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读写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读写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中,写作、阅读像一对魔鬼如影随形折磨着学生,阅读答不到点子上,写作写不出味道来。虽然学生大量地做题、不停地训练,以至衣带渐宽人憔悴,可千百次蓦然回首,却总也望不到灯火阑珊处的她。我想,如果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味写作的艰辛,在写作中思考阅读材料中包含的信息,或许会走到柳暗花明的境地。我想以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来说明我的想法。

【材料】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自尽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和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对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树说:“我死倒是极其容易,但这崖边便再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它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以“伟岸的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

[JZ]伟岸的树

读罢那棵小树的话,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怎么办?”多么简朴的话,但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生命承受之重。生在岩石间,面对恶劣环境,风雨侵蚀,小树生不如死。但它深深懂得,它得对喜鹊负责。深深的责任感是支持它活下去的不灭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无论忍受生命的何种不能承受之重,都会坚持下去,永不放弃。

树的伟岸便在于这。我无从想象它是怎样扛起着生命的轮回,但我深知,拥有责任心,会让世界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美好,少一些无奈……

诚然,人是一株芦苇,是世间最脆弱的东西,但因其有责任心,故倍显高贵。大连有一位叫黄志全的公交司机,行车中心脏病突发,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他把持着方向盘,强忍着剧痛做了人生的最后三件事:把车靠边,熄火,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ZZ(Z]在常人看似简单的动作此刻对于他来说是那么艰难。然而他强忍着剧痛完成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生命在一刹那变得如此高贵,如此坚强,如此伟大。[ZZ)]

拥有责任,像那棵伟岸的树,强忍一切苦难,独自承担,给人以希望。细数历史长河中的沙粒,我想起了英雄司马迁。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当大臣们蜷缩着身子争先恐后爬来斥责李陵时,耿直的司马迁却站起来为李陵辩护,最终触怒了汉武帝。身受腐刑,他本可以以死明志,但他没有。他答应过死去的父亲,要完成一部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史书。正是心怀这样的责任,司马迁说服了自己,忍辱负重。虽然肠一日而九回,虽然无颜复上父母的丘墓。诚然,中国历史上以死明志的人很多,但永扛责任不惮于生将肉体交给尘世摧残的没有几个,这是怎样的伟岸啊。

因为拥有责任,宋慈冲破迷雾让冤魂得以昭雪;因为拥有责任,杜甫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崖边轻生的那个人是否想到家中有年迈的父母,遭受挫折便自暴自弃的人是否会想到有那么多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拥有责任,像那棵小树,让爱轮回。

我认为这位同学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和同学们一道为她修改了一下习作中的划线地方,如下:

其实,即使他不靠边,甚至酿成了车祸,我们也没有理由指责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痛苦,像大树牵挂鸟巢一样将乘客送到安全的地方。这是什么,这便是责任,伟岸就在于此。

虽然我们没能听到他的豪言壮语,也无法像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细细的将他的内心探发出来,但从他那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那高贵的灵魂。①[ZZ(Z]他一定在想,虽然我很痛苦,但绝不能因我而累及乘客,一定不能让乘客受伤。他将责任演绎到了极致。[ZZ)]

在这里大家以假设的方式、想象的手法从外在行动和内在动机两个方面评论了黄志全。不但强化了“责任”这一中心,也丰富了文章内容,语言也更形象了一些。②[ZZ(Z]尤其是后面对黄志全内心的想象,形象地展现黄志全的内心,揭示其内心的高贵,更突出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流露出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富有感染力。[ZZ)]

假如我们就画线①命一道现代文阅读试题:鉴赏一下“他一定在想,虽然我很痛苦,但绝不能因我而累及乘客,一定不能让乘客受伤。他将责任演绎到了极致”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发现画线②对修改时写作心理的解释不就是很好的答案吗?遗憾的是我们修改时能这样想,而在阅读现代文时,却不能自觉地从作者的写作心理角度揣测,只是单纯地从阅读角度一味地搜寻信息,以致得不到完美的答案。所以我们应该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在写作中想阅读,在阅读中想写作。写作与阅读本来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前者是准确表述,后者是准确理解。

写作和阅读互为因果,有时又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面虽不同,理却一致。阅读时,想想作者的写作心理,写作时,想想语言表达出来的效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写作是一种艰辛的生命体验,要想体验到作者写作过程的惨淡经营,阅读者也必须是个写作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入乎其内。同样,写作要想更上一层楼,也必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就如刚才对学生习作的修改,也是借鉴《岳桦》等同类文章里想象的写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