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银锭的三国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装剧中不乏这样的镜头:衣冠楚楚的男主角出手阔绰,将一枚金锭放在酒馆老板手中,老板以惊讶的表情目送他潇洒离去。
一枚金锭价值几何?如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它们?其实,金银锭收藏已经悄悄地成为近年来的潮流。
这年头儿,一说起金银就好像自己多么“土豪”似的。然而,金银锭的收藏兴起正在为它们的爱好者“正名”。各大拍卖行钱币专场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络绎不绝的藏家、此起彼伏的拍卖场次、拍卖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已经将金银锭收藏市场带入到了鼎盛的“三国”时代。
金银锭不仅仅是一种收藏热品,更是古代货币文化的代表。那么,金银锭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收藏到“靠谱”的金银锭?收藏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期BIZEMODE为你详细揭示。
信誉的象征
或许你会说,金银锭不就是金子和银子吗?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
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金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金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金银锭,条形的一般称金银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银饼。因为人们常见的是船形的一种,所以习惯上将金银铤、金银饼和金银锭统称为金银锭。
金银锭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方形的叫“方锭”,圆形的叫“圆锭”,腰子形的叫“腰锭”,锤子形的叫“锤形锭”,马鞍形的叫“马鞍锭”又叫“牌坊锭”,马蹄形的叫“马蹄锭”或“马蹄银”,等等,难以尽数。总之,是根据锭的形状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在交易买卖时用秤称重。
每次称量那该多麻烦呀!于是铸造金银锭的人及金银锭的管理人员就在锭的表面铸或刻上重量、铸造单位、铸造主管和工匠的名字。为了防止弄虚作假,铸造金银锭的单位,派入监督工匠和铸造人员,监督官员的名字也要铸在戴刻在金银锭上,然后刻上年月日,人们看后一目了然。如果出现假冒或分量不足,人们就可以根据锭上的刻文去找制作、监督的单位和人员,把他们送上“法庭”。为此,制作金、银锭的所有人员都不敢偷工减料、掺杂使假、马虎从事。所以,历代金、银锭货币都是相当有信誉的。
年代讲究多
看似小小的金元宝,收藏门路可谓讲究颇多。尤其对于年代,因为传世较少,越是古老价格越高。
唐代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唐朝也是最早铸造“银锭”的。据说唐代的“金锭”、“银锭”有壹佰两、伍拾两二种规格。不过,相关资料和流传在世的唐代金银锭已经极少了。
宋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金银锭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宋代的金银锭形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铤”,宋以后称为“锭”,大的银锭重五十两,以下依次有重二十五两的、重十二两半的,小的银锭没有一定的等级规定。近些年发现黄金也有大锭,但遗存至今的数量极少。
金代银锭的形制和南宋银锭相似,有官炉铸造的,也有民间铸造的。官铸的铭文比较复杂,记有重量、用途,并有工匠和保铺、引领、校验者的姓名。金代银锭上往往会有民族文字和画押戳记,重量会精确到“钱”,和宋代的银锭有所区别。
元代
元代主要的法定货币是纸币,白银则是纸币的保证金,所以白银在元代国库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元代的银锭中,发现有银锭背面铸有“元宝”两字,人们把银锭称为“元宝”,或是起于元代,“元宝”,也可以理解为“元代的宝货”。现在所见元代的银锭几乎都是五十两的大锭。
明代
明代金银锭美观大方,现在大都以明代金银锭作为中国金银锭的代表造型。金银锭上一般没有任何装饰,部分大金银锭上铸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偶见小元宝上铸有年号。
明中期金银锭遗存更少,银锭的束腰比较深,上下两头呈圆弧状,且略微上翘。明中期以后,银锭的器形有明显变化,各地所铸不尽相同,成为向清代银锭的过渡阶段。
清代
清代是金银锭的繁荣时期,因为清政府对于金银的铸造采取放任政策,各地都铸造,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成色和器形都不一样。清政府只规定“纹银”为标准成色(935.374‰),政府会计用银两计算。
清代金银锭有官铸、私铸两种。官铸由官府设立的官银匠和官设的银炉铸造,它们附设在市政府藩库、盐库、官银钱局、海关、厘金局等处。将各地收缴的不同成色的银两统一熔铸,上解国库,锭面上铸有官银匠或官银号的名称,以及地名和纪年。私铸的则分别由银炉主持,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
民国时期
民间商用的一两至十两金锭,以及作为喜庆赠礼用的吉语吉祥金锭等。银锭根据大小轻重,大致可以分为四等:一为大锭,重五十两;二为中锭,重十两;三为小锭,也叫锞子,重一两至五两;四为散银,即一两以下的散碎银两。民国金锭有长方形、长条形、束腰形、马蹄形等不同形制的国库金锭。
去伪藏真
那么,如何才能收藏一枚称心如意的金银锭?
近年来金银锭升值幅度较大,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金银锭赝品。由于金银锭本身属于贵重金属,一般售价都很高,一旦上当,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金银锭看似不那么复杂,但其实门道绝对不亚于瓷器、铜器等收藏门类。
目前收藏市场上的造假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伪造清代珍贵金锭,具体方法是在白银或铜胎上镀金或包金叶。
2.伪造明清时期银锭。具体方法是在假银锭外表鎏银,中间掺铅锡,这种赝品表面呈青黑色,较容易辨认,且假银锭虽体大但分量轻,手掂也可以辨别。
3.较难识别的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这种赝品的重量和体积虽和老银锭相似,但细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新银锭的颜色泛白而生硬,包浆、铭文等都没有老银锭的风韵。
具体的识别方法:
1.对于金锭来讲,可以掂试重量,黄金的密度大,明显重于白银或铜等金属。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锭的分量要重得多,掂在手里有沉重感,太轻的金锭必是伪品;
2.最稳妥的鉴别方法是滴硝酸。黄金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空气中不易氧化。黄金在酸性液体中(如硝酸、稀盐酸等),颜色不变,而假金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金锭,镀金层很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是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3.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感。银锭是跨越钱币和艺术品之间的高档藏品,一般被纳入艺术品拍卖交易范畴。
当前,在拍卖市场上所见的金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前期留存下来的居多,大家也常常称其为“元宝”。由于清朝及其之后,金银锭在锻造、称量、签字及形状等标准上较为系统,因而对于初级收藏者来说较为便当。在2006年嘉德的秋拍中,清末民初永丰金店足赤葫芦记十两金锭,估价7万至8万元,成交价到达了122.1万元,依照上面的符号,其成色为99.8%,重为311.6克;清代湖北天门县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官钱局五十两银锭,估价1500000至2500000元,成交价为3462000元。
前些年,钱币收藏者较为关注的都是"袁大头"、"龙洋"等我国传统机制银币,对金银锭的收藏和投资则不太重视。近几年来峰回路转,金银锭开始受到钱币收藏者的关注。金银锭因材质等原因,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保值升值功能,加之其悠久的历史和较少的存世量,获得投资者青睐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