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口服就不输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患有的普通感冒且症状较轻的病人,要求医师给于输液治疗,其理由是使症状早些消失。其实,这说明他们对静脉输液没有足够的认识。的确,输液是一种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一般仅用于病情较重的病人。主要目的一是补充人体丢失或缺乏的物质,如水、电解质、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等;二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但是静脉输液也有副作用,常见的有输液反应、药物热、脉管炎等。这些副作用是由于药液中的微粒引起的。
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药液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但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研究中提示,1毫升青霉素或1毫升5%葡萄糖液中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00个之多;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检出粒径4~32微米的微粒近600个。当然,输液药液中出现微粒的原因很多,有制药工艺上的问题,有药瓶清洗不净。瓶塞和输液器材的质量问题。临床操作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微粒污染。输液中不合理的配伍用药,会生成不溶性物质而使微粒增加。所以静脉输液的药液微粒成分比较复杂,有药物、微生物、药物包装材料、输液材料等成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逐渐被人们认识。
1、输液反应:药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以后,对于某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而言,就形成了抗原或半抗原。机体迅速产生相应的抗体,发生变态反应。病人表现为畏寒、高热,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据最近的文献记载,在我国,输液反应病人占总输液人数的1%~3%。输液环境较差、操作不规范的卫生所、医疗站,发病率更高。
2、药物热:有的病人高热不退,住院10天半个月体温持续升高,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药液中的微粒引起的药物热。当药液中的微粒进入人体以后,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出现发热。药液中的微粒就成为致热源,导致了药物热。
3、脉管炎:药液中的微粒不仅引起全身性的反应,还产生局部的损伤。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对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造成局部刺激,导致炎症反应。病变处沿着静脉走向发生红、肿、热、痛,出现典型的脉管炎症状。除了微粒以外,有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较高浓度的氯化钾等,也可以引起脉管炎。
4、微血管栓塞和肉芽肿:深层次的研究发现,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因为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药物中的粒径超过10微米的微粒可直接造成微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被巨噬细胞吞噬,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5、其他:由输液引起的病毒感染、霉菌感染、细菌感染屡有报道,这是药液中存在着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曾有文献报告,某村乙肝病毒的带菌者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该村医疗站不规范的输液所致。
输液的副作用主要是由于微粒引起的。为了防止药液微粒对人体的侵害,国内外从80年代开始先后研制出各种药用终端过滤器。但也仅能滤除粒径15~25微米的微粒70%~80%。虽然这项研究仍不断地在开展,但迄今为止仍不能过滤全部有害微粒。可见,输液有其积极的治疗意义,也有目前难以克服的副作用。所以,医学专家们提醒:只要口服或肌注能达到治疗目的,就不要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