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和环境污染等威胁,无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本文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分析西溪湿地现状,结合其优势资源,解决目前所处矛盾,实施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湿地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性,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城市湿地建设,为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 城市湿地 可持续发展 西溪湿地

一、前言

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地球资源,国际上通常把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有着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一部分,同时是推动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城市湿地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景观异质性,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可以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城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科研教育、环保教育的场所。发展城市湿地建设不仅可以恢复人类生存环境的完整性,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经济效益。适度开发旅游湿地能够为周边土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城市迅速发展使得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城市湿地内的水污染严重,环境破坏。因此城市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是目前所需要实施的,而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州的“城市之肾”,其独特的次生湿地景观格局对杭州城市发展起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对杭州生态环境正面影响较大,但如今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通过对西溪湿地的研究,解决西溪湿地现有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城市湿地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拉姆萨尔公约》中提出的定义,城市湿地包含的范围很广,具体规定为:“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孙广友等人在《城市湿地研究进展》定义为:分布于城市(镇)的湿地称为城市湿地,其中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各类湿地。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水质、控制污染、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作用,同时还是物种基因库,具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湿地也有其生态的脆弱性,过度开发会导致湿地本身无法承受其负荷。

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湿地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采用各种手段对湿地进行保护、建设、管理。在其系统可承受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湿地旅游或其他方法,并在不同区域根据时间和相应的政策进行相应的合理的管理。

三、城市湿地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湿地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栖息地,是人类城市相对发展的前期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因此湿地对城市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湿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湿地由于其本身的生态脆弱性和对环境敏感度,极易受到人类的干扰而使生态功能退化,进而丧失。甚至由于环境问题而给城市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目前城市湿地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城市化迅速扩张,城市湿地面积锐减

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因此城市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对湿地的认识不够重视,使得城市湿地锐减。

2.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湿地同样污染严重,湿地景观丧失。

由于对环境的不重视,城市发展突破了环境承受的负荷。环境污染严重,其水资源污染通过其他地方而聚集在城市湿地。生活垃圾也不断地往城市湿地蔓延,最终超过城市湿地自身的调节能力,这也是城市湿地污染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垃圾及水污染而使得城市湿地景观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丧失了其景观作用。

3. 开发湿地旅游超过了城市湿地的负荷。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城市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同时,城市湿地一般处于城市交通方便之处,于是成了城市居民所首选的场地之一。人们大幅度干扰城市湿地其自身的运转和制定不合理的开发政策给城市湿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超过了城市湿地自身调节系统的承载能力。

4. 城市湿地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减弱。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城市湿地环境污染,从而使湿地内很多生存物种无法存活,其资源便大幅下降,物种锐减,植物无法存活,鱼类死亡,鸟类的栖息地丧失,生物环节丧失。植物无法和从前一般多样化。湿地的生态功能减弱。由于环境恶化,渔业、农业等产量减少,因此社会服务功能相应减弱。

四、 杭州西溪湿地优势资源

杭州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是一个罕见的城市次生湿地,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纯朴的自然景观、厚重的文化积淀,曾与西湖、西冷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1.地理位置优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的留下――古荡河段两岸宽阔地带,南至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坡麓,北到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带水网平原,面积60k。现在的西溪湿地(120°0′26″~120°9′27″E,30°3′35″~30°21′28″N)总面积10.06k,指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行政区域属西湖区蒋村乡及余杭区五常乡部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2.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

西溪湿地属于“自然――人工复合型湿地”是以鱼塘为主,河、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目前已没有原生湿地景观,由长期的江南渔桑农业逐步以渔业、农耕业为主;区内水面率高达50%以上。陆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保留了很多原生树种,后种植上了乡土树种,并且有很多果树和特色树种,呈现出自然地生态景观。自然环境呈现于杭州其他地方的不同,自然纯朴。 物种也相当丰富,是大量鸟类、鱼类的栖息地,并有许多特殊物种。

3.历史文化悠久

西溪湿地的历史,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清全盛、民国衰落、解放后废弃的过程,西溪湿地是 “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还有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

同时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诗词书画。如苏轼、米带、张岱、厉鹦、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西溪湿地增添了意蕴美,使得西溪湿地更具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五、西溪湿地面临其他因素的影响

1. 房地产开发

西溪湿地风光秀丽,景色幽美,生态条件优越且地理位置优越,离市区近。从上世纪的90年开始,尤其是2000年开始,由于杭州市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房地产活动密切相关,吸引了很多房地商前来投资。很多楼盘建在西溪湿地边上,更将楼盘直接建立在整个湿地的中央区域,如“大华•西溪风情”和“华立•江南水乡”。其内核的生态景观特色由于居住功能而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商业开发等而改变,甚至对湿地的风景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保护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闲林、五常一带的湿地功能开始退化,生态资源遭受破坏,如大片植物、水资源等遭受破坏,鸟类不在光临此处和鱼类等水中生物缺少栖息地。

2. 周边养殖业、工业

西溪湿地保护区涉及蒋村乡的王家桥等9个行政村, 西溪的村民以养殖业为生,将大量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简单处理就随意排放,使得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湿地内芦苇的经济效益不高,于是改为种桑,更使得芦苇的净化水质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同时,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都是就近无序排放,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农田被毁、渔塘受损、河道淤积和严重污染,给湿地来了严重的伤害。

随着杭州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周边地区工业以建材、机械、汽配和服装加工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大量工业污水无法纳入到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而是直接进入西溪水系中,使得西溪湿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使得水生物等无法生存。

3.教育用地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2000年开始建设,2004年2月开始对浙大紫金港西区进行详细规划,从而开始了更大的向西扩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有8万师生员工,形成了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必将影响到南邻的西溪湿地。蒋村地区控规显示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内,蒋村地区将建成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新区,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主要配套服务基地”。意味着蒋村将大幅向南扩张,因此西溪湿地将会受到的威胁。

4. 周围居住

西溪湿地区内现状以农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公建等配套设施水平低下,蒋村以商住区、工业园区居民为主,蒋村与五常的交汇区域则为农民居住的简易农宅,外表简陋,与湿地文化相冲突,城市绕城公路切断了湿地内生物循环的连接线路。居住农民随处乱扔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并且填埋湿地、侵占水体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西溪水系的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西溪湿地受到杭州城市化得迅速发展的干扰,景观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杭州是一个适宜居住的旅游城市,而西溪湿地景色宜人,且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催化,城西成为继西湖之后住宅开发的又一热点。

5. 小结

杭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西溪湿地的面积锐减,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问题意识薄弱,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进而湿地内水污染严重,由于周围居民对湿地概念意识不清,使得湿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未来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六、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面对以上西溪湿地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出解决方案,保护和修复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优美的生态景观,再现生态西溪。提出西溪湿地相应策略,实施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和谐最大化的发展西溪湿地。以下为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调整和改善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土地利用状况,加强湿地与城市其它生态斑块的连通性。

在城市的规划的时候,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进行相应的利用,目前应控制和减少房地产的用地。西溪湿地作为杭州“旅游西进”的重要方向,其开发应该建立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合理”的基础之上。同时,西溪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斑块,考虑到整个杭州市的绿地规划系统,应将其西溪湿地通过道路和水路生态廊道与其他生态斑块进行连接,实现城市生态化。

在对西溪湿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协调湿地与其周边的区域的关系,应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设置相应的缓冲带,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公园的干扰;同时修补和增加各种生态廊道,使湿地内与周边区域的物种和能量进行交流,增加湿地公园与外部生态景观的连接度。

2.治理水污染,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采取相应方法改善湿地水质。

首先,将城市湿地附近的污染企业迁出,其它生产生活污水应通过专用通道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尤其是控制湿地周边的生活污水,切断西溪湿地的主要污染源,避免湿地内水体进一步恶化,使其尽快回复水网系统;其次,严格控制旅游人数,降解污染物,能够较好的对西溪湿地进行保护;同时,应该提高周围居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尤其是对湿地的意识,对湿地内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3.扩大西溪湿地保护区域,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尤其是特殊物种。

西溪湿地在早期建设中,引入一些外来物种,使得原先的生态结构发展改变,甚至使得外来物种疯狂蔓延,如凤眼莲等,对此类外来物种应该加强管理。西溪湿地曾具有物种多样性,是杭州市的物种基因库,对珍稀鱼类、鸟类和其他重要的水生或陆生动物栖息、繁殖场所以及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其生态环境处于正常状况。在西溪湿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采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或草本,对其进行植被恢复,体现生物多样性,优化植物配置。

4.合理规划西溪湿地,完善内部结构,恢复湿地自身系统,并优化西溪湿地生态、人文景观。

对于西溪湿地是一个人工---自然湿地,池塘分布广泛,但相同率较高,而且斑块碎化程度较高,不同斑块之间缺少廊道连接,不利于湿地内的生态恢复和物种保护。因此,规划时应该增加各种生态廊道:在池塘和河道内通过植物进行连接,如恢复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廊道,同时应该设计不同的景观,增加湿地内池塘的异质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并采用自然式的生态驳坎,对湿地的入口、道路、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并对湿地特色的部分、精华的部分完整的保留下来,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

5.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的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提高环保意识和对湿地的保护。

加强对湿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景观。在西溪湿地内建设湿地生态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在合适位置设置水禽栖息地和观鸟平台,安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更好的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湿地周围居民进行教育,使其对湿地有深刻的了解,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对湿地进行保护,不伤害湿地的本身利益。

6.加强立法工作。

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西溪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综合影响评价,依照有关法律严格管理。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严格执法,加强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保护的监督管理,将湿地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7.加强湿地内部管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所涉及的服务、船公、物管等人员,都优先安排当地村民。由于湿地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保护意识,应该加强对西溪湿地内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使得整个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的文化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服务团队,为西溪湿地公园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景观的合理性,保护物种多样性,实现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一个集休闲、游憩、生产、教育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能使西溪湿地得到更好的发展。

七、总结

对西溪湿地的现状和可利用资源进行研究,提出西溪湿地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城市湿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为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方法,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湿地的破坏。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化快速进程及污染问题,使得城市湿地面临着严峻的现状,因此对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城市湿地还处于摸索简短,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缺乏指导,会盲目建设、恢复城市湿地,使得城市湿地在建成后无法维护其自身系统而造成环境恶化。本研究以西溪湿地为案例为目前城市湿地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管理措施。

城市湿地在通过人工修复时,应在不同时段,根据不同区域对湿地进行相应及前瞻性的规划,应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性,使其恢复与接近自然状态。改善湿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应该对湿地内部进行合理的管理,提高湿地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以此满足社会环境等服务功能,实现城市湿地的健康发展。城市湿地的发展最终应促使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 J ]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 (5) : 942100

[2]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J ].城市问题.2003.(03):9-12

[3]陈久和 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西溪湿地为例[ J ] 科技通讯.2003, 19(5):395-399

[4]徐小东 潘国强 朱小荣 基于可持续准则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宜兴团城市湿地公园为例[ J ] A+C THESIS 2009,11

[5]王海霞,刘梦圆,孙广友 湿地类型与格局对城市发展取向的制约作用[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