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生教学生练太极拳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极拳运动具有走圆行弧,运劲螺旋缠丝,练习过程要求立身中正、轻灵自然、绵绵不断、内外合一、用意不用力、形断意犹连等理论和特点。如果让初学太极拳的学生,从开始就严格按照这些理论进行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就如同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大海,想游起来又找不着感觉一样,非常困难。所以,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入手,对肢体、躯干、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练习,使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松整自然,逐渐掌握太极拳运动规律。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一、感觉训练
我们在教学初始阶段,通过对学生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紧张、快慢运动等运动形式,体会身体各部位处于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感觉,逐渐使运动神经能够对身体各部位自如支配,自然调整,达到练拳过程用意不用力,和一动无有不动的松整自然的练拳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从上至下依次进行练习,效果比较好。
头和颈部的练习头部的练习主要是大脑的放松,思想意识的松静内敛,摒弃杂念,思想集中,心情愉悦,自我感觉良好,面部表情认真自然,即所谓“外示安逸”。一旦走神,马上收回。我们把这种状态叫“静站”。坚持练习能使意识在练拳过程中专注动作,内外合一,避免练拳过程心不在焉的弊病。颈部练习应与虚领顶劲相联系,要求颈直不僵,微收下颏,头面正直,眼平视,目光有视而不见的感觉,百会与两肩连线中点对拉,将“头顶悬”做到妙处。然后,头颈向左右做缓慢转动,意念集中于颈部肌肉,下意识体会颈部肌肉放松时的感觉。这一练习过程由于相关肌肉参入较少,感觉也相对不明显,正误动作区分比较难。因此,必须用心体会。
上肢三节的练习肩关节是上肢三节的最大关节,也是上肢和躯体相连的枢纽,肩关节是否松沉柔活,直接影响肘、腕、指的灵活性,三节的松柔协调又对动作的规格和运劲发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学练太极拳必须加强松肩垂肘、舒指坐腕练习。(一)练习时将肩关节耸起并吸气,有意紧张,然后缓慢放松下沉,并呼气宽胸,体会含胸拔背沉肩宽胸的感觉。练习时要求颈直顶悬,立身中正。(二)两臂(掌)前平举或侧平举。臂举收过程要求沉肩松肩,肘和腕自然曲,速度缓慢均匀,并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如同在水中抬臂,整个臂和手均匀受力,体会沉肩垂肘的感觉。(三)做臂的屈伸动作。两臂或单臂向前或向两侧做连续推掌动作,回收时屈(沉)肘直腕,外推时立掌坐腕,体会垂肘舒指坐腕的感觉。推掌时注意肘要低于肩,不可强直,动作缓慢,速度均匀,沉肩垂肘富有弹性。
腰胯部位的练习练好腰胯是练好太极拳的重中之重,历来为拳家所重视。练习时应与上下肢的运动结合进行。(一)上肢保持前平举或侧平举,头正颈直,沉肩宽胸,两脚间略宽于肩,松腰开胯,微屈膝,缓慢左右转动腰胯,带动上体和双臂与腰胯同步转动,体会松腰开胯、腰为主宰,动作松整自然的感觉。(二)两位同学一组,背向而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背与背似贴非贴,两人脚跟间少于一脚,身体保持正直,两臂(掌)保持前平举,缓缓屈膝至半蹲或更下些,连续起蹲,体会和掌握收腹敛臀、尾闾中正等练拳要领。(三)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手背贴扶腰脊两侧,左右腰胯交替前后有节奏的摆动,其它部位尽量保持松立。随着动作协调性的提高,逐渐加快摆动速度,提高腰胯的运动神经支配能力,以及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肢练习下肢放松能使膝和踝灵活、柔和自然,增强下肢力量,能提高身体的平稳和中正程度。下肢练习要松而不懈,用劲而不僵。(一)利用抬腿和落脚,体会膝和踝放松屈伸和慢起轻落的着地感觉。练习时用一腿支撑,另一腿用大腿带动小腿提起,膝和踝放松自然,足高一脚,向体前自然伸出,用脚跟轻轻着地,然后缓缓提起在体侧体后,依次用脚前掌着地。每次迈出的落点约一脚,动作缓慢轻柔,落脚要有探索、怕踩坏东西的感觉,不可硬拔重落,支撑腿随另一腿迈出收回有弹性的屈伸协动,身体保持中正,重心完全在支撑腿。随着肌肉感觉和动作协调性的提高,脚着地后缓慢过渡到全脚掌,重心也随之有相应的移动,以体会虚实感觉和关节负重后的松灵感觉。(二)多行太极步。这是练好太极拳较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初涉太极拳的学生一般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上肢,导致腰胯僵死不活,腰起不到主宰作用,步法散乱不能轻灵。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太极拳步法练习,提高下盘基本功和整体意识。各种步法当中尤以弓步前行为主,多多练习,能使下盘稳而有力,轻灵如猫行。行步时要求起脚如抽丝,落脚如探索,虚实分明,腰要松立,胯要开,裆要圆,动作协调、松整、自然。
二、单式动作的学习
在这个学习掌握太极拳动作的主要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神经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创造良好、生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较快较准地掌握太极拳的单式动作。(一)分解教学法的利用。在学习单式动作时,教师要首先将动作有目的的分解成若干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包括“型”和“攻防”两个方面。学习每个分解动作时,先讲解后示范,让学生在视听过程形成表象,然后边示范边讲解主要动作要领,强调动作到位的具体部位。同时,让学生跟着练习。练习两遍之后,演示动作技击用法,进一步加深动作记忆。然后,利用短时记忆和语词记忆相结合进行练习,即利用短时记忆影像进行练习时,同步配以教师适当语词相提醒,帮助学生准确完成动作,强化动作记忆,不再用示范领做,以免分散学生练习的注意力,影响记忆深度。(二)完整动作练习。分解动作逐一掌握之后,就要进行完整动作练习,这一过程要体现出慢和停顿两个特点。那么,多慢才算适度呢?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讲解示范做尺度,即教师示范过程同步讲解主要动作要领,教师示范的快慢就定位了学生练习的速度。这种速度定位不是示范和随便几句要领配合的结果,而是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多次演练的结果。示范之后,学生配以教师提醒的主要要领缓缓练习,这样既可以从理论上加强动作记忆,又可以规范学生练习动作的速度,以及在动作行圆走弧过程定位身体各部位的准确性。这种慢练能更好地体会动作的韵味,将错误动作纠正于萌芽状态,避免以快遮丑,将许多动作细节省掉。教师的语词既要精炼,又要体现出缓慢的韵味,给学生匀缓的声感刺激。在慢练的过程中有时要有意做些停顿,进一步规范动作的准确性。这些停顿点是教师精心选出来的,对动作的规格有刻度作用,有明显的身置特点。例如:做“左搂膝拗步”动作时,当右手向前推至右耳侧时,左手正好搂至左前下腹中线前,左脚跟着地,重心在右腿,眼神关注左掌向前平视。这一瞬间既是规范动作规格的主要过渡动作,又有“耳侧”、“脚跟”、“腹中线”等明显的位置特点。对快速准确记忆动作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停顿造型要与桩功练习区分开来,停顿(时间根据讲解多少灵活掌握)过程学生不要有意念守求,而是要求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讲解此时此刻动作的规格要求积极记忆。比如记忆此时手的所在位置、眼视方向、脚的落点(向)、腰胯动作和意念要求等等。能及时发现错误得到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改拳难的局面。随着动作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停顿点也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但是,有时为了进一步体会“一动无有不动”的感觉或有意规范动作,偶尔也可以做些小的停顿。
三、单式动作之间的衔接
我们可以把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作为一个停顿点或是两个较大的分解动作来理解,不要刻意追求每个动作的起始和结束,只要结束动作和起始动作准确到位即可。为了让每个动作能做的准确完整,动作之间可以有小的停顿,但不易时间过长。随着动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衔接动作逐渐用胯的微微沉、浮、扭、转代替,以腰为枢纽,周身完整合一,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
以上内容不是各自独立,而应紧密联系,融汇于每一堂课中。即每堂课既要有感觉训练,单式学习,又要有式与式之间的衔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题照/若愚]