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上海;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4-00288-01
中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历了启动(1949/1965)、停滞(1966/1977)、准备阶段(1978/1986)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初步发展[1]。近20年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日益增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该专业更系统更完善更健康地发展,已引起医政部门的关注。本文就上海市40家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做了一项调查,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上海市现有心理咨询机构共70家,本次调查受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委托,与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将这70家心理咨询机构按顺序编号,然后按统计学随机表进行随机抽样,抽取其中的40家(其中区级精神卫生中心9家,市、区级综合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心理咨询门诊31家)做一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函40份,其中2份因机构整合无有效反馈,获有效资料38份(有效率95%)。其中区级精神卫生中心9家(占24%),综合性医院18家(占4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占16%),其他专科医院5家(妇幼保健医院4家,儿保中心1家)(占13%)。
1.2方法 将调研内容设计成表格式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从业资质、职称、专/兼职,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培训及培训时间、培训机构等。
2结果
2.1 服务人员分配及职称情况 38家机构中服务人员共157人,其中医生115人(占73.25%),护士27人(占17.20%),其余15人为心理评估师、治疗师及相关科室医技人员(占9.55%)。在115名医生中,正高职称者23人(占20%),副高31人(占26.96%),中级61人(占53.04%)。男女比例接近1∶1。从年龄分布层次看,以40岁至60岁之间者居多。
2.2 服务人员专/兼职情况 在115名医生中,专职从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仅12人(占10.43%),兼职者为103人(占89.57%)。其中精神科兼职者72人(占69.90%),神经内科兼职者10人(占9.71%),其他由内科、妇产科、行政人员等兼职者共21人(占20.39%)。
2.3 服务人员培训情况 所有参加门诊的医生均接受过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的培训。除此外有的还参加过中德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班,但在培训时间上,以6个月以下者为多。
3讨论
本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员总体数量不多,相对于上海市心理咨询门诊量近几年来每年以25%-30%的速度递增[2]这一现状而言,现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服务人员明显不足,其中虽有一定的职称层次,但专职人员不多,这与王维玲等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3]。在兼职人员中又以精神科专业人员为多,可能与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多设立于精神科专科医院,精神科专业人员能较从容地处理一般心理问题和明显心理障碍有关。其次可能与心理咨询者中仍有较大比例的精神疾病患者,且我国对心理咨询服务尚缺乏统一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制度,专业人员无明确定位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不甚合理,40岁以下中青年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少,提示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后备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加入。
调查显示虽然所有参加心理咨询服务的从业人员均接受过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班的培训,但培训时间以不超过6个月的为多,这与国内的相关调查结果一致[2,4],可能与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起步较晚,职业化认证制度尚处于萌芽阶段有关。提示应进一步规范和系统地培训心理健康咨询从业人员,使其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心理卫生需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