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杜威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杜威教育理论的实践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语文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任何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语文基础。学好语文可有效提高人家交往、工作中的沟通效率,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语文教学不仅是关乎生存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承载文化的沃土,传承民族文化的摇篮。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也不断的引入中国的教育界。本文就杜威教育理论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全文首先概括了杜威教育理论的特点,然后就这一理论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杜威教育理论 实践运用

杜威教育理论成型于二十世纪初期,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当时美国社会的演进及其本身多年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的。1921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议在进行儿童教育的研究时,广泛的吸收了当时杜威的教学理论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杜威教学理论展现了其先进性和实用性,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至今,我国在杜威教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1、杜威教育理论体系概述

杜威教育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涵盖学校、生活、课程、职业等方面的完整理论体系,阐释了教育是什么、能做什么、怎样教育等基本问题。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行为是通过人的参与与人类社会意识进行的,开展教育的过程既是不断发展个人能力、激发个人思想、培养个人思想意识的过程。教育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的本质就是个人的生长,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能干什么。杜威认为教育是延续生活的工具,没有教育便不能生活,职业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等应相互统一,注重让人懂得视野工业的科学方法;如何做教育。杜威认为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通过经验,实现经验的目的。教育要让人在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激发思维,产生疑问,并为寻找答案而积极行动。提出假设、论证方案、检验假设、获得结论、再次提出疑问。给予这一思想,杜威十分注重情景教学及主动作业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

2、杜威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与学生是分离的,学校需要按照社会需求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塑造符合要求的学生。杜威教育理论认为,课程与教育应是相互统一的,而生活与教育也是相互统一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教学功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文本D化为教学情境中的体验课程,发挥文本本身所蕴含的语言教育、思想教育及审美价值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根据思维发展的五个步骤创立了五步教学法:一、创设课题,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学生产生了解、学习的兴趣;二、从情景中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资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对课题的疑问,确立课题的性质;三、对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信息的收集,学生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四、推断问题。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对问题与方案进行推演,得出解决问题的计划或方案;五、进行实际验证,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际的检验,检查解决过程与自己所推理的是否一致,检验其有效性和真实性。这一教学方法是基于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及个人能力,使用课堂资源解决实际所面临的问题,是从做中学思想的体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引导、调动学生的作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职责,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学生认识并接受自身的职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兴趣,还应帮助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虽然在前文中,杜威设立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但发挥每一步骤的作用,真正使这一教学方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每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延伸线、拓展等都需要教师的把控。如,我们都学过《最后一课》,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也不能理解人物行为。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具有很高的要求。除教师的引导外,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怎样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感,提高其行动能力也是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如在《故乡》一文中,钱梦龙将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整理,分为闰土、杨二嫂、写景等七个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解答。在提问与解答中,学生无形之中就加深了对于文章的了解与掌握,更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3、结语

杜威是伟大的教育哲学家,不仅在教学方法的上有所建树,更是重新诠释了教育的作用和定义。杜威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指导和研究意义,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同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作者单位:甘肃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