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促进技术交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促进技术交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科技源头在北京,而在中关村又形成了集中供给。

毫无疑问,这种聚集会利于技术的融合和交易的形成。

在这样一个格局下,中国技术交易所能做点什么?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中国技术转移转让的一个制度创新和供给的平台,争取中国技术交易所做成中关村、北京乃至全中国最大的技术集成平台,成为中国技术转移转让的一个制高点。”

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2009年底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2009金融创新促进技术贸易分论坛上表示。

而中国技术交易所落户海淀也正是中关村建设核心区领导小组创新要素聚集工作组自成立以来所促成的头等大事,海淀区科委作为创新要素聚集工作组牵头单位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争取中关村成为中国技术转移转让的一个政策集成的示范区。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整套的投资机构,展开一整套的技术投资孵化作业。我们坚持需求导向的业务逻辑,而过去的中国科技界都是供给导向。”熊焰告诉记者。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高志前研究员看来:“技术转移是中国技术创新链最薄弱的缓解,没有成功的技术转移,就没有成功的技术创新,没有有效的技术转移,就无法完成国家的技术创新。”

他直陈,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差距,我想也许到今天差距也许不在研发能力,而在于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上。

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谭鸿鑫同时表示,知识经济推进了技术创新的规模与频率。以前的技术换代没有像现在这样频繁,这也正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正因为由于知识经济的特点,它对于技术创新的规模和频率大大增加和加快,使得我们在开展技术转移领域中间的服务机构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创新促进技术交易

“创业投资基金是我们的基金中当中起到一个重要的市场作用。一个交易制度的确立,一个基金方式的成长,将会推动创业投资的领域的迅速发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2009金融创新促进技术贸易分论坛上表示。

中国科技法学会会长段瑞春强调,我们的金融创新应当支持技术高端、产业高端,引导产学研走向高端。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且是新兴的市场;二是传统市场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三是主要产业高内涵的发展形式。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电动汽车、产业集群、技术集群,以及未来在中国我认为应该推进的主体功能区等。

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将会对一个企业从起步到成长的每个环节,都会提供有效的制度、交易和保障。比如上市公司的增发等金融活动,可以保证企业随着技术创新的提高应用和规模的扩大,能够及时的补充有效的资本。

王忠民表示,我们专门在基金领域当中有投成长型企业的基金,解决如何让技术资产化,资产证券化,交易公开化,服务专业化。技术不仅要资产化,还要证券化,社会追逐这种技术的能力和动态性就显得尤为强烈。

“金融支持技术转移机制,应当促进我们国家区域行业单位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技术协同互动机制,产业集成配套机制,法制规范,政策透明机制,一个创新资源包括金融资源向产学研聚集,形成持续创新的机制。”段瑞春认为,什么地方技术转移最活跃,技术市场最繁荣,那个地方一定是创意泉涌,创新迸发,产学研硕果累累。

“所以在技术这方面的资产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的服务机构和专业的服务对象。当然,这当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服务应该提供交易平台,最终的目标是让所有的交易成本最低,才可以促进它的快速发展。应该说,这无疑将会是未来制度创新的聚焦点。”

中国技术交易面临难题

“大学的专利就像一座山,这个山里可能有一些垃圾,但是这个山里面有黄金,所以我要在大学里面采矿,把黄金挖掘出来。”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平教授说,我们看到近期有一些技术交易市场是比较活跃的,但是这些活跃里有一些泡沫,我们必须认清楚有一少部分是真正需求,去伪存真,而非表面的增长趋势。

“我们每年有三万项科技成果。每年稳定应用的技术成果占将近90%,好像引用率很高,但是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具有创新性和产业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有8561项,转让技术成果1657次,也就是说,每年这两个重要的科技计划的转移只占技术成果的20%。”高志前表示。

再来看我们国家的技术转移有四大类:技术转移决标、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总体来说,这些技术转移的资源基本上能力是比较弱的,2008年孵化器创业导师67人,占孵化器人员的万分之一,71%的孵化器没有创业导师。作为孵化器能力指标可以做个参考。2008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34家,我们希望这能促进我们国家技术转移发展的重要措施,当然也希望金融领域的支持。

熊焰强调,应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体系和技术市场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像全球技术转让一样,中国的技术转移,技术的转化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基础原因是技术本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普遍存在的困难。比如技术转化的新颖性造成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比如技术转化对不同阶段的投入资本的数量极的这种增长。比如说中国的技术供给方与技术接纳方在成熟度上的明显差异等等,这都是技术转移自身的困难。

当然,在中国的技术转移更大的困难与我们国情、体制机制有关系。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许多政策突破在这里成为了可能。

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交互作用下,我们面临的是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竞相崛起的壮观局面。技术正以高于其他市场要素的速度在全球转移。

谭鸿鑫说,最近几年你会发现,技术转移已经变成了整个开展国际合作中间很重要的内容。再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全球议题,在全球如何防止气候变暖的问题上,联合国打出了技术转移的旗帜。

高志前说,合作研发是最佳的技术转移,不仅能够获取技术,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进入市场可以获取知识产权和取得技术,但是很难有创新能力。技术推广和技术溢出也可以获取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信息能否转化成你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取决于你自己。国外这些年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发现创新群正成为创新和技术发展最成功的手段。这个创新群就是我们中国强调的产学研概念。

在国外,美国《拜-杜法》规定,美国竞争力计划也在12个目标当中第一个目标就提出: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要向全社会通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技术转移问题实际面临三个难题:一是公共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二是这类技术如何向中小企业转移;三是军民两用技术转移。

先进制造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晓凌女士为此提了几项建议。一是规范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各方的权责利关系。二是加大中试资金的投入力度,培育技术投资市场主体。三是为解决技术转移的人才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

创新技术交易服务模式

首先看下国内。

北京技术转移机构数千家,全国的技术转移只有上万家,多一家不多,少一家不少,2008年8月8号正式在北京中关村设立的中技所能做些什么?

熊焰说,我们在想,中国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如此之庞杂,阻碍症结如此之多。中技所希望能够对整个体系改善优化,某个环节做一点点突破。因为我们认为,中技所成立的基础是中国日益强烈的对技术的需求,而且是企业的需求,来自于真实的需求人,有支付能力的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应该说越来越明确了。

“我们只不过是做这样一张网和品牌。中技所希望形成独特的定位,我们不会与一般的技术转移机构去进行同行业的低层次竞争,原则上其他机构能够做的事情中技所不会做,中技所要做其他机构不能做的,非常独特的这样一些事情。”

再看国外。

研究表明,国际技术转移的趋势,新兴市场将改变两极格局。以前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是通过技术引进。现在由于新兴市场的出现,比如像中国,已经不再是像过去只是引进技术,事实上这几年中国的技术出口也在大幅度增加。以前技术出口主要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但是实际现在中国一些在研发领域有所突破,使得有一些专利突破也在向发达国家突破。中国、印度,变成了新兴力量,也改变了整个国际技术转移上的格局。这就迫切需要创新技术交易模式。

谭鸿鑫说,经济危机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技术转移环境。因为在经济危机过程中,国内企业对于技术需求反而有所增加,原因在于市场出现不好情况下,对企业的竞争力要求反而是在增加。从具体的形势来看,国际技术转移从过去的技术贸易工程承包主导模式,已经转变成包括技术许可,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将快速发展,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的联合研发和国际贸易战略的发展。

关于国际技术转移发展方面的问题。谭鸿鑫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是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技术,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建设是制约国际技术转移业务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队伍,没有熟悉技术转移专业化的丰富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队伍,你要想开展技术转移基本上是理想和空想。技术转移机构,你只有能力提高了,你才能够在国际技术转移市场中间得到发展。而国际技术转移比国内技术转移来说,他对于机构的要求可能更高,因为这还涉及到语言的问题,国际法律的问题,还有金融方面的问题。

另外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是政府对于国际技术转移环境建设的法律政策和促进措施也非常重要。最近几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促进技术转移都下了很大力度,包括转移中心领导们,最近发改委促进国家技术转移做了很多工作,建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立全球技术转移的信息平台等等。国际技术转移方面,科技部国际司和火炬中心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有利于环境建设方面,包括签订政府之间,国与国之间之间的框架协议,推动技术转移的政策等等。

“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开放的、协同的技术创新系统是创新生存和发育的沃土,但是技术转移是创新生命体的奔流不息的血液。只有技术转移才能激发创新和创意,只有技术转移才能把握市场的脉动,只有技术转移才能提升创新的起点,也只有技术转移才能促进资源的整合,才能够构建创新的平台。”

段瑞春激情飞扬地说,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创新不是关上门能够创造出来的,创新在技术转移之中,创新是技术转移的产物,离开技术转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