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在部分重点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2005年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也指出:“将积极开发计算机化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及方法,对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根据李晓菊(1979)的划分,语言测试经历了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科学前语言测试体系把语言看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规则,苛求语言形式的准确,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规则、阅读原著和双语互译,因此,科学前的语言测试不包含口试。结构主义测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该体系强调测试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重视口头语言的句型结构,主张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结构主义测试体系提倡客观题。交际语言测试体系以交际语言能力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交际能力。

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口试体系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例如,从测试的目的和内容来看,交际口试的面要比结构主义覆盖广。从考试的题型和交际模式来看,交际口试更能体现交际的真实性和交互性。从评分方法来看,交际口试更能反应考生的真实水平和交际能力。但从实施的角度来看,交际口试的命题和评分要求高、难度大,而结构主义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命题容易,评分信度相对较高,对考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实践中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三、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组织形式

从测试的组织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型口试、半直接型口试和间接型口试(刘润清、韩宝成,2000)。直接型口试就是通过让学生开口说话对其口语能力做出评估,考官当场评定考生的成绩。直接型口试有面试、会话、讨论等多种形式,其中面试用得最多。半直接口试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前把事先准备好的试题进行录音,测试时考生根据录音要求进行口语活动,如朗读、独白、对话或讨论,考官不当场评分,而是待考试全部结束后根据考生的录音评定成绩,如磁带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试。间接型测试是通过笔试的方法来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如通过辨音、完成对话等来检查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通过笔试的方法无法真正地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而半直接型口试的实施难度又比较大,因此,直接型口试成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最常见的方法。

四、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相关研究

1.测试形式

在实施不同形式的口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三种考试各有利弊。邹申(2001)认为,面试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内涵上也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具有比较高的表面效度,但其评分过程却存在缺陷。熊敦礼等(2002)进行的大规模录音口试研究认为,录音口试的优势是节省人力、物力,考生的口语水平不受考官的语言水平和情绪的影响,而且相同的考题可使测试信度得到保证,不足之处在于语音资料的不足和录音磁带的不清晰可能引起评分的困难。金燕、郭杰克(2002)通过面试和录音口试的对比,认为录音口试较面试更为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采集到更多的语言样本,但缺乏真实口语交际中的交互性。邱东林等(2005)通过三次大规模的口语机考实验后认为:计算机口试的优势首先是省时省力和简便;其次是客观公正和考试的各种数据、资料、考题易于保管。不足之处是设备跟不上、效度不高和形式受局限。蔡基刚(2005)在分析计算机口试的信度、效度及可操作性后指出,计算机口试的特点是:有利于开展大规模考试;题量和考试时间有所减少;组织实施效率高;评分人员队伍可大可小;考试成本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人们还对非面试型口试与面试型口试的可替代性进行了研究。金燕、郭杰克(2002)通过录音口试与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蔡基刚(2005)通过计算机口试和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85。这说明半直接型口试可以替代直接型口试。韩宝成(1995)认为:考生的测试行为不仅受其语言能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测试方法的影响,因此,学生能否接受不同形式的口试也是可替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丙梁(2007)通过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发现尽管语言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测试形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适应程度,但大多数同学认同计算机口试。

2.测试任务

测试任务的选择是决定测试信度和效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丙梁(2008)通过对我国12种外语期刊的检索分析,归纳了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任务(见表1)。吕长等(2006)对不同任务之间的效度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把测试任务分为A、B、C三类。A类任务包括短文朗读、看图说话,B类任务包括基于短片的任务(如配音、观点陈述等)、即席讲话(给定题目),C类任务包括对话、小组讨论等。A类任务主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B类任务重点测试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C类任务测试学生根据根据对方的讲话内容和情景恰当作出反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B、C三类任务之间呈高度相关,反应的大致是同一能力,故其之间可以相互代替。

表1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任务

3.评分方法

如前所述,直接型口试是当场评定学习的成绩,半直接型口试采用考评分离的方式,即在考试结束后根据录音评分。评分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把口语分解成若干要素,如语法、内容、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准确度、词汇等,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要素分别评分,各要素得分总和即为总分。综合法是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凭总体印象给考生打分。分析法的优点是信度较高,综合法的优点是效度较高。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性的综合评分。实践证明这种评分方法科学、客观,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杨慧中,1999)。在分析现有评分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张文中、郭晶晶(2002)和易千红、曾路(2004)建议在口语测试中引入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子集的方式进行评分,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评分提供了新思路。

4.信度和效度

信度与效度是语言测试中两个互补的因素。信度说明考试结果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度反映语言行为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邹申(2001)对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认为直接口试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而在内容效度上两者似乎都存在一些问题。金燕、郭杰克(2002)对大学英语口试和录音口试进行了对比测试,两者在评分信度和内容效度等方面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蔡基刚(2005)进行的面试和计算机口试对比测试发现,计算机口试无论在效度和信度方面都将超过目前四、六级面试型口试,在考试成本上也有较大的降低。这些研究表明,口语测试形式的发展是在不摒弃信度的前提下寻求效度的不断提高。

5.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反应语言测试社会效果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Bachman& Palmer,1996)。根据高丙梁(2008)的总结分析,测试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应在对教学的指导上,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的导入,重视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在加强口语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放松语言基础学习;口语测试和口语教学要相互联系,保证测试对教学产生有益的作用。第二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上,例如,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第三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层和教师教学理念上,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功开展,不仅促动学校管理层,也使许多英语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发展趋势

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形式和相关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口语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口语测试从过去重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转向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第二、口语测试形式更加丰富,从过去单一的面试发展到面试、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第三,测试任务的选择更加灵活宽泛,从过去的朗读、复述、看图说话发展到今天的交谈、讨论和辩论。第四、大规模口语测试受到重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大规模口语测试研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的研究。随着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5(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外语界,2001(3).

[6]熊敦礼等.大学英语大规模录音口语测试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7]金艳,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外语界,2002(5).

[8]邱东林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外语界,2005(4).

[9]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外语界,2005(4).

[9]韩宝成.Lyle 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11]高丙梁,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4).

[12]吕长等.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外语界,2006(3).

[13]高丙梁.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热点评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

[14]张文忠,郭晶晶.模糊评分:外语口语测试评分新思路.现代外语,2002(1).

[15]易千红,曾路.口语测试评分模板的设置与应用.现代外语,2004(1).

[16]Bachman,L.and Palmer,A.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外语界,1999(3).

作者单位:

湖北武汉工业学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