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微观教学法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中职学校中“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为主要内容,探讨“微课”于其中的教学策略与意义。

【关键词】中职 汽车故障诊断 微课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6-02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教学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微课”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优势上看,“微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生活习惯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高针对性以及共享性,对传统教学辅助、现代探究式教学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以现代化技能人才为培养目的的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微课”更是具有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移动电子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下,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目的与方法,因此,教育范畴内凭借“微观基础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课”概念,激起了教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探讨。笔者认为,基于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对中职学校“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而言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如何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培养出现代化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应引起现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微观教学法与“微课”

微观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模式的范畴内概念,主要指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通过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微观教学法基础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以视频为主要格式,具有教学内容少、资源质量高、可视化以及主题突出等特征,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故障诊断”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汽车故障表现判断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论教学上,企图使学生通过记忆“汽车故障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2)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在汽车故障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契合度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现象。

三、如何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微课”导入,引发讨论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的基础应首先在于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等在内的模块结构;教师应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达到通过汽车表象进行具体故障部位判断的水准,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故障部位的观察与测试完成故障原因、维修思路等方面的评估。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实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充分借助“微课”模式进行策略完善。实训课程的导入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知识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思考模式;同时也应具备实训课程特有的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实训课堂前呈现“一辆2012款卡罗拉轿车在长时间运行后,处于怠速状态,但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电动风扇停止情况”的故障微课案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各个电脑端或手机端获取微课资源;在浏览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应完成故障原因的上报任务,例如,学生将“风扇电机故障损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以及“风扇保险丝熔断”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报;此时,学生多处于具体的故障知识回忆中,无法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种故障可能性,教师可顺势展开课堂自由讨论活动,并及时参与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随后,教师通过远程操控各学生的电脑端,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使用阶段式解截屏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使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思路进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规范学生的判断思路。“微课”导入的本质目的在于从“实践现象”入手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从纯理论入手,符合实训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课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

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微课”模式完善传统实训课堂中“故障种类多、解决途径多、知识结构不明确”的缺陷,使“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学生对汽车故障的判断更具体、全面。其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微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配套式”的微课设计。如,将“电机供电故障的案例”通过视频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学生从动态角度获取该故障发生时的具体表现,为其实践能力提供真实情境。在“真实案例”的微课资源基础上,制作包括“继电器检查与排除”“温度传感器检查与排除”“保险丝的检查与排除”等在内的故障判断类分支微课,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拓扑式”的故障评判认知结构,由此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式”的配套微课资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践中的技术水平,教师可开拓“探究式”的微课模式。例如,呈现“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驶中发冲,故障灯正常”的微课视频案例,使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故障讨论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案。如“(1)使用专用诊断仪诊断,观察故障码输出以及怠速数据流参数;(2)加速踩刹车,判断刹车力度;(3)测加速状态下数据流,观察进气压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进气压力异常,判断为压力传感器故障,采取更换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维修策略”的解决方案。总之,教师在利用“微课”完善实训教学时,要避免进入形式主义误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本质价值。

(三)“微课”模式的复习体系

我们知道,“微课”最经典的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内容少、针对性强以及可重复利用、提取自由等方面,因此,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的复习教学策略优化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教师应对日常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及时分类与归整,为学生提供完善、富有逻辑性、符合操作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特征的复习体系。例如,依照“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检测程序,首先,从“汽车不能行驶”“汽车行驶无力”“汽车行驶异常”“汽车渗漏异位”“汽车过热”的故障现象入手进行微课资源分类;其次,以故障现象为基础,从“发动机部分故障”“底盘部分故障”“电气部分故障”以及“车身部分故障”的故障部位入手进行微课资源归集;另外,根据不同部位的故障情况分别对不见本身故障、部件配合故障以及定位干扰故障进行具体知识点的微课分类。由微课的资源主题归整规范学生汽车故障诊断的思路,进行实训复习。

综上所述,“微课”是极具现代化意义的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上看,该模式具有新颖性,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个性化水平。但从教育的本质目的上看,“微课”除了其本身的短小、精湛以及可提取性优势外,必须被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3]孟庆博,罗文华.从微课大赛作品看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科学,2015(5)

[4]赵珑,许锋华.微课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2)

[5]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

[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作者简介】傅明伟(1967― ),男,本科,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