大多不是企业的职工,企业未改制又不是股东,对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七、尽管目前客运企业又把经营目标转向了豪华大巴车辆,但其主要特征是又返回了传统的经营管理。这对企业的资金筹集以及对经营管理的提升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这种经营理念是否可行仍在探索中。
其八、大多企业主要围绕汽车运输主业在旅游、旅栈、餐饮等行业即所谓服务一条龙化上,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因此在规模和效益上,表现平平一般。对其他行业的参与,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
从上面所述来看,汽车运输市场已经形成了密集的网络局面,而汽车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却没有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到以后的承包经营、融资经营等系列模式,尽管可以说都是对经营管理的一步步改革,但由于没有从体制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寻求根本上的突破,组建企业集团已成为企业的紧迫使命。
由于集团的形式是多样的,选择不同的集团类型,对其发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企业应改选择什么样的类型最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集团汽车运输企业的最佳选择
从广义上讲,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合并在一起,或有两个以上子公司的大企业,都可以叫企业集团。由于企业间“联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因此,企业集团存在的形态也是有着多种多样的。例如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等。
组建企业集团,凝聚力、控制力是最主要的问题。是对集团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纵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我们认为,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型企业集团是汽车运输企业集团公司的最佳选择。其理由为:
1、母子型企业集团是比较规范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是主流模式,同时我国政府也把这种模式作为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就强调:“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快速发展的企业大都离不开资本运作,汽车运输企业当前把发展方向盯在豪华大巴车的经营上,对此需要进行相当的投资,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集团后,既可通过资本运营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促进企业的新发展。
3、仅有契约而没有产权的连接制约企业的发展。汽车运输企业间的营运线路和班次是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由于地区间的运力、运量不同,企业间常常为各自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集团后,成员企业之间因产权连结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集团的巩固和发展。不至于一遇市场风波草动,成员企业各奔东西,形成“集”而不“团”。
4、松散型集团对汽车运输企业难以带来质的改变。例如:2000年以来,汽车运输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这些集团公司由于是建立在松散型基础上的,集团并没有成员企业的产权和利润分配权等,成员企业参与集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营运线路的经营权,因为2000年4月交通部下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对运输企业经营不同的等级公路及运输范围规定了相应的企业规模等级。因此,这些集团公司成立之后,由于不涉及成员企业的产权,其行为普遍带有短期性、本位性的倾向,在发展上就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5、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集团后,各成员企业间的利益连接成了一体,改变了无序竞争、盲目发展车辆的局面。集团通过对车辆结构、线路班次、发车站点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提高运量和运力。
6、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集团后,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使融资车辆的资本结构从实质得到改变,并由此引发企业人员的改变,增强了企业集团的凝聚力。
7、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型”的集团后,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不但可以对围绕服务一条龙化的多元化发展上再向规模发展,同时还可在其他新兴等行业寻求发展,在资本的支持下,集团能够相对容易地达到扩张的目的。
四、建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组建后的企业集团必然要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同时,好的资本结构必须能够制约所有投资者,使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集团之中,而不能放在集团之上。因此财务管理就形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即不仅能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精准、实效的要求,通过财务绩效反映出来集团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还要当企业经营发展战略随市场和自身的变化而适时进行调整时而发挥强大的保证作用。满足企业管理的上述要求,这就必须建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集团财务管理的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应对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
由于集团的运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生产经营,一是资本运营。前面我们谈到了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可以少量资产支配大于自身的社会资产,通过资本的整合达到了更广泛的各种生产和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生成新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对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与对日常生产经营的财务管理具有相对性。生产经营针对的是从母公司到各子公司的纵向内部管理,资本运营一般则是母公司运用资本经济杠杆对外扩张的操纵。如果说生产经营是养鸡生蛋,资本运营则是借鸡生蛋。资本运营对集团带来的发展快于生产经营发展,但资本运营蕴涵的风险也大于生产经营的风险。因此,对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应是一个完整规范的系统管理。譬如:对其他行业实施资本运作时,要有对比论证分析、可行性报告、具体投资方案等财务评价,对同行业企业进行投资应有其潜力分析、互补性分析等财务评价。无论对任何企业进行投资,还都应包括风险预警、规范运作等财务管理内容。
(二)集中的资金控制管理
集团应设置资金管理中心,资金管理中心的实质就是集团的内部银行,设置其机构的作用,一是集中了集团的财力,使集团在资本运作时能够从宏观上适时地进行调控;二是能够在集团内各子公司间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调配;三是子公司能够通过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融资活动,减少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设置资金管理中心后,各子、分公司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资金结算都统一在该部门进行。因此财务管理对资金控制的管理还应延伸至纵向的对该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横向的对各子、分公司的管理。
(三)应对生产经营的财务管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指标目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这个目的,企业常常因短期行为而忽视追求长期发展的目标。因此,对这方面应侧重于三个指标管理。第一个是净利润,这个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第二个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经营的水平和质量。第三个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这是从财务管理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约资产与负债的失衡以防范风险。三个指标的有机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集团经营中最常见的规模和效益、投入和产出、眼前和长远的矛盾。
二是客运及相关行业市场信息管理。财务信息是把集团运作过程中的人财物变化通过量化后反映出来的,它的归结点是货币资金形态,因此反映不出市场结构形态。例如在客运市场上,客流的流向分布,旅客的成分构成等。把市场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内容,能够使财务信息更加立体化,企业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因此这里所说的财务管理人员并非完全是指财会人员,同样,对素质的管理是指除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外,还要掌握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例如,本期某项费用与上期相比增加10%,若财会人员缺乏生产经营中的管理常识,不能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判定和评价该费用上升的合理性和正常性,只能按费用发生部门的解释进行分析。这样,财务管理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再例如,资产管理部门如果对资产的概念、折旧的提取等会计制度不了解,对资产的管理就很难与企业管理协调一致。在现代企业中,人才也是一种资本。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作为不仅仅是对财会人才素质的管理还作为财务管理的范围,是对财务管理内容有意义的扩充。
(四)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集团运作的各个环节与财务是紧密联系的,其过程状态都应当准确地反映到财务上,并能及时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者,使其能够迅速反应,改善业务或管理,提高绩效。因此集团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应包括:
1、会计核算电算化和网络化。集团公司拥有不少的子公司,甚至子公司下还有子公司、分公司,如果不实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管理,仅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管理的提升,对大型的集团公司而言,企业会计模式也应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如果财务数据的整理仍然摆脱不了手工操作,连基本的核算都难以保证及时准确,更何谈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
2、收入结算科学化。收入是集团的源头管理,企业每天发出的班次上千个,收入数百万。这些收入中,既有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又有对发企业的。在财务管理上对收入的形成、核算、分配以及结算制定完善的办法以及相配套的制度,并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对收入的有效管理。
3、二级会计科目规范化。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一级会计科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二级及其以下的明细科目则由企业自主确定使用。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对所属各单位的会计科目的运用大都也是采取不对二级及其以下的明细科目进行规范管理。实际上,对大型企业特别对集团公司而言,集团拥有或控制的子公司和分公司能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如果不对二级会计科目统一和规范,各子公司发生的同类经济活动的内容在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反映就会不尽相同,进而影响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也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全面状况。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对汽车的核算,如果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个“车辆”二级科目,把所有车辆都列入该明细科目下核算,有的单位则按车辆又细分为生产车辆和辅助车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尽管不影响固定资产总额,但却不能反映车辆的结构。再如集团与子公司、分公司的往来以及各子公司、分公司间的往来等,这些都应统一二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具体核算内容,就象企业执行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一样,既规范了会计核算的行为,又保证了集团对财务状况及构成成分的全面、详尽掌握,并且有利于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探索,是对创新在理论上的肯定与否定,而实践,是对创新的证实。组建和运作企业集团是我国目前大多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需要应对和解决。比如这次“非典”对我们汽车运输业的冲击,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们在此浅谈上述认识,也是希望汽车客运企业通过体制的深刻变革,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艾丰 《中集启示录》 (2002年5月30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