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谁导演这场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谁导演这场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霍桑笔下的《红字》犹如在十七世纪的新英格兰波士顿地区的塞勒姆(Salem)镇上演的一出凄美的爱情悲剧。剧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代尔犯下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清教主义思想所不容许的“通奸罪”;从此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沃斯的命运悲剧也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爱情悲剧 清教主义 命运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红字》以十七世纪中叶的清教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波士顿的恋爱悲剧。本文拟从剧情简介、悲剧导演、悲剧主角及配角和悲剧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再现小说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探寻悲剧产生的根源。

一、剧情简介

故事以十七世纪中叶的清教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为背景,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展开:身体畸形的英国老学究罗杰・齐灵渥斯送他年轻漂亮的妻子海丝特・白兰到波士顿地区定居,他自己却因途经阿姆斯特丹时有事而未能同往。两年后,当他来到波士顿的塞勒姆镇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站在该镇市场的刑台上,怀里还抱着她的私生女。海丝特因拒绝说出她的“通奸同犯”,被清教徒统治者判胸戴红色“A”字终身受辱。她的丈夫化名为罗杰・齐灵渥斯寻找“真凶”。海斯特则带着女儿珠儿,离群索居,以做针线活为生。年轻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是重点怀疑的对象。海丝特决计与丁梅斯代尔一起逃往欧洲,但后者因深受传统宗教的影响而犹豫,只能在情感与理智的煎熬中过着似梦非梦的生活。海丝特在极度的压抑和痛苦中仍一片痴情。后来当两人决定离开时,海丝特却因心力交瘁死去。以复仇为目的的齐灵渥斯也因精神衰竭而死去。海丝特一直忍受着“红字”给她带来的屈辱而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她死后,她的墓碑上刻着一个红色的 “A”字。

二、悲剧导演

毫无疑问,悲剧的总导演应该是作者霍桑,但导致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却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清教主义思想。《红字》的故事背景,是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当时的居民多为来自英格兰的清教徒。清教徒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发展到极端,不但迫害异端,甚至连妇女在街上微笑都要被处以监禁……以加尔文教为核心的清教思想将人类的原罪与等同起,将人世的幸福引向虚幻的天堂,并为压制人性的禁欲主义和妇道思想披上神圣的外衣。海丝特・白兰生活在这样的清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大环境中,和她的恋人丁梅斯代尔本是真心相爱,但却被冠以“通奸”罪受惩。海丝特・白兰虽力图与其抗争,但个人的力量难以对抗强大的社会。于是,这一悲剧在清教思想的指导之下愈演愈烈,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赎罪和压抑人性中凄苦地度过余生;丁梅斯代尔终因抵不过负罪感和良知的双重折磨,当众忏悔后倒地而亡。另一个人物齐灵渥斯也因精神衰竭而随他的仇人丁梅斯代尔而去……

三、悲剧主要角色

如果只有清教主义的指导思想而没有演员们的倾情表演,整个剧目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充分领会了这一思想并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将自己人性中的多面性和真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潜意识中均把清教主义作为真正的行为准则,但他们同时又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于是,整个剧目就在一对对的矛盾冲突之中发生、发展。从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缠中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主人公复杂的性格层面和其他人物丰富的内心思想、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亦窥见了清教主义的伪善和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

1.海丝特・白兰。女主角海丝特,一位漂亮、能干、善良的女人;她勇敢爱一次却要用一生来偿还,因为,她触犯的是清教主义下眼中十恶不赦的“通奸罪”。此后一方面她只能在屈辱与悔恨中赎罪,用自己的善行帮助接济他人;另一方面她勇于独担罪责、保护爱人,把对丁梅斯代尔的爱深埋于心。她爱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不可能真正悔恨和赎罪,忘掉自己的爱人,哪怕是爱人已去,她自己也离开了波士顿地区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回来和他心爱的人的灵魂永远呆在一起。

从大幕拉开的那一刻,海丝特就已经开始了她的悲剧生活,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尊严和力量。她拒绝供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并且勇于承担罪责,佩戴了代表“通奸”的“A”字。她本可以“自由地回到她的出生地或任何其他欧洲国家,改头换面,隐姓埋名,一切重新开始”,但她并没这样做。于是,她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赎罪之路。她只能靠自己的手艺――针线活维持生计;但人们即使是已经目睹了她长年累月的赎罪之后仍然不会也不敢原谅她。只要清教主义还占统治地位,还统治人们的心灵,她在人们心中的罪过形象就永远不会改变。在她离开人世之后还不能与心爱的人呆在一起,在她和丁梅斯代尔的坟之间“留着一处空地,仿佛两位长眠者的骨殖无权相混”。她曾经爱过、悔恨过、抗争过,未摆脱悲剧性的结局。海丝特的美丽、善良、无私与清教主义的残忍、伪善、对人性的压抑形成的鲜明这对比加深了《红字》的悲剧色彩。

2.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沃斯。丁梅斯代尔,一位有威望的年轻牧师,却犯下了他的教义所不允许同时连他自己都难以饶恕的罪行――和已婚妇女海丝特私通。虽然他和海丝特之间是纯洁的爱情,但当他的爱人当众受辱时他却不敢站出来面对惩罚,陪伴在爱人的身边。这展现出丁梅斯代尔虚伪、脆弱的一面,同时又表明他深受戒律之害。然而,他又是一个有良知、真诚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挣扎和痛苦。他一面受着肉体疾病的痛苦,一面受着灵魂极度烦劳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时常流露出一种忧心忡忡和惊慌失措的神色。他虽然意识到自己的伪善并渴望坦白自己的罪行但却没法做到。他就这样生不如死地生活着,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海丝特提出与他一起远走他乡时,他却犹豫不决。最终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只有以公开承认自己的罪行求得到解脱。当然,他的痛苦也因此而中止,他总算以自己的方式大胆地承担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他的这一行为也突出了他人性中真诚的一面。丁梅斯代尔从一开始就犯下了悲剧性的错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在他与自己的内心作痛苦的斗争的过程当中,这一悲剧的色彩越来越浓;当他站到绞刑台上承担罪责并倒地而亡时,将整个悲剧推向高潮。

如果没有了齐灵沃斯的参与,丁梅斯代尔的命运也不会如此充满坎坷。齐灵沃斯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他并没有因此摆脱悲剧的命运结局。他为了报复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想要从精神上来折磨丁梅斯代尔,并从中获得。最终,当他的敌人在忏悔后死去,他自己也精神衰竭而亡。然而,齐灵沃斯的悲剧命运并不全在于此。他取了年轻貌美的海斯特为妻,两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个年轻貌美,一个年老腐朽,这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他把清教主义的“妇道”观牢记于心,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并因此而耗尽了自己的精力,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霍桑的名著《红字》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究其根源乃是展现人与社会的冲突:海丝特对爱情和人性解放的执著追求与清教主义的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禁锢所产生的强烈的冲突;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的追求和自己所信奉的清教原则的冲突;齐灵沃斯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清教主义的尊严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虽然霍桑是整个悲剧的总导演,但决定人物命运的其实是人物所处的清教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背景,同时,这些人物本身所具备的性格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能与之决裂,所以他们的悲剧命运也就在所难免了。

参考文献:

[1].霍桑著:《红字》,胡允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史志康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美)霍顿、爱德华兹著:《美国文学思想背景》,房炜、孟昭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雷旭辉:《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悲剧人性探索》,《湘南学院学报》,2005.4。

盛仁泽、梁福江: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