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诉讼司法案例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诉讼司法案例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法学是一门理性非常强的科学,在学习和司法运用中,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诉法司法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其司法研究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之内,既运用现实法律对社会各种司法案例进行合法解决。为了使司法教学与司法实践更进一步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得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司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得司法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司法案例的成果的编写、阅读分析等方法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认识,使同仁们参考。

关键词:司法实践;案例分析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这种实践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法学研究必须在国家既定法律框架之内,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形形案例的合法解决。完全脱离既定法律规范和现实案例的法学研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学,即非“法教义学”或“注释义学”,而是“哲学”,“经济学”或“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在法律领域的运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后者是没有价值的,恰恰相反,其对于法律规则的构建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一个法治国家和一个处于社会与法制转型的社会尤其如此。如果我们承认法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承认法律人的思维有其内在的特性,承认法律实务问题的解决不能超越既定的法律规范(包括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则法教义学的研究是无法轻忽的,并且必然构成法学研究的主流。

各类诉讼学与法理学、法史学等理论法学不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司法案例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既能使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和真实的案件事实进行课堂讲授或组织讨论,又方便学生对抽象的法学概念、诉讼原理及相关知识范畴深入理解、掌握和应用,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能够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不仅牢牢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和重点、难点和疑点的“三点”,而且还可实现“三个统一”,即“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法律科学与操作艺术的统一”。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在校学习和未来择业的针对性、指向性与适应性,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司法人才。

一、编写司法案例的原则

(一)案例资料事实求是原则

所有案例均来自于真实社会生活而非向壁虚构。如实描述案例事实和法院判决,以体现问题的现实性与分析的实践性,并与法院判决形成有效的对话。但,为了保证论述的简洁充分,对部分案例的事实部分也可作必要的剪裁,以凸显所涉及问题的法律意义。

(二)评析以现行有效法律规范为原则

对案件评析必须以现行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法律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既是法律规范框架内,而不能纯然从理想中的法律规范出发并一味的批判现实规范(即使其确定不合理的或不完善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法律规范简单地套用到案例中,因为对于所涉案例究竟适应何种法律原则和规则,在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应如何选择,在法律规范的涵义不明时如何进行解释,这些都是法律适用中所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也正是法律人视角的独特性所在。此外,在涉及现行司法规范本身合理性场合,也应在严格区分现场规范和理想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改善提出建议。

(三)尊重主教材原则

案例资料安排的章节顺序必须与主教材章节顺序安排保持一致,为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诉讼法学基础知识,必须依托一本相对权威的教科书,在具体内容上,则力求能反映相关诉讼法学的理论新发展,将许多对于中国的各类诉讼法学而言较为新颖的概念、原理和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二、案例的主要类型

案例有着众多类型,按不同的标志分类,主要有:

(一)按篇幅长短区分

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在2000字以下。所反映的矛盾单一,层次比较简单,线索清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单的法律活动问题。

中型案例:一般数字在2000-5000字之间。反映了一组相关矛盾的事例,其结构,层次比较丰富,情节线索也比较复杂,要解决的问题多是案件的主要问题。

大型案例:往往以反映和解决综合性问题为主,篇幅较长,一般在5000字以上。文章容量较大,矛盾多样,层次复杂,线索繁杂,情节错综多变,能综合全面地反映案件活动的全过程。

(二)按内容区分

专题性案例:是针对活动的某方面的专门问题的案例,活动目的比较简单,适用的理论知识也比较集中单一。

综合性案例:是以案件活动中所存在的事关全局性的问题,或以重大案件活动与内容,描述其出现、发展及其后果的全过程。

(三)按功能区分

评审型案例:主要介绍具体的某个实务的全过程,具有现成的方案与结果。要求研究者对该方案进行品评审定,指出方案与措施的科学性和关键性,同时指出其不足,评审时必须以相关的基础理论为论据。

分析型案例:对案件活动状态发展的描述过程中所显露或隐藏的问题,进行寻找和挖掘,同时分清主次,探索原因,最后拟定对策,做出方案的抉择。

三、案例的构成

(一)案例的内容构成

符合教学目的或使用要求的案例,在具体内容或表述上都十分丰富多彩,一份完整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目标。

任何案例分析,都有有其目标或目的性问题,否则将失去实际意义。而且案例分析也不是纯理论性活动,通过阅读、讨论或争议,使案例所描述的事件活动有一个思考、处理的运作过程,最终以提示其内在规律,增进认识为目的。因此,案例应包括至少一项活动内容及其规律的说明,可以是揭示事件矛盾的活动;还可以是说明活动变化过程,也可以是指明事件发展趋势等等。案例应把对活动及其规律的说明作为案例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进行编写及组织讨论时,使其成为案例内容构成中的目标要素。

(2)主体。

社会中任何事物活动都来自特定的活动主体,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认定活动的条件、环境状况,继而采取相应的动作程序或过程。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案例都应当有事先确定的主体,以其立场、观点来叙述实务的过程或运用,可以是从宏观调整的政府立场来叙述,也可以是从当事人或执行者的观点来叙述事件活动经过。

(3)背景条件。

事物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中,这种背景条件有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也有微观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历史沿革与工具等等。不注意或缺少这些背景条件,主体活动会成为不可理喻的活动行为或者盲目进行的动作,还会成为虚拟的事故或说教式的叙述。

(二)案例的形式构成

形式构成是指案例的格式、编排顺序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标题、正文和结尾。

(1)案例标题――是对所描述的实务活动最具概括性的归纳和揭示。一般有单一标题和复合标题(即主体标题加副标题)两种形式,可依具体需要选择其一即可。要求案例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让人对该案例有一个方向性的了解,又能吸引人们对该案例产生必读的兴趣。

(2)案例正文――正文是案例的主要内容,起主干作用,包括事件、分析、问题和思考等方面。首先要描述事件活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要求背景材料完整,情节清晰;既要简明易读,反对过于文学化,又要层次清楚,能将活动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尤其要注意重点突出与防止遗漏重要细节相结合。

(3)案例结尾:结尾部分一般是对正文部分的总结和归纳,如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的策划、绩效、事件发展的未来趋势等。

总之,案例的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注意防止案例公式化的倾向,因为多样化的案例能使案例教学的启迪性明显而浓烈。

四、案例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一)案例分析的基本制度

案例分析是教学案例研究与教学的关键环境。主要有如下重点:

应从两个角度出发:

1.站在当事者角度:案例分析虽属于间接经验的“式学习”,但是不能完全站在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角度,“纯客观”的学究式地去分析和评论,而必须“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验,这样才能有真实感,压力感和紧迫感,才能达到预期的分析与学习目的。

2.站在主管者的角度上:从主观者角度出发,是使案例分析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若只站在一般管理者角度上,则分析结果导致只能符合局部观念,所以,只有站在案例的主管者角度上,以主管者身份去全面、综合的分析与提出决策方案。

(二)案例的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主要取决于案例的具体情况与分析者个人的认识水平。笔者认为以下方法较为妥当。

1.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更能深刻地理解有关的行为和更清楚地看问题。

2.行为法。

分析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重视人的行为,因为组织本身的存在。它的“思考”与“行为”都离不开具体的人,都有要由其成员们的行为来表现,组织中的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关的组织因素与技术因素等,都是行为法所关注的。

(三)案例分析的一般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是什么。

2.找出与关键问题有关的重要问题。

3.确定适合本案例的一般分析方法。

4.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系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其次,案例课程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逐步领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得非常突出,这同以往系统的理论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案例学习过程主要包括: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记录、撰写书面分析报告等环节。

案例阅读目的是为理解案例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情况。新闻分两步,先粗读知其梗概,再精读知其究竟。粗读了解其背景情况及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机会。精读则要注意观察、联结、归纳、形成较为清晰的“场景”。要搞清楚行为组织和技术性的复杂描述,注意把观点与事实分开。

在讨论过程中,应使学生形成决策意识,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对分析的每个案案都要做出总结。即便对没定论的案例,也要对大家共同提出的问题进行简评,并提出值得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