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220-01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研究利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有利于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

20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中最早提出了“隐性课程”。杰克逊认为:“在校学生不仅接受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这后一方面是经由非学术途径,暗默地潜在地和间接地传递给学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的“隐性课程”也在逐步发展,不仅它的叫法在变,而且它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定义,可谓是百家争鸣。但综合起来研究这些不同的定义,可以发现大家的定义都没有脱离基本的内容,只是观察注重的角度不同,犹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定义:首先是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来作比较定义,如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一种“‘非正规’形式,是相对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而言的,相对符合一般公认标准的‘正规’形式而言的,它不是大学里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本身存在的形式”①。其次是从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来定义,如认为“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②,是“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③。最后是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定义,如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而言的,它是指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对象客体的思想、行为、情感、心理等发生影响的教育,如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等方式都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形式”④。本文采用的刘晓芳的定义,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⑤。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从属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它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所具有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所难以起到的教育人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与培养其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及世界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的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独自适应大学生活,身上骄、娇二气严重,心理上是一种断乳状态,很容易茫然无措,精神压力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时刻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学习氛围、活动场所等渗透教育的目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自觉调整并处理自己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境界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境界。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维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突出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在教育中更是把他们置于一种主动的角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自主性。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加上他们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生活的集体化程度高,具有激感的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不觉得有一种外界的力量强迫他们接受教育,从而能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比较自然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逐渐地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健康心理及人格特征

科技的瞬息万变,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等是这一阶段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情况,这都给今天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面对这变化不定的社会,所学的东西有时与社会现实不合,不免产生疑问、沮丧的心理,思想上感到迷茫、困惑、痛苦,稍微碰点壁就越加感觉到失落和为这社会所抛弃,因而易产生极端恐惧的心理,深感自己处在危机中,受到身边人的小小攻击就会失去理智,做出让常人很难想象的可怕行为。比如大学生杀人的马加爵、郭力维、张超等等。他们做出这些可怕行为的原因就与这些压力有关。尽管他们的事件看起来是个偶然的事件,但偶然与必然往往是在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联系着,所以这些事件仍引发了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与思考。而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可以应用心理咨询来帮助有困惑的学生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颇多,实效性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的重视和运用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会从思想上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的认识,并且在实际中加以利用,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为祖国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向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周俊,肖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5]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M].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6]向敏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C].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师范大学,2003,(10)

注释:

①向敏青:《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法》,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第10期

②周俊,肖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初探》,《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③彭向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探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④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⑤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