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困境与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困境与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黄成(1988.2―),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新安理学。

摘 要: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的摆脱与超越,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困境概括为两种:一是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困境,二是人存在论层面上的困境。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安命、齐物、体道。庄子追求自由的方式,虽然在现实层面上并没有消除矛盾,但在精神层面上又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在物欲和科技理性肆意的今天,庄子的自由超越思想为我们个人的自身建构提供了卓有见地的启示。

关键词:人生困境、自由、逍遥、道

“人生来自由,而处处都在枷锁中。”如何面对人性的扭曲和生命的困境,实现自身的自由,这是包括庄子在内的大批思想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庄子哲学,盖缘于对个人在世界中所处的种种困境的困惑不解和烦恼苦闷意识。人在天地之间,所面对的宇宙世界,万事万物,变动不居;而短暂人生,生死无常,神秘不可知。因此,人有许多困惑与烦恼,不知何去何从。战国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艰难的生存境遇,更加剧了人们精神的痛苦、茫然与困惑。而庄子哲学就是要试图寻找摆脱这种困惑与烦恼,达到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道路。

一、人生的困境

概括地说,庄子所思考的人生困境,大致是两个层面: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困境和存在论意义上的困境。

(一)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困境

在庄子看来,人生充满了“悲”与“忧”,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就多一天悲忧。庄子之所以产生这样一种深切的悲忧,首先是由于他看到了人在现实社会中,在以下这些方面,总是处于不可摆脱的矛盾冲突和悲剧命运之中。

1.个人自由与社会政治礼法之间的冲突

庄子认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礼法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和迫害十分严酷。他痛斥当时的社会是“天下沉浊”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是“处昏上乱相之间”,人们动辄得咎,随时可能遭到迫害。

2.人的自然本性与道德理性之间的冲突

人生的不自由,除了因为有“外刑”即外在的社会政治和刑法的约束,更有“内刑”的束缚。所谓“内刑”就是精神上的束缚。在庄子看来,儒家所谓“仁义”、“圣智”等等道德伦理观念,都是对人的天然情性的束缚和压抑。

(二)人在生存论意义上的困境

1.“生”的渺小短暂

庄子充分意识到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渺小、孤独、无助。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个人的有生之年与这个人不存在的时间相比,几乎等于零。而终其有限的一生,人都是处在无助、疲惫、哀伤和茫然之中。在这极其有限的生之时里,人们“终生役役”,意义究竟何在?这的确是人生一大困惑。

2.“死”的在所难免

之所以有这种困惑,乃是由于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必有一死的。《庄子》书中经常讲到要“保身”、“全生”、“尽年”。如果死与生真是没有区别,那又何必在此二者之间挣扎?可见庄子内心深处也和所有人一样有着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死的希冀。

3.“我”的虚幻不实

生命的脆弱感和虚幻感在《庄子》书中表现为对自我之存在确定性的怀疑。 “庄周梦蝶”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自我之“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个说明:如果“我”一会儿可以是庄周,一会儿又可以是蝴蝶,那么,“我”到底究竟“是”什么,就成了不确定的了。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找不到一个确定无疑固定不变的东西来作为“我”的立足点。这样,人的“存在”就只不过是个飘忽不定的幻想而已。

二、自由:对人生困境的超越

“要求自由是人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 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所谓“逍遥”,就是自由,这种自由是“无待”的,是超越时空局限的、无条件的、绝对而又永恒的自由。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实现对人生诸种困境的超越。基于这种理想,庄子提出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一是现实层面上的安命论;二是认知层面上的齐物论;三是境界层面上的体道论。

(一)安命:庄子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现实途径

庄子认为,“命”作为必然性,意味着人生的际遇是定然如此而不可改变的 ,是既无力抗拒也无法逃避的,个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做到“安时而处顺”(《大宗师》)。庄子的这种安命不是否定“命” 这种必然性所带给人生的种种困境,而是表现为对这种必然性的顺从。顺从涵盖超越之义。因此,庄子的安命论表现出独特的超越方式。其既是对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的外在客观性力量的超越,又是对来自于个体生命自我的内在主观性力量的超越。

(二)齐物:庄子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认知途径

从认知层面上说,庄子把自由理解为心灵的自由,其关键在于认知主体是否能够“齐物”。 “齐”意味着认知主体不执着于万物之别,则心灵必能顺应自然,安于命运 ,抱朴守真。在齐物的认识态度下,庄子进一步提出齐生死的主张,从而成功地跨越了构成其生命困境的首要界限――生与死。庄子运用相对主义,从本体论的角度实现了对生死之困的观念性突破。生死这样,其它诸如是非、贵贱、时命等所有构成人生困境的障碍都是在齐物的观照下,被消解被超越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庄子彻底突破了生命的诸种困境,实现了心灵上的绝对自由。

(三)体道:庄子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境界途径

庄子哲学是境界哲学。其中的“道”、“自由”、“理想人格”都是一种境界。因此,在庄子看来,要想获得绝对的无待、无累、无患的彻底的自由,除了安命和齐物之外,还必须有更高的精神修养、更为境界化的途径 ,那就是体“道”。关于体“道”的具体方法,庄子主要谈了三种:一是“心斋”,二是“坐忘”,三是“见独”。三种体“道”方法,都旨在为超越必然性的生命困境提供方法,确定通向心灵自由的途径。体“道”融人生的认识和生命的体验为一体,以心感物,达到物我同一,天人一体。这种审美的“内视”,把审美的无意识变成了生命的体验,最终成就其艺术的人生追求――绝对、彻底的精神自由。

人生在世,会面对诸多困境,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必然性所带来的,确实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但追求自由乃为人的本性所在。庄子哲学正是从人类生存的根源处揭示了这一矛盾,因而具有永恒的意义。其追求自由的方式,虽然在现实层面上并没有消除矛盾,但在精神层面上又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

在物欲和科技理性肆意的今天,庄子的自由超越思想为我们个人的自身建构提供了卓有见地的启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是有限的生命个体,势必要经历生老病死。但是,人之所以区别动物在于人能从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意蕴。庄子就试图以“悟道”来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他肯定人有绝对自由的存在层面,批判了现实中受物役、功利役和观念役的无超越性的假我的人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使有限固化。因此庄子指出以“心斋”之“忘”追求“道”为路径才能实现真正人的复归,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参考文献

[1] 崔大华.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察渊源的历史考察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 白本松等.逍遥之祖――《庄子》与中国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

[3] 王中江.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6):65-68.

[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1

[5]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 卢梭 .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 斯宾诺沙.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