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应,促进师幼有效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应,促进师幼有效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回应,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良好的回应行为能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幼互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面对不同的教育活动情境,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回应方式:

1.肯定重复式回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回答的认可。

【情境一】

在操作环节,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时。

幼儿:我发现棉绒玩具是软软的。

教师:哦,这个玩具摸上去是软软的,很舒服,是吗?

【分析】在活动中,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并不少见,但重复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语义重述,而是教师教育机智和策略的表现。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地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

2.引导启发式回应,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

【情境二】

在操作环节中,幼儿对手套的软硬分类产生了分歧。

幼儿:“我发现手套压不扁,应放在硬的框里。”

幼儿:“手套摸上去软软的,应放在软的框里。”

教师:“有的说手套是软的,有的说手套是硬的。它究竟是软的还是硬的?”

【分析】教师通过“反问”,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将情境中的问题反抛给幼儿,以探询的口气、重复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回应,通过平等交流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刺激幼儿进一步的思维和质疑。这样,表面上将问题悬置起来,实质上则是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

3.归纳提炼式回应,将零散的经验提升为系统的概念。

【情境三】

在操作环节中,幼儿探索感知软硬的方法。

(1)幼儿探索硬的物体的方法时。

教师:“你发现积木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硬的。”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我没有捏动。”

幼儿:“我压不扁。”

教师:“有的小朋友发现积木捏不动,压不扁,是硬硬的。”

(2)幼儿探索软的物体的方法时。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海绵是软软的呢?”

幼儿:“我把海绵压扁了。”

幼儿:“我发现海绵能捏动。”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海绵能捏动,能压扁,是软软的。”

【分析】一般说来,教师的归纳提炼是基于对幼儿活动的充分观察之上的。通过观察,教师获得了幼儿对探究问题或操作材料的过程性信息,在整理和加工后,将这些信息再回馈给所有幼儿。

教师观察到三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感知软硬,然后,将幼儿探索或操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提炼,让幼儿掌握了区别物体软硬的方法和标准:软的物体,捏一捏,能捏动;压一压,能压扁;硬的物体,捏一捏,捏不动;压一压,压不扁。

在活动中,教师的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散的经验提升为系统的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恰当、丰富的回应行为,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回答的认可,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究,将零散的经验提升为系统的概念,促进师幼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