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放开,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继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空前繁荣,特别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但随之带来的是入学新生基础参差不齐。以数学分数为例,该专业的平均分数在80分左右(满分150分)。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教学,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困难。许多授课教师也反映数学课比较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从幼儿园了解到,新进幼儿教师的数学素养往往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水平。
为了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我们希望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把握学生的总体趋势,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办法,培养出能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
一、调查实施与结果
(一)调查实施
研究选取了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幼师生(包括14级、15级、16级)中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做了问卷调查,同时又与部分同学和任课教师进行了座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
(二)调查结果
1.学习兴趣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喜欢的占14.3%,不喜欢的占28.7%)。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幼师生缺乏兴趣主要源于数学基础较差。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学情绪,学习失去兴趣。其次,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后,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要学量的专业技能课程,这也分散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精力。
2.数学基础
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并偏差: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好,认为一般的有51.3%,认为较差的是43.0%。在回答“从小学、初中到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成绩如何”时:3.0%的回答是一直好,有69.5%的学生回答了时好时差,认为一直不好达到27.5%。虽然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许多学生及学生家长看好学前教育,但因为种种原因依然把上高中作首选,因此多数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了高中,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薄弱,尤其是数学。
3.学习动机
学生在回答学习数学的原因时绝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这样的回答表明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稳定,他们已经在为将来工作着想,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但这种动力不够直接,虽然他们知道幼师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到了数学学习中却又显得手足无措。
调查中发现有12.1%的学生对学好数学具有有信心;表示想坚持但又认为数学难学的有65.3%;22.6%的学生因为成绩差而不想学数学。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渴望学好数学,只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可以转变他们目前的数学学习状况的。
4.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制定计划的占5.3%,偶尔制定计划和不制定计划的分别是51.7%和43.0%。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学习缺乏条理性,这影响了他们的有效学习,也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与数学基础调查结果保持了一致性。
课堂学习中有24.2%的同学能认真做好课堂笔记;67.2%的偶尔做笔记;从不做笔记的有8.6%。对于数学作业有21.9%的同学能独立完成;75.3%的同学是应付完成作业;有2.8%的同学从不完成作业。在遇到不会做的作业时只有9.1%的学生做到反复思考,不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放弃解决的有41.9%。对于老师提问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只有7.5%;有62.6%的同学参与思考;无动于衷的达到29.9%。在数学学习中有52.1%的学生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渴望交流而不敢交流的有23.4%。
不少幼师生长期处于数学学困生的行列,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不好的学习行为又影响他们对数学的有效学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5.教学方法
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学习数学(占65.6%);也有22.3%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只有12.1%的学生做了选择。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需要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灵活方法,满足学生学好数学的需求。关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和蔼”、“风趣”出现得最多。这表明学生喜欢能与他们平等交流的老师,他们希望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习。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深入了解学生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幼师生的数学基础不尽人意,教师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他们。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他们的需要,也有他们的历史。在了解他们时,既要了解他们的优点,也要了解他们的缺点。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克服对学生主观感性认识,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数学教师虽然也清楚幼师生的数学基础不好,但对学生具体情况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时就做不到有针对性,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因素甚至是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教师就既可以包容和理解学生,又可以看到他们的发展,进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学困生就不再是问题学生,而是一个有着发展潜能的学生,亟待教师用慧眼和妙法去引导他们。
教师多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可以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与学生交流,如面对面交流,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等方式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流露出的情感作出分析梳理,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疏导,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因多源于数学是必修课,这样的动机往往不能维持他们长久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需要多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数学家,而是通过数学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如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或是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所规划,他们已经具有了较稳定的专业思想。稳定的专业思想促使他们有积极学好数学的愿望,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又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如何将这种积极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呢?我们可以以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将这种动力具体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提法看起来简单,但没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相应数学思想是很难完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纲要》,明确在幼儿教育中所需的数学能力。学生了解了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学习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自觉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如《自然科学》以数学作为基础;手工制作也与数学的“空间与图形”有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告诉他们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向他们介绍数学家们(特别是女数学家)在做数学工作时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她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数学家成才的历程;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快乐时光。由此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重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习惯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学法指导是教师重要的一项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并督促落实;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学习资料、课内和课外、做题与反思总结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总结,将数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网;指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幼师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对他们的学法指导应该从基础抓起,从学习的基本环节抓起。先要求他们制定计划,教师再与他们共同完善,确保制定的学习计划切实可行。制定了学习计划可以让他们知道,每天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计划更要有监督,教师还要加监督和检查,逐步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当然学习方法指导的实施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部分学生。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通常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本着“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思想。这样做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但因这个“中间目标”对优秀学生来说往往吃不饱,对学困生又高不可攀,从而使优等生裹足不前,学困生望而却步。对学生来说,完全无知或完全有知的事物都不会引起学生的最大兴趣,能唤起学生最大兴趣的事物是知与未知的混合物,保持知与未知之间的平衡,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调查显示,学习时间越长,兴趣越低。这固然与数学学科特点有关系,教师的责任也不可否认。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每节课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师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女生擅长于形象思维,而短于抽象思维,通常对贴近生活的数学感兴趣,教学中可对抽象数学问题采取具体化、形象化处理。
教学中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舞台,教师积极启发诱导,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问题,再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有意识地通过语言或体态语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教师的关注。
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调查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