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社对接”的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社对接”的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社对接”是一种农民与市民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此模式之下,农产品将不经过多层次的中间商,直接从农户送到消费者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使“农社对接”达到良好效果,则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作出努力。重庆市万州区小岩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结构、人才培养和品牌培育方面同时努力,较为成功地实现了“农社对接”。

关键词:农社对接;基础设施建设;软实力建设

当前,我国农产品已经进入高成本、高价格阶段,加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市场波动愈加剧烈。然而,农民群体并未从农产品高价格中获得利益,其主要是农产品流通的问题。长期以来,农业领域“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导致农产品流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产销对接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卖难买贵等现象反复出现。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及社会对农产品流通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探索出了“农超对接”的模式。然而,“农超对接”由于存在农户相对议价能力不强,也无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等问题,因此,全社会对农产品流通的探索仍在继续。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借鉴了“农超对接”模式,另一方面又展开了积极的进一步研究,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农社对接新模式。

一、“农社对接”简介

“农社对接”是一种农民与市民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在此模式之下,农产品将不经过多层次的中间商,直接从农户送到消费者手中。目前,全国各省市按照农业部经管司《统一开展“农社对接”试点工作的批复》的要求,积极组织了“农社对接”试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农社对接”发生机制

传统农产品流通一般都需要通过多个层次的渠道商才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的一般流通模式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和消费环节。如图1,农产品从农户手中,通常要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商,最后才到达消费者手中。

传统农产品流通问题实质是农民群体因为自身禀赋的原因,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交易成本,这些成本存在于农产品在多个中间商之间。“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实质上就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如图2),将这些存在于外部的交易成本内部化,并且降低总的交易成本,使农户和消费者都获益。

这种减少外部交易环节的行为在个体农户独自经营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原因在于我国个体农户生产规模较小,资产水平较低,难以实现独立大规模仓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众多个体农户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经营,便让大规模仓储、运输与销售成为可能。

(二)“农社对接”基本模式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不一,配置仓储、运输及销售设备能力差别,目前,已有的“农社对接”实现模式也有不同。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模式:临时销售模式、周末市集模式和直销店面模式。

1.临时销售模式

设立临时销售点是指由合作社每周定期到社区组织销售鲜活农产品,这是“农社对接”初期阶段。

2.周末市集模式

周末市集是指政府或部门,举办周未农产品市集,方便市民直接购买优质适价的农产品。这种模式,政府有一定扶持,没有任何展位费、推介费等。因参与成本为“零”、市民现金结算,受到合作社的广泛欢迎。

3.直销店面模式

直销门市是指参与“农社对接”的合作社直接将门店开设到服务的社区之中,租用门面,统一设计、装修、统一配送、统一经营,长期、稳定地供应农产品供社区居民购买。这种模式还能够细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其一:单个合作社独立设立销售门市;其二,直销门市模式对于合作社的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实力比较雄厚的合作社才能实现这种模式,然而,通过合作社联合的方式,同样也能让一些实力较弱的合作社进行此种模式。

二、合作社进行“农社对接”的要素——基于重庆市万州区小岩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农社对接”案例

重庆市万州区小岩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下称“小岩蔬菜合作社”)在整个重庆范围内实现“农社对接”较好的合作社,目前开设的社区直销店有10个,属于“农社对接”中直销店面的高级模式。小岩蔬菜合作社不仅在设施购置、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投入,更是在管理模式、人员培训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努力,而后者对小岩蔬菜合作社顺利开展“农社对接”,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重要影响。

小岩蔬菜合作社在“农社对接”方面取得成功,并不仅在于基础设置建设和基础设备购置,更多的在于其对合作社内部软实力的培养。

(一)小岩蔬菜合作社简介

重庆市万州区小岩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注册资金101.2万元,资产总额456万元,社员386户,拥有统一经营面积5000亩。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办公设施设备完善。拥有标准化办公室1200平方米,农业生产资料展示厅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产地批发市场、500平方米蔬菜加工厂、300吨蔬菜冷藏库、2000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批发市场门店2个、蔬菜社区直销店10个。合作社拥有销售、管理等各类工作人员共148人。2009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2011年被定为农业部部级示范合作社,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二)小岩蔬菜合作社实现“农社对接”的措施

小岩蔬菜合作社实现“农社对接”主要采取了如下方面的措施:其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二,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其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四,进行品牌培育。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小岩蔬菜合作社为了成功实现“农社对接”,进行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设备购置。其一,合作社投资50万元成建500平方米蔬菜清洗整理、分级、包装的净菜加工厂1个。其二,小岩蔬菜合作社投资54万元建成300吨智能温控的蔬菜冷藏库1个。其三,通过区农委与街道社区居委的沟通协调,合作社在城区内的高档社区采取转让和租赁等方式确定了10个直销店,共投资68万元,取得了稳定的经营使用权,克服了以往露天散卖的系列问题。其四,合作社投资39万元,对10个直销店进行了统一风格的设计和装修,配置了冷柜、货柜、展台等基础设备,同时还安装了电脑收银系统,产品条码管理系统,卖场数字监控系统。其五,合作社投资30万元配置了物流运输车3台,其中包括封闭式货车2台、冷链车1台。

2.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小岩蔬菜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利益连接方式+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股份化确权,品牌化经营。其一,小岩蔬菜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合作社下设“三会一办四部”。其中,销售部门得到了加强,售部下设六个科室,分别为:直销科、批发科、加工科、冷链科、物流配送科、财务科。其二,小岩蔬菜合作社实现了工作人员职业化。合作社面向全社会招聘销售、财务人员,并采取“月薪+年终奖金+‘五险一金’”的薪酬制度,充分发挥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三,人才激励专业化。合作社对每个职员都采取“每月考评+年度综合考评”,连续3个月考评为末位的工作人员将被辞退,对考核优良人员进行奖励。从年终可分配盈余中提取2%的奖励基金,用于考评。凡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招聘员工可以享受2000元的合作社配股,与合作社其他成员待遇一样,享受年终统一的按股分红。合作社与招聘人员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充分调动了销售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小岩蔬菜合作社在加强基础设置建设、基础设备配置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加大了投入。其一,小岩蔬菜合作社聘请区农委的两名蔬菜种植技术专家做高级顾问,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技术服务。其二,合作社高新聘请具有超市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做合作社销售部部长,对所有产品的管理流程进行统一设计和排练,从制度上做到高效、合理、规范。其三,加强工作人员岗前技能培训,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正式上岗,某些特殊岗位还需要持证上岗。其四,加强管理人员与外界的交流,积极推动管理人员参加管理方面的学习,到各地进行交流学习,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4.进行品牌培育

小岩蔬菜合作社十分注意品牌的培育与建设。合作社对其生产的蔬菜注册了的“小岩”企业商标,并在2011年被评定为“知名商标”、“区级名牌农产品”。同时,小岩蔬菜合作社还申报并获得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267公顷,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8000吨,初步形成了合作社自己的品牌体系。围绕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了9个规格的产品外包装设计、产品推介宣传和展示展销等工作,将优质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其品牌建设加大了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认可度,使得其社区门店销售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小岩蔬菜合作社“农社对接”的成效

1.成员增收

由于小岩蔬菜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将蔬菜从基地直销到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对路,节省了流通环节,减少了物流消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优质优价,应销尽销。2012年,合作社成员户均收入2.59万元以上,同比增长3900元,比非入社成员增收45%。

2.品牌效应明显

“小岩”蔬菜质量好,信誉度高在,给万州市民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直销店还是批发店的蔬菜销售量都在不断攀升。销售价格也非常好,特别是直销店的精包装净菜,其附加值是产地批发价格的3倍以上,即:直销销售1吨净菜,相当于合作社多种植了3吨的蔬菜收益,大大降低了合作社统一经营的市场风险。

3.服务能力增强

通过“农社对接”的实施,进一步展示了合作社的社会服务能力。其一,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优质廉价的蔬菜消费需求,同时增加了农民种植收益,提高了农民蔬菜种植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其二,开展 “农社对接”,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小岩蔬菜合作社为城镇下岗工人和三峡库区移民成功提供就业岗位31个,平均年工资收入2万元以上。其三,合作社的直销店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联谊店,每个直销店门前的休息长椅上,挤满了社区居民,他们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增进了邻里感情和社区和谐。

三、小结

重庆市万州区小岩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农社对接”以来,实现了良好的效益,这与其全方位的建设是分不开的。根据小岩蔬菜合作社的经验,“农社对接”要成功实现,需要达到以下四点:其一,实现必要的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其二,改善组织结构,使之与市场相适应;其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其四,重视品牌建设,使得在“农社对接”过程中获得品牌效应。总之,合作社要取得“农社对接”模式的成功,不仅在硬件方面有需求,在软件方面有更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支婷婷. 美国“农社对接”实践:社区支持农业(CSA)[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9).

[2]农业部经管总站课题组,赵铁桥. “农社对接”调查研究报告(上)[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4).

[3]农业部经管总站课题组,赵铁桥. “农社对接”调查研究报告(下)[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5).

[4]胡定寰,杨伟民,张瑜. “农超对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 农村经营管理,2009,(8).

[5]熊会兵,肖文韬. “农超对接”实施条件与模式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1,(2).

[6]张琼. “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 北方经济,2010,(3).

[7]石嫣,程存旺,雷鹏,朱艺,贾阳,温铁军. 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相关性分析——基于“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的参与式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1,(2).

[8]贺雪娇. 社区支持农业(CSA):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